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这是lydia博士的《旧约圣经与东正教会》讲座的讲稿问答。感谢关注。此稿是Theodosius弟兄整理,Lydia博士修订而成,特此致谢。Enjoy!
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讲稿正文
前言 圣经作为传统
在上次的讲座《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传统》中,我们讲到了次经在正教会的圣经中的重要作用,我提出圣经也是教会的传统一部分的说法。我不知道大家听了以后有没有这样的印象,好像正教会不像新教或者天主教那么重视圣经,贬低了圣经的地位,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圣经的确是传统的一部分,但是圣经不是和传统相对立的,就是说我们在重视传统的时候,并不一定是要贬低圣经的地位,而恰恰相反,在正教会里面,圣经是绝对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不光是圣经的内容,圣经本身它已经成为了基督的象征。比如说在圣礼仪中,祭桌上或者祭台上必须要有福音书,因为它已经像十字架和圣像一样,成为了圣物和象征。那么,当福音书被打开的时候,你如果看到那个在礼仪当中使用的福音书的话,你就知道它的装饰性非常的强,因为它是基督的象征–(不可言喻的天主的圣言成为具体的文字和书的实体,也是一种道成肉身)。当福音书被打开的时候,宣读圣经的辅祭必须要走到美丽门前面,就是在至圣所前面和大众之间,来宣读福音书,象征着基督道成肉身,成为了我们中的一员。
而且正教徒对圣经是非常敬重的,比如说我们会亲吻圣经。有这样一个笑话,正教徒开玩笑说:“圣经嘛,我们非常地尊重和敬爱它,我们亲吻它,尽管我们不去阅读它。”(亲吻在正教中是表达敬礼。)其实这是一种自我批评,但不管怎么说,它是个别的正教基督徒的不足,而不是教会的不足,在教会中,圣经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圣经就没有我们的信仰,没有圣经就没有我们的崇拜和礼仪。**所以,圣经作为传统的一部分,它是什么意思呢?传统就是由远古以来你的祖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宝贵的东西,没有它,你就没有自我,你就不知道你自己是什么人,就没有身份认同。在汉语中有一个词叫“薪火相传”,那我们传的是一个活着的火苗呢,还是在过去被点燃的,现在已经熄灭了的死灰呢?我想说的是圣经,包括旧约圣经,在圣教会中是一个活的传统,特别是在崇拜生活和礼仪生活中能够看出来,而一个教会的崇拜生活就是她的生命的中心。所以,这就是我的前言,圣经作为传统在圣教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家看到这个图,是节选于七十士版的圣经,西奈山的手抄本圣经,就是三大圣经手抄本之一。这个就是正教会的旧约的母本,是由这个为基础,其它的文本作为补充,而形成的旧约全书。
何为“旧约”
今天咱们要谈四个中心问题,这四个中心问题,我觉得每一个基督徒其实都应该仔细地来思考其意义的。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旧约?旧约指的是什么呢? 第二,如果有旧约,显然就是和新约相对而说的。那么如何理解旧约和新约的关系呢?只有理清了它们的关系,你才能准确的来考虑解经的问题。比如我们解释圣经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向呢?它的指向在哪里呢?是从旧到新呢,还是从新到旧呢? 第三个问题,我们说的旧约,它是犹太人的经书,而且不是某一个犹太人写的,是经过了几千年的世世代代的犹太社区、犹太人信仰的团体、犹太民族,这样相传下来的一部经书,那么从何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我们基督教的经书呢? 最后一个问题,旧约在教会中,在教会的信仰生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它是不是就是个人灵修,或者是和大家讨论、学习的对象呢,还是说它起到了一个更重要的作用?
从第一个问题来说,何为旧约,在正教会中的旧约和新教、天主教的旧约是一回事吗?旧约是同一个旧约,但是何种版本是有差异的。什么是旧约呢?旧约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在基督教会中使用的犹太人的圣经。犹太圣经可以是希伯来文的圣经,犹太圣经在古代也可以是希腊文的圣经。希伯来文的圣经,可以有很多的版本,现今我们只有一个版本,就是从拉比犹太教传下来的马索拉文本,但是在古代,其实不止一个版本,他们都是希伯来文的圣经,其中的一个版本,在基督前的300年还被犹太人翻译成了希腊文,成为了希腊文的圣经,那么希腊文的圣经也不止一个版本,因为圣经在很长的时间里,多次由希伯来文翻译成希腊文。我们现在说的七十士版,其实是以摩西五书首先被翻译成希腊文以后成型的基础之上,有其他的书卷逐渐在历史中被翻译成希腊文,成为了希腊文的圣经。
除了西奈山的希腊文版的圣经之外,还有亚历山大版的圣经和梵蒂冈版的圣经,这是三大(接近完整保存的)七十士版圣经的版本。
上面这个表格显示东正教会的旧约,是希腊正教会使用的旧约,它分为四个部分,摩西五书、历史书、智慧书和先知书,以这样的次序来排列。我用的这些书名汉译,有的是新教的译法,有的是天主教的译法。有些书卷加了星号,加星号的书卷是正教旧约全书的一部分,**在新教旧约中没有这些书卷,而在天主教,它们还有另一个名字叫次经或旁经,但是这些书卷在正教会的旧约里,就是旧约的一部分,没有正典和次经之分。**还有一些书卷,比如历代志下和圣咏集,还有但以理书,又加了一个十字号,在东正教会的这些书卷中,因为它是来自希腊文版的圣经,它的书名是一致的,但是它比马索拉文本的圣经要多出一些内容,比如说上次我讲到但以理书的时候,在第三章里,三个青年被投进了火炉,因为他们拒绝崇拜巴比伦的王,他们在火炉中看到了神显,有天使一样的形象来拯救了他们,为他们洒下了甘露,所以他们毫发无损地走出了火炉。这个故事在希腊文版和和希伯来文版圣经中都有,只是在希腊文圣经中,除了这个故事的叙述之外,还有这三个青年的祷词和赞美诗,这些都是但以理书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关于但以理的故事,也收集在希腊文版的但以理书中,比如说那个恶龙的故事,还有苏珊娜的故事,这些都是关于但以理的传说,也收集在希腊文版的但以理书中。
这是东正教会的旧约,不仅是书卷的数目不一样,而且每一个书卷的具体文本也不完全一样,还有,书卷的排列次序也不一样。
上面的表格,是希伯来文的圣经,希伯来圣经的正典叫做“塔那赫”,妥拉、先知书和圣录。它的基本的书卷都是一样的,在希伯来圣经中一共有24卷书,这24卷书是在它的正典中确立下来的,正好相当于希伯来文字母表中的24个字母,所以它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它代表了人类语言的全部(或者天主言语启示的全部)。除了妥拉这五本以外,我们所谓的历史书,在希伯来圣经中被称为前先知书。而撒母耳记不是两本,而是一本,因为它是抄在一个羊皮卷上的,列王纪也是一本,因为它也是抄在一个羊皮卷上的。三大先知书是单独抄的,十二小先知书抄在一个卷上成为了一卷书,这样它就有24卷书。
