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lydia博士将在我们平台开设一系列正教礼仪和圣经相关的讲座,敬请期待。让Lydia博士带您领略正教的圣诞节,通过礼仪,诗歌,圣像等让您明了圣诞节的意义。礼仪确实有移风易俗之效,是教化人过灵性生活而设立的。教父们说得好教会是一所学校(当然也是一所属灵的医院)。

注:本文讲稿和问答环节由lily姐妹按照Lydia博士普通话整理而成,感谢lily姐妹辛苦整理。我们也相信整理出来的讲稿和问答环节能更广泛地服务到读者。读者须知,此讲稿已经lydia博士修订。

版权声明:若要转载或引用此文,请用以下格式:Lydia博士《正教的圣诞节讲稿问答》,lily编辑整理,Lydia修订 (伦敦:光从东方来,2023年12月16日网上讲座),附上网页+引用日期。

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lydia老师正教的圣诞节圣乐链接(需科学上网)1英文,2希腊语(拜占庭传统),3阿拉伯语(安提阿传统): 1.https://youtu.be/K27qSKb4JF0;2. https://youtu.be/tSvLOvzQaf8; 3. https://youtu.be/MvjiVam2HO4

讲座Pdf

    / [pdf]

正文

阿甲按:由于前面已有讲座的讲义,故在正文中未插入相应图片。

今天,我要通过正教的圣礼、圣乐、圣像,这些视听可感受到的部分和大家谈一谈圣诞节的神学意义。

首先,圣诞节在传统正教的礼仪年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它是礼仪年中十二个节庆之一。这十二个节庆从每年的九月份开始计算。9月1日是东正教传统上教会的新年。

关于教会的新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9月1日承袭了古代犹太教的传统。犹太人从巴比伦被掳归回之后延用了巴比伦纪年,9月1日是一年之始,而正教也延续了这个传统。第二种,1月1日,这也是正教比较重要的一个节庆。1月1日是大圣巴西略的纪念日,正教主要教父们的纪念日都在一月份。这种说法来自罗马传统,古代罗马一月(January)是源自他们所崇拜的神杰纳斯(Janus)的名字。这个杰纳斯有两张脸,一张脸往前看,一张脸往后看,罗马人以他来命名新年的第一个月。第三种,从理解教会礼仪年的层面上讲复活节更为重要。每一年的复活节是北半球春天来临之际,因为它是阴历,通过观月来计算日期,所以每年它对应的阳历日期会有不同。那么为什么它也被认为是教会的新年呢?因为它出自圣经中的犹太传统,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在旷野中上帝把他们出埃及的日子定为一年的起始。教会新年既是继承了传统,也是一个比较便利的纪年方式。在这些节庆中,其实基督教只纪念一个节日就是神圣的复活节——葩斯哈(编注:葩斯哈是Pascha的音译,即希伯来文的Pesach,逾越节)。葩斯哈对我们意味着在地上、在时间之内所有的节庆都是暂时的,而我们盼望的是在天国中永恒的庆典。

教会礼仪年的十二个庆典主要与基督和诞神女——圣母玛利亚相关。基督的庆典依据福音书所记载的基督在世时的主要事件而确立。诞神女的节日也非常重要。诞神女是旧约中“锡安女儿”,即“耶路撒冷女儿”,这一个完美预表的实现;她既是基督的新娘,又是所有基督徒的母亲,她就是教会的象征。所以,纪念诞神女的庆典具有神学上的意义,而不只是对一个人或一位基督徒典范的敬礼。

大家可能注意到这十二个庆典里没有复活节,因为复活节是节中之节。它虽在这十二个庆典之外,却又是所有庆典的核心及指向。所以,基督降生节也是以神圣葩斯哈为核心的教会十二庆典之一。

