按:此篇来源于一位读者的问题,内容涉及灵修传统中的两个概念:παθής (情欲)和ἀπαθής(无欲 / 免于情欲)。这篇文章会收录在我们的期刊,灵修专辑中。

  • 版权声明:若您想转载此文,请按版权申明格式转载;若有杂志想出版此文,请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简单来说,ἀπαθής在希腊哲学,教父神学以及灵修传统的含义有重叠亦有区分。

παθής的多重含义

ἀπαθής由否定前缀ἀ 和παθής组成。按字源学,παθής来自动词πάσχω(受苦受难)。παθής有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1)最基本的含义:被动的,受动的;

2)用在人身上时有中性的含义:多指人的情感,情绪和欲望;也有消极的含义:多指人的私情邪欲(即情欲)或可受苦受难的特点;

3)引申到其他被造物上,则多指它们是被动的,劳苦叹息的,会朽坏的。

ἀπαθής指上帝不是被动的,而是推动万物者

但παθής这个词绝对不会引申到希腊哲学中的上帝身上。因为上帝太一是推动万物的不动者,因此在他里面没有被动的可能,**所以上帝是ἀπαθής,最基本的意思是指他“不是被动的”,再引申一点则是指上帝是不可能受难的。**这种概念被希腊教父们延用下来,即上帝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有些现代译者将ἀπαθής译为上帝不动情,其实是不太准确的。最准确的说法是指他不是被动的,因为他是推动万物者。

ἀπαθής并非指人应该没有情感(更不要说无情了),而是指人应免于情欲

在希腊哲学中,柏拉图将灵魂官能分为三种:理性 (λογίστικος, reason), 愤怒/激情 (θύμοστικος)和欲望(επίθυμοστικος, carving)。而理性是最为主动的部分,所谓起心动念的,就是它了,最为灵动,中国称之为阳的部分,亦称为魂;而愤怒和欲望则是相对被动的部分,即受到心念的牵动而产生的各种情感和欲望。中国人称之为七情六欲,是阴的部分。因此,παθής用在人身上时,多指其灵魂中愤怒和欲望的官能,英文常译为passion,有时译为emotion。

ἀπαθής则是παθής的否定,dispassion,笔者常译为无欲,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没有情欲,免于情欲。在东方教会灵修传统中,多数教父们说ἀπαθής时,不是指人不当有情感和欲望,应该予以去除,而是指人应该免于情欲(即私情邪欲),即人应该将他的情感和欲望从对世界乃至被造物的爱恋/渴求中抽出来,被理性以及上帝的恩典正确地引导到上帝身上,从而达到免于情欲的境地。因此,这里的无欲并非像佛家那样没有任何欲求,而是单单欲求上帝以至于不再欲求那次好的被造物(这当然也是一切失序,颠倒的根源)。

ἀπαθής译为上帝不动情是不准确的

情这个词在现代更具有正面的,而非消极的含义。比较著名的莫过于李莫愁在神雕侠侣中说的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情这个词在现代已经基本与仁爱等同了。我们说一个人无情,并非夸他没有情欲,而是骂他心里没有爱。情之一词,不但人有,动植物亦有,万物皆有情,因为造它们的主也是有情的。

在这个意义上,笔者敢说上帝有情,因为上帝就是爱。说上帝不动情是中了古人的圈套。古人说天地不仁,又说道法自然,似乎那至高者是个无情的。对基督教而言,这种教导非常奇怪。

恰恰相反,上帝是动情的。他不动情,就不会造万物;他不动情,就不会赐下他的独生爱子道成肉身,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所以说把ἀπαθής翻译为上帝不动情是对基督教上帝观的无知,也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