希伯来的圣经正典和东正教会的旧约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书卷的数目,还有,有的书卷的具体的内容不一样,再就是排序不一样,比如说小先知书的排序,何西阿书、约珥书、阿摩司书,有的是按照历史顺序排列,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够确定其成书年代而按照历史顺序排列,所以它的顺序就不同。
第二,从整体的架构来说,它的排序也不同。基督教的圣经以摩西五书作为起始,然后讲述的是上帝向祂的子民启示自己的一个历史过程,拯救他们,所以是历史书,然后是智慧书,最后是先知书。在基督教圣经的先知书之后,接着就是马太福音,先知书关于弥撒亚的预言就在新约中得到了实现。即便是同样的书卷,如果你是编辑的话,你把它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排列,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个解经的过程。按照希伯来圣经的排序,它就有所不同,它首先是核心的启示,由摩西作为中间人,天主向人类进行的核心启示,这个是妥拉;然后是启示的延伸,后来天主又派了像摩西一样的其他的先知来补充、修正、提醒和批判等等,这就是前先知书和后先知书;然后还有圣录,所谓圣录是什么呢?圣录就是子民们在圣灵的启示之下,对核心启示的回应。你的反思、赞美,你的关于智慧的思考和搜寻等等,就是这样的一个逻辑过程(希伯来圣经的结构像一个以摩西的核心启示为中心向外延伸的同心圆)。
那什么是正典呢?
我在上次讲的时候已经提到过,我想强调一下,所谓的正典,就是确立了固定的书卷的数目,而且每一个书卷的内容形式,以及固定的书卷的排列次序的典籍的合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正典。显然正典在历史中是出现得相对比较晚的,拉比犹太教是在三、四世纪的时候,相当于基督教确定了正典的同时,它也确定了自己的正典,所以它是相对比较迟来的概念。当然,没有正典之前并不意味着没有权威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当时的犹太人已经有关于哪些书卷是具有权威性的天主启示的书卷了。 显然,权威性和正典不是同样的概念。旧约在基督教里可以说是同样的一部书,如果我们用比较泛泛的概念来强调它的话,但是它的具体内容是不一样的,在东正教会里面没有旧约正典的概念,我们知道哪一卷书是属于正典,但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正典,在不同的教会,比如说俄罗斯正教和希腊正教,或者再谈到东方其他的正教,比如叙利亚语的圣经,或者是科普特语的圣经,在古代它不是完全一样的,为什么呢?书卷的数目和排序不是完全一样的(尽管它们都是同一个旧约)。这是第一个问题。
如何理解“旧约”与“新约”的关系
第二个问题,旧约和新约是何种关系呢?
为什么要用旧和新这样的形容词呢?是不是新就是好的,旧就是不好的,过时的,要被淘汰的呢?(显然我们不是这个意思)。但是旧呢,它也可以是古旧,古旧是由远古时代而来的,是有名望的、有权威性的。我们说的这个旧,就是古老的、有名望的、有权威性的概念。还有一个就是涉及到如何读经和解经的问题,旧约和新约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显然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但是怎么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有一些说法,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说两者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的历史叙事。旧约是历史,新约也是历史,旧约先发生了,然后继续延伸就成了新约的历史,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延伸,完全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的,这是一个说法。这个说法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它会在理解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上产生一些误解。还有人说,旧约是关于基督的预表、暗示、预言,新约是那些预言的实现。这个也是很正确的,特别是关于先知书,当然它是处于一个历史阶段,对于解决当时人的历史问题,而受到的天主的启示,但是对这些人类所有问题的终极的解决,都是靠着耶稣基督,新约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些预言、预表、暗示是怎么样在基督身上得到实现的。还有这种表述,旧约是天主救恩隐藏的表达,新约是天主奥秘的显现。因为天主的圣言道成肉身,就把它过去比较隐蔽的表达完全彰显出来了,就像基督说的“你看到了我,就是看到了父”、“没有人能够到父那里去,除非你是通过我才能够到父那里去”。基督就是天主向人类的显现,以前天主是没有形象的,是不可触摸的,不可看到的,那么现在,你可以看到了,这个关系可以体现在旧约和新约两者之间的关系之中。
刚才有一个朋友说到,旧约和新约解经可以互相借鉴,从文本来说,有人就说旧约经书就是新约经书的根基,那么新约经书,就是以基督为视角和钥匙来对旧约的经书进行解释和定义。这句话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来理解呢?我们可以想象那些门徒,他们在经历了基督的生命、死亡以及复活之后,他们是如何理解这个历史事件的呢?他们如何理解这个事件的意义呢?作为犹太人,他们对圣经非常熟悉,在圣经的宗教思想和文化熏陶之下的人,他们只能通过经书来理解上帝救恩在基督身上得到的体现,对基督这个事件,他们的终极理解是受到他们的经书影响的,他们的思想和语言的表达,都是以旧约经书为根基的。如果我们不理解旧约的话,我们对新约的理解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它其中的一些非常深刻的含义和象征,只能在了解旧约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从这个层面来说,旧约是我们的老师,它教给我们怎么样去阅读新约。同时,新约也是我们的老师,新约就教给我们如何去解读旧约。也就是说,在没有新约之前,你可以对旧约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读。那什么是权威的解读呢?基督告诉我们,所有的这些书,不管是摩西的书,还是先知的书,还有智慧书,讲的都是祂,那么这就是一个视角,祂的十字架的视角,祂死亡及复活的视角,那就成为了不仅是使徒们,而且是我们应该来解释旧约的一把钥匙。旧约在新约的视角之下,获得了它终极的诠释和定义。当然,这不是说旧约只能有一种解释方法,而是说它的中心的意义就是基督。这就是使徒传统,使徒是从耶稣基督那里学来的,然后又把它传给了教会,这样传给我们的。这些就是大家比较普遍的一些理解,那么两部书之间的关系显然是非常丰富的,也是非常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表达出来的,这是需要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说旧约是基督教的经书?