很多人认为圣诞节指的是12月25日那一天,但是在正教会它包含一个圣诞斋期和一个圣诞节期。圣诞斋期是四十天的预备期,与“大斋期”(编注:复活节前的四十天斋戒日)类似,但没有那么严格。在四十天中基督徒要斋戒,除了饮食的节制还要不停地祷告、行善、帮助困苦或有需要的人。那么,关于圣诞节期一共有几天有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七天,即从12月25日开始,26日到31日是七天;传统上还有十二天的说法,从12月20日到24日叫Forefeast,就是为圣诞节预热的日子,接着是25日圣诞节,然后从26日到31日也是节庆日。另外,正教会的基督降生节是和1月6日的神显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两个节日在时间上非常接近,在神学意义上也相同。前一个节日指向后一个节日,后者的神学意义是,上帝是光,向我们显现了;这也正是圣诞节期庆祝的主题,即上帝是不可见的,没有人能够用肉眼看到祂,但是祂通过道成肉身向人类彰显了自己。

我们从圣诞斋期开始就要从礼仪上预备圣诞节的到来,其中有一首圣诞赞词很好地体现了这个主题——上帝向人显现。

赞词这样唱道:

  • 基督上帝祢的降生,
  • 为世界点亮真理的光芒。
  • 一颗明星指点着拜星的人来崇拜祢,
  • 来认识祢—正义之阳,
  • 从天而降的启明之光,
  • 救主啊,荣耀归祢!

圣诞节日期的起源。

在基督教的前三个世纪,教会的唯一节庆是每周一次和每年一次的 Kyriake hemera,即主日和庆祝葩斯哈。直到第四世纪在西方12月25日才首先被确定为圣诞节。一部成书于354 年,名为“纪年”(Chronograph)的罗马编年册,其中包含最早的史料证据表明 12 月 25日被做为基督的生日来庆祝。该文件还包含一个已离世的列位罗马主教的名单,其中一位名叫马可(Markus),他逝世于336年。这意味着336年可作为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的年份。而在东方的教会直到正统教义战胜亚流主义以后,以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379年继位为标志,圣诞节才从君士坦丁堡平稳地延展,经由卡帕多细亚到达安提阿。东方教会继续保留1月6日的旧节庆作为耶稣的洗礼,即神显(Theophany)。做为12月25日的圣诞节被耶路撒冷和亚历山大的教会持久地抵制,但最终亚历山大的教会在5世纪,耶路撒冷的教会在6世纪都接受了这一日期。而西方教会也采用了1月6日来庆祝主显节(Epiphany),主题是婴孩基督向东方贤士显现。直到今天,所有古老的使徒教会中,仅亚美尼亚教会一直在1月6日庆祝耶稣诞生,同时也在这一天庆祝东方贤士的来拜(Epiphany)和基督受洗(Theophany)。

12月25日如何确定为圣诞节的争论远未结束。

最有影响的观点有两种,分别被称为“计算假说”和“宗教史假说”。

“计算假说”最早出现在早期教父的著作中。这种计算方法是基于基督的完美,即祂的生死必是相称的完全数。于是人们认为祂的受孕日与祂的受难日相同,即3月25日(东方教会则为 4 月 6 日)。因此,祂的生日就是12 月25 日(或1月6日)。例如,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断言,基督在3月25日进入坟墓,这也是祂当年进入童贞女腹内的日期,并生于九个月后的12月25 日。

“计算假说”还有第二种计算方法,它从施洗约翰的受孕之日算起。最清楚的证据出现在 386-388年间,金口圣约翰的圣诞节布道中说,根据新约施洗者圣约翰在九月住棚节期间受孕,当时撒迦利亚是大祭司,依此就能算出在伊丽莎白怀孕六个月后的三月份,耶稣在圣母玛利亚腹中受孕,由此得出基督的生日是12月25日。 “计算假说”主要由路易斯·杜切斯涅(Louis Duchesne)在近代复兴,并由塔利(Talley)阐述成为成熟的理论,但是二者计算的基本机制没有变化。

另一理论“宗教史假说”,在18世纪由亚布隆斯基(Jablonski)和阿杜安(Hardouin)提出,并在赫尔曼·乌西诺(Hermann Usener)的著作中得到了更全面的扩展。他们争论的重点是,12 月 25日作为耶稣诞生节的庆祝活动是教会对异教徒冬至节的采纳和改变,即由罗马皇帝奥雷利亚(Aurelian)于公元274年建立的“无敌全胜之日诞生节”(Natalis solis invincti)。他们的证据通常是,12月25日的圣诞节仅在君士坦丁大帝于312年颁布保护基督教的法令后,才成为正式节庆(即 336 年以后)。该论点还对比了异教对太阳崇拜的描述和基督教对圣诞的描述,结论是二者都使用了许多相似的天文词汇,例如称基督是“公义的太阳,照亮那些崇拜星星的人”,“东方的曙光”等等。在他们看来这都是基督教继承修改异教的证据。 “宗教史假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包括一些基督教礼仪方面的权威人物,例如亚历山大·史梅曼神父(Fr. Alexander Schmemann)。

我的观点是早期教父们利用异教为基督教所用的说法应该被质疑。

首先,如果早期教会打算颠覆异教徒的太阳崇拜,那么12月25日只是一个刚刚被设立的太阳崇拜日,不会是一个主要被颠覆的目标,因为还有其它更普及的罗马太阳崇拜日,包括来自东方的密特拉(Mithraism)教派,但这些与冬至没有任何联系。提格(William J. Tighe)甚至辩称,不是因为基督教要改变异教的太阳崇拜才定了圣诞节,而是因为敌视基督教的奥雷利亚皇帝要与基督教作对,才在 274 年把12月25日定为“无敌全胜之日”。

其次,在耶稣降生节被教会引入之时,教父们的礼仪讲道中,丝毫没有明显地表现出与崇拜太阳的异教徒的争论,而是表现出教会内部对基督神人本位的争论。例如,君士坦丁堡的神学家圣格里高利(St. Gregory of Nazianzus)于379-381年之间,在圣诞讲道中强烈地反对基督教异端,而不是反对异教;金口圣约翰于386-388 年间,在安提阿的圣诞讲道也是如此。两者都标志着在东方教会开始采用12月25日为圣诞节。

第三,必须记住,对于早期的教会来说是福音传统造就了教会的礼拜和节庆,而非其他。教会根本没有必要借用异教文化中的象征来将基督比喻为太阳,因为在圣经中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称上帝为太阳的比喻,如“公义之日”或“初升的太阳”(玛 4:2;诗 19:5-6)。

总之,圣诞节的起源可能涉及多个复杂因素。尽管12月25日不一定必然是基督的实际出生日,但像金口圣约翰这样的早期教父们的日期计算不能被简单地视作想象。它展示了早期基督徒根据福音传统确定耶稣诞生历史日期的努力。12月25日圣诞节的制度化及其从公元4世纪起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这都与教会反对基督教内部异端的斗争息息相关,即关于基督神与人位格的争论。不仅圣诞节的礼仪受到教会基督论和救恩论的影响,礼仪的庆祝也同时影响了,并继续影响着教会的神学思想。

圣诞节的神学意义。

我主要依据的是正教会圣诞礼文中所展示出来的主题思想。我用四个相关的象征性词语把礼仪中使用的赞美诗和圣经经文进行了分组。我引用的内容都是出自正教的礼文。

第一个词是“天国”。

正教会庆祝圣诞节从天国开始,“上帝的独生子,在万世之前,由父所生,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上帝的真上帝,受生而非被造,与父同性同体。” 这是尼西亚信经中的内容,礼文首先体现这位诞生的婴儿是天国之主。有一位西方安立甘宗的学者名叫韦伯(Wybrew)。他观察到西方基督教首先看到耶稣是人,然后问他如何又是神。这一观察十分精辟。我们常看到天主教在圣诞节会搭建马棚,在马棚中总有一个胖乎乎的很可爱的娃娃,就是婴孩耶稣。东正教经文按照大公会议的教义传统首先将祂介绍为三位一体上帝中的一位,然后寻求理解祂如何也是真正的人。它的出发点是天国,是神,是基督的神性。这在正教的赞美诗中也有强烈的体现。比如:

  • 在岩洞里出生的婴孩,
  • 是永恒的上帝。
  • 在卑微的马槽中裹着襁褓的,
  • 是我们的上帝。
  • 上帝的独生子,
  • 荣耀之主,
  • 是那位用星辰装点穹苍,
  • 俯视持在祂手中的地极的造物主。

基督神性最突出的象征是光,例如刚才我们听到的圣诞赞词第四调式说:

基督上帝你的降生,

为世界点亮真理的光芒。

一颗明星指点着拜星的人来崇拜祢,

来认识你—正义之阳,

从天而降的启明之光,

救主啊,荣耀归祢!

所以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的象征,又如:“光明之光明,父的光辉,一如昨天、今天和永远。”这里使用光的象征很容易引起圣诞节起源于异教太阳崇拜的强烈猜测,但光无疑是圣经里的一个重要象征。 基督,上帝的圣言和智慧在约翰福音中被称为 “世界的光”(约8 : 12,和合本)。以赛亚先知书的预言也如此比喻,例如在抵暮课中可以读到:“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赛 9:2,和合本)。这光引导我们认识上帝,不再处于黑暗与阴影中,而得见真理。光的主题既重要又毫不令人惊讶,因为庆祝圣诞的根本起源不仅仅是怀念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婴孩的出生,而是关于认识上帝如何把自己揭示、显现、降临给人类这一令人敬畏的事实。这就是为什么圣保罗宣称“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多2:11,和合本)。在东正教的礼文中,上帝是光向人类显现的概念无所不在,上帝把自己揭示给我们。

第二个词是伯利恒。

祂是在哪里作为一个婴儿出生,向人显现的呢?祂是从天而降成为了人。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奥秘。在正教圣诞的第九时课经中说:

手中握有全部创造物的祂,

竟由童贞女而生。

其本质不可触摸的祂,

竟被裹在襁褓中。

最初造天的上帝,

就躺在马槽中。

在旷野向祂的民降撒吗哪的,

正在母亲的怀里得到乳汁的喂养。

祂既是永恒于时间之外的一位,却又在时间之内出生。祂不可被承载,却承载在母亲的子宫之中。祂依然在天上,在父的怀里,同时又在地上,在母亲到怀里。祂是超越一切的、不可接近的、永恒的上帝,却与婴孩一样出生。我认为东正教礼文和圣诗最大的成就是将神和人、属天与属地的巨大反差奇妙地共存于诗意的语言之中;将这种超乎人类理解力的神圣的奥秘呈现给崇拜者,以使崇拜者产生赞叹和敬畏的心情。

伯利恒的星不仅告知世人救主的出现,还是人们期待已久的预言的实现。在礼仪中宣读的旧约经文宣告在伯利恒发生的事是古老预言的实现。 例如:“……伯利恒的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弥4 : 6-7;5 : 2-4,和合本)。 在民数记中,异教徒巴兰曾预言:“……有星要出于从雅各,有杖要兴于以色列”(民 24:2-3,5-9,17-18,和合本),他预言以色列人将战胜仇敌。先知弥迦预言这位君王要来自犹大的伯利恒。礼文告诉我们马利亚是大卫的后裔。这也实现了以赛亚的预言:“从耶西的本必发一条;从他的根的枝子必结果实。”(赛11:1-10,和合本)用先知巴路克说:“……他寻得了智慧的一切道路,将她赐给了他的仆人雅各伯(巴路克3:35-4:4,思高本,次经)。基督生自诞神女应验了但以理的预言:“……非人手凿出来的一块石头从山而出,打碎金、银、铜、铁、泥”(但2:31-36、44-45,和合本)。旧约预言的顶峰是伟大的先知以赛亚,他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意思)……必有一婴儿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的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他必在大卫的宝座上……”(赛 7:10-16;8:1-4,8-10;9:6-7,和合本)。这些预言在我们期待圣诞的礼仪中都要被宣读。希伯来书的第一章总结得很清楚: “神既在古时藉着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藉着他的儿子晓谕我们”。(来 1 : 1-2,和合本)在正教圣诞抵暮课上宣读的经文再次将基督的诞生和上帝整个的救赎计划联系起来,与以祂道成肉身为拯救被造世界的预定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礼文是依据丰富的圣经经文的再创作。