下面我想要讲述的,就是从何种意义上可以说旧约,就是希伯来圣经或者犹太人的圣经,是我们基督教的经书?
从新约来看,路加福音中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故事。在基督复活之后,很多人都看到了复活的基督,但是他的门徒还是非常地疑惑,这一天有两个人,他们正在朝着以马忤斯走去,一边走,他们一边在交谈,这时一个路人过来了。但非常有意思的是,经文说“他们的眼睛被遮蔽了,认不出他来”,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难道基督在世上的时候,他们没有和他在一起生活过吗?三年的时间,他们追随他,为什么这个时候他们的眼睛被遮蔽了,认不出他来呢?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耶稣问他们,你们在谈什么呢?就是有点开他们玩笑的意思。
然后一个人就说,你难道是耶路撒冷唯一一个不知道这几天发生什么事情的人吗?整个城都都炸了,这件事情,所有的人都在谈论,难道你是唯一不知道的吗?耶稣就揶揄他们说,那你说说是什么事情吧,他们就把这个事情讲述了。对他们来说,耶稣是谁呢?耶稣问过他的门徒,“他们说我是谁?”然后,他们说有人说你是先知,有人说你是弥撒亚,然后他就问他们说,“那你们说我是谁?”这是一个中心的问题,就是每一个基督徒,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基督是谁?你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他们说到关于这个拿撒勒人耶稣,这个人是一个先知,这是他们对他的认识,他们说这个人是一个先知。所以,难怪他们认不出他来,因为他们还没有获得一个真正知道他的身份的知识和智慧,所以路加这样说“他们的眼睛被遮蔽了”,他们还不知道耶稣到底是什么人。他们说完了这个之后,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这些无知的人哪!对于信靠先知们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太迟钝了!
基督不是必须要这样受难,然后才进入他的荣耀吗?”之后,重要的一句话就来了,“于是耶稣从摩西和所有的先知开始,向他们解释了经上一切关于自己的话”。 然后他打开了经书,他把经书掰开了给他们讲解为什么从摩西律法和先知,讲述的都是基督必须要受难,然后再进入荣耀。到了晚上,耶稣与他们一同坐席的时候,他拿起饼来祝福了,然后掰开递给他们。这是什么?这是描述礼仪的用语,耶稣和门徒一起来进行圣餐礼,这个时候,“他们的眼睛就开了,这才认出他来”,然后他们还说,当时他对我们讲解经文的时候,我们心里不是在燃烧吗?这时候他们的眼睛打开了,他们认出了复活后的基督。这段经文为什么有重要的意义呢?其实它告诉我们,答案就在这里。为什么我们可以说那个经书是基督教的经书呢?因为我们是以基督为中心来解释它,我们相信这个经书讲述的就是基督。尽管在旧约中,它可能是一种隐蔽的、比喻的、或者是预表的、暗示的方式,但整部书讲述的都是基督,因此它才是基督教的经书。 而且还有一个我们要学到东西是,在哪里我们可以遇到基督?在这里有两件事情发生了,一个是在经文中,当你把经书打开的时候,这个打开不光是物理上的打开,而且是把经文掰开,把它解释出来的时候,还有就是在你在擘饼进行圣餐礼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之下,基督向我们显现,我们能认出他来,与他同在。这正好是在教会中每一个主日发生的事情,首先是要宣读福音书,耶稣基督来到他的众民之间,然后是圣餐礼,也就是我们的圣礼仪(我们通过圣体血成为他的一部分)。所以路加福音的这段经文为我们提供答案,就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才称这个经书是基督教的经书。也就是说,我们的解经必须要以基督为中心(也必须在教会的崇拜生活中发生)。正是因为这一句话,就是“从摩西和所有先知开始,基督向他们解释了经上一切关于自己的话”,这就成为了早期基督徒和教父们阅读圣经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经书中与基督相遇,与上帝相遇。
早期的教父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一共有三种方式。
- 第一种方式,就是当他们在阅读旧约中关于弥赛亚的预言的时候,他们就认定这个预言讲述的就是耶稣基督。
比如,关于弥赛亚的这个预言最早从什么地方开始呢?在旧约中可以说创世记就有了,创世记第三章说道,亚当和夏娃堕落之后,他们受到了诅咒,天主对蛇说,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这个被认为就是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就是我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他为什么不说夏娃,而说女人呢?在新约里面的确有这样一个女人,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要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其实他说的就是碾碎你的头,而你要伤他的脚跟,又使他受苦。圣保罗在他的书信中也引用过关于亚伯拉罕的后裔这样的经文,但他特别说,这个后裔是单数而不是复数,只有一个后裔,女人的一个后裔,夏娃的一个后裔,要砸碎这个恶魔的头。在犹太人的传统中,这就是最早的关于弥赛亚的预言。整本圣经可以说就在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人是谁呢?他什么时候能出现呢?他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碾碎这个毒蛇的头,使亚当和夏娃能够得到救赎呢?重新挽回他们和天主之间原来的关系呢?整个旧约,其实就是在揭示这个人是谁,这就是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在先知书中,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就更多了,比如在以赛亚书里中说的童女要怀孕,生下一个男婴,他就是上帝,天主与我们同在,这就是很明显的关于弥赛亚的预言。
第二种方式,教父们是在旧约中看到基督的影子,旧约中的历史事件——人物、事物和一些现象,在他们看来,尽管在历史中是真实的,但是它们的最终意义其实是关于基督给人类救恩的预备、铺垫和预表,基督就是这些预表终极的实现。
比如说过红海,比如说在沙漠中走了四十年,天主保护他们,给他们生命的活水,给他们天上的吗哪,给他们立约,这些事件尽管在历史中是重要的,但它的来源是天主对人类终极的拯救。带领我们出埃及,就是带领我们脱离死亡和罪。人物也是一样,比如说(来领天主子民进入应许之地的)约书亚其实就是基督的预表,所有的先知,他们的受难也好,他们和天主的关系也好,他们也是基督的一种预表。比如但以理书里面的这三个青年,他们的复活就是基督复活的预表。还有一些事物,比如吗哪和承载吗哪的罐子,还有亚伦的权杖,以及圣殿中的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比如宝座,还有献上去的饼和羔羊,所有这些在旧约中的事物,最终都在基督中得到了实现,他们指向的都是真正的天主的羔羊,真正的天主的宝座,真正的权杖。教父们解经的原则就是通过这样的形式,在旧约中他们不光看到了历史人物和事件,而且真正地看到了天主的应许,在新约中通过基督得以实现。
第三种方式,就是直接在旧约中描述的神显中看到道成肉身之前的基督,这个词叫Theophany,是从希腊文来的,Theo就是天主的意思,Phany就是显现的意思。
在旧约中,天主显现了很多次,祂在创世记中向亚伯拉罕显现,那三个天使般的人物,其实就是天主的预表。再就是,摩西看到了在树丛中燃烧的火焰,而那个树丛却没有被焚毁,还有他登上了西奈山,看到了天主的样式。(以赛亚和以西别先知也有神显的异象)。这些神显中所描述的,在教父们看来就是基督,因为基督是先于亚当存在的,像基督自己所说的,在亚伯拉罕之前我就在,显然,向这些先知显现的不是别人,就是天主的圣言基督。三个解经的原则,使得旧约成为了为基督作证的经书。
新约显然是看到基督对这些预表的实现,比如在创世记的第二章中,男人说道,这是我骨中的骨,我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我之中取出来的。亚当是第一个人,最初的人,根据圣保罗所说的,基督是最后的一个人,但这个最后不是按照前后顺序,而是祂是人的原型,亚当是根据人的原型也就是基督的原型而造的。然后祂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很多人把它作为婚姻神圣性的象征,这是正确的。但是在教父们看来,婚姻的神圣性完全不是基于亚当和夏娃的婚姻,而是基督与教会的婚姻。
圣爱任纽说道,是哪一个人,必须要离开他天堂中的父亲的怀抱,还要离开他地上的母亲的怀抱,上了十字架,把自己献给他所热爱的新妇,他的教会呢?来纯净她、来净化她,与她成为一体呢?没有其他的人,只有基督,他就认为这句经文虽然讲述的是亚当和夏娃,但其实它启示出的终极真理是基督和教会的结合。创世记第三章第15节,这句经文,它是指一个关于弥赛亚的预言,从此开始整个的旧约其实就在讲述,天主是如何把弥赛亚逐步地揭示,把祂的真理启示给祂的子民。所以整个旧约,其实就是对弥赛亚的盼望。新约显然是这样来解释的,比如说路加福音中,基督说我看到撒旦像闪电一样从天上落下来,是我给了你们权威去踩踏这个毒蛇和毒蝎,他指的就是女人的后裔要去践踏魔鬼的头颅。在圣若望的启示录中,他也看到这样一个异象,这样一个女人,有日月,还有十二个星辰所围绕,而且也生出了头子,而这个孩子成为巨龙–撒旦的死敌。
旧约圣经在教会信仰生活中起怎样的作用
旧约圣经通过使徒们和早期教父们的解释,成为了基督教的圣经,那么它在教会的信仰生活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呢?在正教会中,它是一个圣传统,这个传统是薪火相传的,它是活的火焰,而不是死的灰烬。它在教会的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旧约圣经在教会中是怎样使用的呢?
可以有三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是神学阐述,它是神学阐述的基础,就是说它是以思辨的方式成为了教会生活中的重要的内容。第二,它是一个以听觉为基础,作为礼文的基本的纲要。所有的礼文使用的都是圣经的语言。特别是在第二世纪以后,基督教会就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了,它们就成为了两个不同的宗教,这就把教会从希伯来传统吸收营养而成长的机会完全剥夺了,那么就只能面向希腊传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希腊传统在基督教的成长和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大家也听说过教父们如何用希腊传统来传播信仰、解释教义和护教等等,但是有一点大家必须要清楚,就是正教的所有礼文,它的基础是希伯来圣经,即便是希腊文的希伯来圣经,犹太人的圣经,而不是希腊哲学或者其他的文化和宗教传统,就是说圣经真的是我们礼文的基础。没有圣经就没有崇拜,没有圣经就没有我们的圣礼仪。还有,在视觉上就是圣像,圣像的基础也是圣经,圣像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其实是对圣经进行视觉上的一种代表,如果说礼文是听觉上的,那么圣像就是视觉上的。**所以我想用这样三个方面来简单地概括一下旧约在正教崇拜中的作用。
首先,教父著作中的旧约,就是我们所说的思辨,使徒和早期的教父完成了犹太教经书向基督教旧约这样的一个定向和转换,他们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关于基督教正典的确立