第三个词是伊甸园。

正教的礼文不仅纪念伯利恒,而且把它联系到最初的伊甸园。因为上帝道成肉身为的是救赎我们,这可以追溯到创世之初。所以,在礼仪中及经文中伯利恒与伊甸园相遇了,灵性的乐园与童贞女的身体合一了,由她的身体而生的果实就是将赋予亚当永生的生命树。比如在晚祷中,有一段礼文唱到:“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但人犯了罪,并失去了永生。人从神圣而美好的生命中堕落,完全被腐败所奴役。现在,智慧的造物主再次塑造了人,因为人被荣耀了!” 这就是得救,即对人成为负载上帝荣耀形象的完美修复。那么道成肉身不仅成就了人的再生、再造,而且成就了神化(Theosis)这一正教中非常重要的神学概念。圣诞抵暮课这样唱到:“今天,上帝降在世上,人升上天国……祂情愿让我们成为天国的子民……将上帝与人分隔的墙已被摧毁。火红的剑从伊甸园的门上撤下;基路伯从生命之树撤出,而我,曾因违命而被驱出乐园的我,现在竟饱尝乐园的盛宴……”这里就看到圣诞节把伯利恒与伊甸园连接起来。此外,在抵暮课礼仪中诵读《创世记》第一章也是为了突出创世的主题。由于人类的罪,物质世界也趋向凋零,走向毁灭;然而,按照上帝的意愿,通过祂创造的物质,上帝自己化身为人救赎了亚当,物质世界本身与亚当一起被赎回。因此,正教圣诞赞美诗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就是告知整个宇宙要欢欣鼓舞,因为整个被造世界都参与了救主的诞生。圣诞日的抵暮课里有赞美诗借用神学家圣格里高利的讲道词唱到:“今日,发生了令人无比惊讶的奥秘:自然焕然一新了,上帝成了人!祂原本所是,祂依然是;祂却成为祂原本所不是的,既无混杂,也无分离。”

第四个词是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女儿”就是圣母玛利亚(Theotokos)。耶稣基督在圣母玛利亚中得到肉身,敬礼上帝之母在东正教的崇拜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因为对诞神女的信仰关乎到对基督人性和神性的认信,我们敬礼诞神女的最终指向不是她,而是基督。我们称她为诞神女就是要认信基督既是神,也是人。祂是从圣灵受孕的真上帝和肉身取自马利亚的真人类。那么诞神女是充满恩典,是唯一配得将救世主带入世界的人,所以正教赞美诗充盈着给她的崇高赞誉。比如:“我的灵魂啊,崇敬那最纯洁的童贞女,那比天使更光荣,更荣耀的诞神女,让我们来歌颂真正的生上帝者,藉着她罪人得以与上帝和好。” 所以我们的赞美诗和圣经的说法一样诞神女是新的夏娃。又唱到:“通过夏娃,女人成为了罪的工具,给全人类带来了死亡;但通过马利亚,第二个夏娃,女人成为了全世界所拯救的初果。” 还有一首诗唱到:“比天堂更宽广的童贞女,她就是我们的锡安母亲,新耶路撒冷,救世主的母亲,被誉为上帝天国之王的属灵之城。” 通过诞下基督,教会之首,马利亚也成为了所有教会内她义子义女的童贞母亲。在第九时课宣读先知书时有诗句如此说:“锡安是我的母亲,有一个男人在她之中诞生,因为至高的上帝亲自确定了祂的根基。” (诗篇87 : 5,七十士译本)由此可见,马利亚作为母亲以及教会两个形象在这里合而为一了。