基督教首先确立了自己的正典,为什么有这个必要性呢?因为在第二、三世纪的时候产生了很多异端,这些异端是在基督教内产生的,那么哪些是使徒相传的传统,哪些是其他人伪造的呢,哪些不是基督教的真理呢?这就有必要来确立基督教的正典,这个正典就是新约。新约可以看成是基督信仰对经书的回答,这里说的经书就是旧约,基督教的第一个世纪是没有新约的,只有经书,经书就是犹太人的经书,也就是耶稣和使徒们的经书,新约其实是对经书的回答,对天主向人类讲话的回应,并且从经书中产生了新的经书,这就是基督教的正典。是谁完成了正典的确立呢?是使徒们和早期的教父们。使徒们就是写福音书和书信的人——圣若望、圣保罗、圣彼得、圣雅各,还有和他们相关的人,比如马太、马可、路加等等。早期的教父们,就是捍卫了这些经书在教会生活中地位的确定,他们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第二个巨大的贡献,是确立了基督教的教义,比如三位一体
很多人说,那是后来的教父们编造的,因为在新约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表述,在旧约里也没有这样的表述。的确没有这样的表述,但并不表明没有这样的信仰。这些信仰早在使徒的时候就一次性的完全启示给使徒了,但是在基督教成长和宣教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挑战,这些挑战就使得如何让信众能确定正确的信仰,产生了必要性,在这种情况下,教父们才对教义进行了确立。那什么是教义呢?教义就是对经文的正确释义,如何正确地来解释经文,因为圣经就是为我们确立正确的信仰而给我们的礼物,是上帝的恩典。
第三个大的贡献是什么呢?就是基督教的解经实践
根据教会的具体需要,而不是某一个人说“我要成为一个神学家,我要成为一个解经家,这是我的事业”,没有这样的人,甚至连圣保罗也不是因为这样的目的而写了那些书信,而是在具体的教会的护教过程中,或者是在牧养的过程中,因为具体的情况、问题和需要而进行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释经和布道的作品,成为了教会的宝藏,是我们现在依然要借鉴的宝藏。这就是使徒和早期教父们的三大贡献。
第二个类型,是从听觉上对旧约进行使用,其实就是如何在崇拜中来使用旧约圣经。
在崇拜中正教使用旧约圣经
第一,是整篇的宣读经文,经文完全拿来进行宣读 第二,是在经文的基础上再创作的赞美诗,还有在经文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祷词。
这些赞美诗和祷词起到两种不同的作用,一个是非常实用性的,就是礼仪和崇拜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什么我们要崇拜呢?因为我们要赞美、呼求、谢恩、忏悔等等,这些赞美诗或者祷词就起到了具体的语言的功能,因为语言就是用来做事情的。
还有一个次要的功能,次要不是说它不重要,它只是间接的功能,就是起到教导教理和敬虔的功能。不是所有的人都去学神学,都能够去接受正规的指导来理解自己的信仰,那么通过崇拜和祈祷我们学习如何信仰–我们的祈祷律就是我们的信仰律。
所以这些礼文和赞美诗是以圣经为基础的,它们起到了教导普通信众了解正确的信仰,形成对上帝的敬虔和对上帝的爱,教导信众如何去爱上帝以及如何去爱人。
经文和礼仪具体是什么样的关系呢?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在正教会中,有关于基督的节日,也有关于诞神女的节日,那么诞神女的节日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为诞神女就是教会的象征,她是我们的母亲,既教会的代表。所以一方面我们在庆祝基督,另一方面我们在庆祝教会。关于诞神女的节日其中有两个,一个是她的诞生节,是在9月8日,而9月是正教会礼仪年的开始,正好以诞神女的诞生为礼仪年的开始。还有一个节日,就是诞神女的安息节,她睡去了,她在这个世界上死掉了,但是她其实是进入了天国,她的安息节是在8月15日,正好她的安息节的月份是我们礼仪年的结束,而她的诞生节是教会礼仪年的开始, 其实她就是教会的象征。
在庆祝这两个节日的礼仪中有抵暮课,抵暮课是宣读旧约经文比较常见的一个礼仪的语境。在这两个节日中教会选择的旧约经文,一个是创世纪第二十八章第十到第十七节,一个是以西结书第四十三章第二十七节到第四十四章第四节,还有就是箴言第九章第一到第十一节。为什么教会要选择这样的经文,在这样的礼仪语境中来进行宣读呢?这三处经文表现的是希伯来圣经关于旧约的三个分类——妥拉、先知和圣录,创世记出自妥拉,以西结书出自先知,箴言出自圣录。这就体现了犹太的传统,而不是希腊文圣经的传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可见这个传统是很久远的,真的表现了基督教会的犹太起源。
为什么是这些经文呢?创世记第二十八章讲的是雅各天梯的故事,雅各梦见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着天,这个梯子就成为了天和地、上帝和人相接的途径,有天主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雅各说“天主真在这里,我竟不知道,这乃是天主的殿,也是天的门”,在这种情况下,天主与雅各立约说“你的后裔要多得如地上的灰尘,你要向东西南北扩展,地上的万民都要因你和你的后裔蒙受祝福”,就是把这个契约又重新跟他确定。还有以西结书第四十四章,以西结在异象中,他看到的了被重建的圣殿,但非常神秘的是,我们不知道他所看到的这个圣殿是地上的圣殿,是要新建的圣殿呢,还是天上的圣殿?但是有一个细节非常重要,这个圣殿有四个门,东门是以色列的天主进入和出入的门,在这之前以西结看到天主离开了圣殿,当以色列被放逐到巴比伦的时候,他的荣耀离开了圣殿、抛弃了圣殿,而在这个在异象中,他看到以色列天主的荣光又从东门进入了,而且对他说“这门必关闭不开,任何人不得由此门而入,因为上主以色列的天主已由此门而入,为此常应关闭。