以上四个词就是对基督诞生节神学意义的总结。首先从天国开始,祂是上帝;祂降生为人,在伯利恒取得了人性;祂取得人性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得救,如此追溯到伊甸园;祂在人间建立教会就是耶路撒冷,以圣母马利亚作为象征。

那么现在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圣诞赞美诗。

  • 今日童贞女来到洞穴,
  • 以不可言说的方式,
  • 生下万世之前,
  • 那位天主的圣言。
  • 大地啊,请你舞蹈,
  • 当你听到这一宣告,
  • 和那天使及其牧羊人一道给祂荣耀。
  • 万世前造人的天主,
  • 却情愿成为被人注视的婴孩。

(副赞词,第三调式)

  • 信众们,前来吧,
  • 让我们观看基督降生的地方,
  • 和东方三博士一道,
  • 跟随着明星上路。
  • 天使们不止息地赞颂,
  • 在郊野牧羊人也欢唱:
  • 最高的荣耀给予天主,
  • 今日在洞穴由童贞诞神女降生,
  • 就在犹大的白冷城。

马利亚啊,你为何为发生的事惊讶不已?她回答到:“因为在时间之内的我却生下了时间之外永恒的圣子。而我却不知如何怀上了了祂。我没有丈夫,却如何能生子?有谁听说过没有种子却生下了孩子?然而天主写下的天地规则,不能阻挡天主的意愿。”因此基督由童贞女降生了,就在犹大的白冷城。

东正教的圣礼、圣乐、圣像三者密不可分。圣像其实也是福音,它是通过另一种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圣诞节丰富的神学意义。

请看上图左边这一幅圣像。在岩洞中有一个马槽,古代的中东牲畜的马槽一般在岩洞中;马槽中有位婴儿,画中有一束光代表祂由圣灵在圣母马利亚中受孕;圣母玛利亚在思忖着婴儿以及上帝在她身上所施行的奇迹;天使唱赞美诗;天使向牧羊人宣告喜讯;三位博士由星星指引从东方来崇拜犹大的新生王;有一棵“耶西的树”代表祂是大卫的子孙;还有一些细节虽在圣经中没有出现,却在传统中存有,比如清洗婴孩的产婆出现在画面中,这代表祂真是人类的婴儿;约瑟也在一旁思忖着一位童贞女怎么可能受孕生子,而魔鬼在他旁边想把疑惑的想法放进他的头脑中。

右边是另一幅圣像的局部放大图。我们看到在东正教的圣像中,没有类似西方教会那种可爱的、天真的、胖娃娃般的圣婴形象,祂虽然小,但祂依然是上帝的智慧、上帝的圣言。在光环上用希腊文写着ὁ ὤν,即那自有永有的,就是在沙漠中把自己启示给摩西,并告诉他名字的那一位上帝。现在,祂降生为一个婴儿,三位东方的博士以献给国王的礼物来崇拜祂。

东正教圣像传统把出生在马槽中的婴儿和祂在圣餐礼中的形象连接起来。这幅圣像就表现出约翰福音中所说的:“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了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约 6 : 51,和合本)

我们还可以看到正教圣诞节的圣像和复活节的圣像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当我们看到圣诞节的圣像会想到复活节,那显然不是一种巧合,因为基督之所以来到世间就是为受死和复活而来,为要拯救整个被造的世界。比如,在圣诞圣像中会看到一个岩洞,而在祂死后也葬入了一个岩洞——坟墓;在圣诞圣像中会看到马槽,其实那就是祂的棺木;在圣诞圣像中婴儿被包裹起来,就仿佛祂死后也被包裹起来一样。所以,叙利亚的圣艾弗冷(St. Ephraim the Syrian, 306-373)说:“…因为如果祂没有身体,死亡就不能吞噬祂;如果祂没有肉躯,阴府就不能吃下祂,所以祂到了童贞女体内,取得肉身,下到地府……带着从童贞女而来的肉身,祂下到阴间,打劫了地府,将它掳去的财宝一洗而空。” 那些被掳去的财宝就是每一位死去的人。所以,圣诞节之所以伟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指向复活节。