至于元首,因为他是元首,惟有他可坐在里面,在上主前进食;他由东廊的路而入,亦由原路而出”,然后先知以西结看到上主的光荣充满了上主的殿,他便伏地掩面,其实这就是神显的描述。箴言第九章说道,“智慧建造了房舍,雕琢了七根石柱,宰杀了牲畜,配制了美酒,铺设了饭桌,你们来,吃我的食粮,饮我配制的酒”。那么这个智慧是谁呢?这七根石柱又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在知道基督之前,在知道诞神女和教会之前,可能我们会对这些经文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因为这些经文是在礼仪的语境中来宣读的,就有两件事情发生了,一个是这些经文为礼仪的庆祝注入了意义,为什么我们要庆祝诞神女的诞生和安息呢?这些经文为这些节日赋予了意义,这是一方面,但同时,节日的庆祝这个礼仪的语境又为我们解释这些经文提供了终极的途径。当然这些经文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它的终极的意义就是在这些礼仪的语境中得以实现的。它都是关于天主最终对人类的救赎,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对亚当和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来进行拯救。
这个是16世纪在俄罗斯风格的圣像,它描述的是天主的圣智慧,显然天主的圣智慧就是耶稣基督,在这幅圣像里,我们看到耶稣基督以至少四种方式向我们显示,基督在旧约中隐藏的形象,首先是上帝的圣言,上帝的圣言是在最高这个地方,它是一个献祭的祭桌,在祭桌上有一部书,这部书就是象征天主的圣言,耶稣基督就是天主的圣言。然后下面这个光环,称Mandorla, 代表光环之内显示的只有凭着信仰的眼睛才能看到,一般人是看不到,有种象征的意义。在这里我们看到天主的儿子,圣子道成肉身的形象。祂的手势其实讲的就是三一上帝,还有祂的神人二性,祂用手指来表示。第三个形象是在下面,这个光环也是通过信仰的眼睛才能看到的,其实是一个天使的形象。这个天使的形象就是圣智慧。为什么呢?祂坐在一个宝座上,祂建立了一个宝座,这个宝座也可以看作是他的圣殿,宝座建立在七根柱子之上,这显然就是以箴言第九章的经文为基础了,智慧建造房舍,雕琢了七根石柱,邀请人来到圣殿中参与祂的圣礼仪,吃祂的食粮、饮祂的酒。但不光是这样,这是旧约中的天主圣智的显现,在新约中也有表现。在新约中,耶稣基督是作为诞神女唯一的儿子而出现的,本无始无终的祂以道成肉身真正进入了人类的历史,由诞神女为他作证,还有先驱者圣若望为祂来作证。所以这幅圣像,其实它也是以经文作为基础的,只有理解了圣经,才能正确地来解读这些圣像。
赞美诗和礼文也是在给经文作注释,举个例子,这是9月22日纪念一位殉道的圣徒的时候,献给诞神女的赞美诗,其中一句就说“至圣诞神女啊,天主的圣智——基督,为以你无玷的血肉建筑自己的圣殿”,就是说这个智慧建立的圣殿就是诞神女,当然它是一个象征的表达。在9月30日庆祝高举圣十架节的时候,有这样一首赞美诗,其中有一句是说“圣洁的童贞女啊,你超越了自然而成为圣父智慧纯洁的居所”,诞神女从象征意义上来说就是天主的圣殿,智慧为自己打造了这样一个圣所。所以赞美诗是以经文为基础,同时又为经文作解释。
还有其他的例子,圣洁的鶵鸽,诞神女被比喻成献祭的圣洁的鸽子,承载了那承载天下万物者,那么天主基督就是承载天下万物的那个人,而诞神女又是承载了天主的那个人,所以她本身,因为承载了天主,就成为了天国,天主居住的地方不就是天国吗?她就成为了宝座,天主所在的地方不就是他的宝座吗?她就是基督的圣所。同时,在她安息的时候,她就要去到天国的居所,让我们赞美她的神圣安息,这是一首赞美诗。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正教礼文中所见到的解经方式和教父在解经中所常见的方式有一点微妙的不同,就向我们证明了圣经经文没有唯一正确的解释。它其实是一个宝藏,为我们用来表述信仰提供了很多无穷尽的资源,那么这个非常微妙的不同在什么地方呢?教父经常是以基督论的角度来解经,在教父的解经中,雅各看到的天梯就是基督,基督就是连接神和人的中间,祂是完全的人,也是完全的神,是因为祂,我们才能到达天上,到达天父,因此祂就是那个阶梯。但是在礼文中常常使用的是圣母论的解经原则,比如这一段,这是在圣母安息节的时候唱的,奇异的奥迹,伟大而奇妙,因为生命之源埋在坟墓里,那么这生命之源是谁?生命之源就是基督,祂就是那活水源,生命之源埋在坟墓里,这个坟墓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诞神女的子宫,一个是真正埋葬祂的那个坟墓。从天上取得了人性而成为肉身,其实就是下降到坟墓里,所以童贞女的子宫就成为了坟墓的象征。小小的坟墓成了通向天堂高处的阶梯,庆哉,客西马尼园啊,客西马尼园是现在的耶路撒冷,我们知道在它的旁边就是诞神女的空墓,为什么是空墓呢?因为她在安息之后,身体和灵魂一起被天主接到天上了,所以是一个空墓。客西马尼园啊,在这神圣之地,她生下了上帝,有大天使加百列作为我们的指挥,让我们信众一同呼喊:充满恩典的童贞女,欢庆吧,与你同在的是主我们的天主,通过你,祂将伟大的怜悯慷慨地赐给了世界。在礼文中把天梯解释成圣母,由于她,所以基督能够从天而降,道成肉身,成为拯救我们的源泉。因此。教父释经和礼文解经有不同的角度,一个是基督论的角度,一个是圣母论的角度。
神显节是在1月6号,是教会庆祝基督在约旦河受洗。这个节日甚至比圣诞节还要隆重,特别是在传统中,为什么呢?圣诞节就是为了祂的显现,祂诞生成一个小婴儿就是为了向人类揭示并成就天主救恩,那么祂首次真正的显现就是在祂受洗的时候,那时候三一信仰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天父以声音,圣灵以鸽子的形状降下,圣子从水中上升,就是三一信仰的显现。在神显节的时候,教会选择了这样一些经文在礼仪中来宣读,为什么呢?它们告诉我们神显节的意义是什么呢?神显节又如何定义了这些经文的终极意义?这是留给大家的一个话题。
最后就是在视觉上,旧约作为视觉的表现,在正教会的崇拜中是怎么使用的?这里有一段引述,Leonid Ouspensky是一位研究圣像的专家,他说“哪怕是正教会中最不起眼的礼仪,离开圣像也是全然不可想象的。教会的圣事和圣礼生活都与圣像密不可分”。圣像是礼仪和信仰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那么圣像在正教会中起什么作用呢?可以简单地把它概括为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教育和教化,特别是在古代,比如说大马士革的圣若望说“经书是给识字的人的,那么圣像就是给不识字之人的,文字诉诸听觉,而圣像诉诸视觉,赋予人理解力”,当人们不能够读书认字的时候,圣像就起到了传播福音的作用,它们为你介绍经书的内容,通过视觉的方式,用不同的媒介来表现同样的真理。第二个作用是礼仪的功能,就是我们所说的在正教会的崇拜中起到的功能。第三个作用,我把它解释为灵修或者圣化人的功能,其实它原来的意思是Anagogical,是向上的意思,人的上升,就像基督升天一样,其实我们最终的方向也是向上,这就是圣化的功能。还有一些说法是圣像是通往圣洁的乘具,是通向天国的门窗,你怎么才能窥向天国呢?通过圣像就像打开了一扇窗户一样。
圣像和圣经有什么关系呢?圣像就是以圣经为基础,同时它们之间的互动又成为对圣经的解释。比如这幅圣像,神显节——1月6日基督在约旦河受洗,在这里我们有新约,也有旧约。新约很显然由先驱者圣若望为他受洗,同时有天父的声音和圣灵像鸽子一样下降。那么旧约在哪里呢?旧约在礼文中能够得到体现,比如有一首赞美诗是这样唱的,往日的约旦河,在以利亚升天时,被以利沙的袍衣击退,河水一分为二,水路变成了旱地。先知以利沙就凭空地走过了约旦河,这个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具有神秘性的经文,它是真正的圣洗的象征,凭着圣洗我们穿过肉体生命之路,就越过了死亡之路,然后它说,基督在约旦河显现了,祂圣化了大地之水。这就把圣洗和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与祂的复活连接了起来。祂在十字架上的死,当然祂是无辜的了,但祂不是一个无助的受难者,而是祂真正把十字架–四万的象征,转变成了击退死亡的工具,祂下到了地狱,击败了死亡。然后,我们通过圣洗也就加入了基督的复活,成为祂的复活的一部分。同时,在礼仪中我们还要唱圣咏第一百一十四篇,看似是历史性的回忆,因为它讲的是“以色列出离埃及的时候,雅各伯家离开蛮夷时,犹大成了上主的圣所,以色列成了他的王国,红海见了顿时逃溜,约旦河见了立即回转倒流,山岳跳跃像公羊,丘陵舞蹈似羔羊”。然后这篇圣咏的作者说道,“红海,什么使你逃溜?约旦河,什么使你倒流?山岳,你们为什么要跳跃像公羊?丘陵,你们为什么要舞蹈似羔羊?大地,你应该在天主面前摇撼颤抖,因为是天主使磐石变为水潭,使礁石变成水泉”。这个显然是有历史回忆的,就是出埃及的那段历史。但是它的终极意义指向的是什么呢?指向的是基督的得胜,基督的得胜是击败了死亡和罪,使人类脱离了奴役。这幅圣像中有两个细节,一个是一个人骑了海兽在逃遁,另一个人也在逃遁,这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红海和约旦河,水本是死亡的象征,在这里,基督战胜了它们,圣化了水,使它成为生命诞生的途径。还有一个细节是,这是圣若望说的话,说现在斧头已经在这个树的根部了,如果你还不忏悔的话,那么就会被砍断,然后被投入永久之火。这幅圣像是在礼仪中使用的,在礼仪中是和圣经以及再创作的教会的礼文一同使用的,因此就成为了一体,在这里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圣礼和经书之间的互动。一方面,经书为礼仪的节庆提供了意义,另一方面,礼仪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经文的终极途径。
给大家再看一幅圣像,这是在意大利,意大利的Ravenna有一座教堂叫做San Vitale,它的墙上布满了圣像。其中这一幅全是旧约中的形象,这里有摩西在西奈山看到的树丛着火,但是却没有烧毁。这是以赛亚先知看到的天使唱圣哉、圣哉、圣哉。那么在这里,它是一个祭桌,这是在古代的教会进行圣礼仪的地方。大家看到的字是什么?一个是亚伯,另一个是麦基洗德。为什么在在基督教会的祭坛旁要出现旧约的人物呢?他们和基督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一方面要有亚伯的献祭,一方面要有麦基洗德的献祭呢?我把这个留给大家作为一个思考,圣像中表现了哪些旧约经文,他们是如何被理解的?这些经文被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它们表现出圣经和崇拜是怎样的关系?
讲稿完
问答环节
问题一:但以理书为什么不是先知书,而是在圣录里面?
在基督教的圣经里面,它是属于先知书的一部分,但是在犹太教的传统中,它是属于圣录的一部分。因为它的成书年份比较晚,是在公元前二世纪才成书的,才获得了权威性,在那之前,三大先知书已经确立了它们的权威地位,还有十二小先知书也已经确立了。所以。它在希伯来圣经中不是被收集在先知书这样一个栏目中,而是在圣录当中。(但是但以理在早期犹太教也被认为是先知人物。)
问题二:旧约和新约都指向耶稣基督吗?
旧约和新约都指向耶稣基督,这个是绝对的,基督是中心,其它的都指向祂。
(实际上,万事万物–若要获得意义都指向祂,以祂为源头,也以祂为终点。比如被造界的万物,圣咏中已经告诉我们了,苍穹,大地,日月,星辰都讲述祂的荣耀。祂是正义之阳,溪边的树,脚下的路,进阶之门,饼与酒,油与水,粮食与果实,父母之爱,兄弟之爱,为子的敬虔,朋友的忠诚,爱人的忠贞,甚至狮子的勇猛,苍鹰的敏锐,鸽子的纯洁,羔羊的顺服,一切有价值的事物都因为祂而获得意义和价值。就像万物虽然多样,都含有同样的元素,身体器官虽然不同,都体现共同的DNA一样,万物都体现天主的逻各思,带着祂的指纹。这个世界是为基督、由基督、依照基督而造的。祂是意义的源头和终点。)
问题三:旧约时期就有教会的影子吗?
绝对有教会的影子,但是对教会是什么还需要一个定义,教会在教父著作中有泛指和具体所指,你可以说我所在的教会,或者我所在城市的教会,这个国家的教会,这个民族的教会,或者是天主教会、东正教会等等,但是从救恩这个角度来说,教会是所有被造世界得到拯救的全部。天上的和人间的,还有在安息之中的,凡是得到拯救的一切都是教会。(教会即时在历史中的,也是超越历史的。)
问题四:礼仪崇拜中圣经的内容占据比例是多少?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它是不可以从数量上来统计的,我已经说过,圣经是礼仪的基础,你可以问它在圣经的基础之上的礼仪是以什么样的不同形式来使用圣经呢?一方面呢,就是直接地把经文来宣读,这个经文的宣读,不是个人的阅读和思考或者个人的灵修,而是在教会崇拜当中,它具有象征性,上帝的话语被实现了,象征天主在人间,天主道成肉身。所有的经文,比如说旧约的诵读,新约的诵读,还有圣咏的唱咏,圣咏就是礼仪崇拜中的脊柱和骨骼,如果没有圣咏,就没有我们的祷告礼文,有些圣咏是直接整首唱出来的,有些是把其中的句子抽出来,还有的融入在赞美诗中,就是形成了赞美诗的框架和具体的用词等等。 所以,只能说以什么样的形式来使用圣经,而不是说占比例是多少。因为没有哪一个部分不是以圣经为基础的,所以不能给出一个数字,只能描述各种的形式,圣经既可以被整篇地来念,它也可以作为我们再创作的基础,是我们的祷词和赞美诗的基础。所以它是以不同的形式地融入,而不是按照多少比例的占据。
问题五:请您进一步解释诞神女与安息节。
教会的中心就是复活,每个主日都是复活节,每一年还有一个复活节。为了准备复活节,我们有圣周,一周的准备,为了准备这个圣周,我们有四十天的大斋期,为了准备大斋期,我们还有三周来准备大斋期。这就是教会最中心的节日,复活。其它的节日都是围绕在这一个节庆中,就像一个光束穿过了一个三棱镜,被折射出了很多,所以教会在历史中,复活这个中心事件就被折射出了其它的节日。比如关于基督的节日和关于教会的节日,教会的节日就是诞神女的节日。这些节庆的根据有传统还有圣经,比如诞神女的诞生、诞神女被献于圣殿之上,它具有象征性的,还有诞神女领受天使送来的好消息,然后是她的安息节,就是她的死亡,她的肉身离开了世界。天主教和正教都有这个节日,那么主要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名字和理解不同,在天主教它是叫圣母升天节,说她没有死就直接被接到天国去了。而在正教中叫圣母安息节,为什么叫安息节呢?她的确被收到天上去了,她是除了基督之外第一个人,完全的人,被天主接入天国,她的救恩就是为我们将来的救恩的一个预表,我们将来都要成为她的样子,但是,就像她的儿子必须要经历死亡然后复活一样,她也真正实实实在在地死去了,所以是安息节(基督徒的死亡就像睡去一样,在安息中等待复活)。但是她死了以后,不光是灵魂,她的肉体也得救,被收到了天国之上,因此她的坟墓是空的。这就是诞神女的安息节。正教(复活节之外)一共有十二个节日,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Google一下。为什么有这么多节日呢?很多人就说了,为什么这些节日圣经里都没有提到呢?圣经里没有提到所有的这些节日,但是在传统中是有纪念的。 而且如果它能够帮助增长我们的信仰,按照我所说的,基督信仰就是一束光,复活节的光通过三棱镜之后折射出来的,那么它们收在一起就是同一道光,它并没有分散我们的信仰,而是增强了我们的信仰。那为什么不呢?你在世界上生活,都要以某种方式对人的生命进行定义,对时间做标志,对于正教徒来说,就是以基督的事件,还有使徒的事件、诞神女的事件来定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所以我们每一年有年的节日,每一月有有月的节日,每一周有每一周重要的日子,在每一个时辰我们还有不同的祷告,其实都是唯一一个目的,就是(以基督在世上的历史事件来为时间赋予意义)增进我们的信仰。
问题六:您在敬礼圣像的时候,有哪些体验?
首先,我们敬礼圣像,我们的崇拜是给上帝的,是给天主的,不是给那幅圣像的。有人说那是不是偶像?不是偶像。就像我们爱我们的父母,或者我们爱我们的丈夫、妻子、儿女,我们会把他们的相片带在身上拿出来看,有的人会亲吻那个相片,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爱的是那个人。但是,这个相片是一个象征,有这个相片以后,它就成为了一个联系我们和我们所爱之人的连接,圣像起到的其实也是这样一个作用。其实我们在圣像之前,礼拜崇拜的就是上帝,而不是这幅画像。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在我成为正教徒之前,在祈祷的时候,我闭上眼睛,然后我想象画面,有的人甚至会告诉你,在灵修的时候你要想象一些画面,比如想象基督是怎么受难的等等,他是怎么痛苦的,要想象。但是在正教的灵修中,其实这是不推荐的,其实是不好的一种办法。所以我在成为了正教徒之后,面对圣像祷告,我发现我的想象力就不需要了,我就不需要去想象画面来感动自己,然后才能觉得好像我真正地在祷告了,圣像就起到了这样的一个作用。圣像具有神学意义,所以你在理解了圣像之后,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成就我们思考或者是把自己张开,然后迎接天主,让天主的圣灵来充满我们的一个途径。但是我认为,必须是在崇拜生活中使用圣像,它才是有意义的,很多人对这个东正教的圣像有兴趣,但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他们觉得它很美。它的确是很美,但是把它当成艺术品或者装饰品,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取向。
问题七:童贞女始胎无原罪,请您解释一下。
这个是天主教和东正教教义不同的地方,我们说原罪,那么原罪是什么?按天主教的教义来说,原罪就是亚当犯的罪,他的后人每个人都有份儿。诞神女要产生出无罪的基督,显然她是不可以有罪的,那怎么办呢?就说她在诞生的时候,她就是无罪的,她从她的父母那儿就是无罪的。这个教义在正教会是不被承认的,因为我们认为她是无玷的,没有受污染的,是纯洁的,因为她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她就不可能作为天主的圣所,但这并不说她没有罪。基督是唯一没有罪的人。那为什么我们说她有罪,是什么罪呢?这个原罪在正教的解释就是罪的后果,由于亚当的犯罪,就像疾病一样,变成了一个基因一样,进入了每一个人。证据在哪里呢?根据圣保罗所说,证据就在于每个人都必须要死。你不可避免的要死,基督是唯一一个可以不死,但是祂情愿去死,能够把死亡变成一个得救的工具,为人类得救的先驱。 那么诞神女呢?从这个角度来说,她是有罪的,我们说的罪不是犯罪的罪,而是罪的后果,因为她也要在死亡中与基督结合,也在复活中与祂一体,她在经历了死亡之后才能得救。 所以我们没有天主教的这个教义,在正教中没有这样的阐述,就是她的诞生是没有原罪的,但是我们承认她的父亲和母亲是纯洁的人(正教在每次圣礼仪中纪念圣若亚敬和圣亚那,诞神女的父母亲)是在他们纯洁的婚姻中产生这样纯洁的果实,就是诞神女。
问题八:有人提到正教讲超脱理性,老师是怎么理解的?
我个人没有听说过这个说法,超脱理性是什么意思?在正教中你会听到大家这么说,(要了解天主)完全依靠理性是不可能的,人是不可能完全依靠理性去认识上帝的(更不可能与祂联合)。所以,理性不是唯一来了解神学的途径,祈祷也是一种途径(甚至是更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但是正教并不排斥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