还有一幅圣像,祂躺在马槽中如同躺在棺木中一样,祂的襁褓如同裹尸布,有一头驴和一头牛。金口圣约翰说这头牛象征犹太人,因为牛是可以被献祭的洁净动物,而驴是不能被献祭的不洁净动物,它象征外邦人。在十字架前,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没有认出他们的创造主。然而,在复活之后全世界都会朝向祂。所以,我们看到在教父的传统中圣诞节和复活节也紧密相连。

上面图中左边的圣像是圣约瑟受到魔鬼的试探,让他怀疑童贞女生子;右边是耶稣同人类所有的婴儿一样要被洗干净,要受到人的照顾。关于它们的神学意义,米兰的主教安伯罗斯(St. Ambrose)诠释道:“上帝之子成为人间的婴孩,以使我们能成为完美的人;祂被襁褓包裹,以使我们能够挣脱死亡的束缚;祂睡在马槽里,以使我们能够来到祭台;祂来到世界,以使我们能够到达天国;祂在旅店里找不到栖身之地,以使我们能在天国有这么多的广厦。”他以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来阐述基督道成肉身的神学含义。 与此类似,在圣诞节抵暮课中有这样的赞美诗:“今天,上帝降在世上,人升上天国……情愿让我们成为天国的子民……将上帝与人分隔的墙已被摧毁。火红的剑从伊甸园的门上撤下;基路伯从生命之树撤出,而我,曾因违命而被驱出乐园的我,现在竟饱尝乐园的盛宴……” 最后我想给大家分享一首非常优美、并让人震撼的赞美诗。它的曲调是安提阿教会特有的调式,使用阿拉伯语演唱。

歌词大意是:

今日,

在手心里托起全部被造物的祂,诞生于童贞女。

其本质不可触摸的祂,形同婴儿裹在襁褓中。

在远古创立上天的上帝,躺在马槽里。

在旷野给祂的子民播撒吗哪的祂,在吸吮母胸的乳汁。

教会的新郎招来了智者,

童女之子接受了他们的礼物。

我们崇拜祢的诞生,噢,基督!

我们崇拜祢的诞生,噢,基督!

我们崇拜祢的诞生,噢,基督!

请祢也赐我们亲见祢神圣的主显!

今日,

那将大地悬挂于众水之上的,被悬于树上。

那众天使之王,被戴上荆棘之冠。

那以云裹天的,被讥讽的紫袍裹身。

那在约旦河拯救了亚当的被击打。

教会的新郎被钉铁钉,

童贞女之子被长矛刺穿。

我们崇拜祢的受难,哦,基督

我们崇拜祢的受难,哦,基督

我们崇拜你-祢的受难,哦,基督

也请给我们得见祢光荣的复活!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的一首诗在圣诞节时唱,而下面的一首在复活节唱,但这两首诗不仅旋律一样结构也一样。它们所用的象征、比喻也紧密相连,再次印证了圣诞节的意义不可能脱离复活节,它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指向了复活节。

总结,正教会的礼仪崇拜不仅要让我们进入一个遥远的古代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教导和鼓励信徒参与到永恒上帝的救恩之中,并且来思考它的意义。这是圣诞节的目的,所以赞美诗总以“今日”来开头,并采用现在时态。这一点在英语或希腊语等语言中很容易看出来,其意义在于直接对我们说话,不仅要求我们理解,而且要求我们去行动。比如,“让我们竭尽思想,没有没药却要把有馨香之德的生活献给祂,让我们以信德来准备祂的诞生,备好属灵的宝物,就像东方的三博士一样把宝物——我们自己献给祂。”这与圣教父的教导一致,我们要有过有美德的生活,才配来庆祝圣诞。教会的礼文还进一步地教导,我们若要在基督的诞生中有份,就要让旧我死去,要重新诞生。所以在圣诞的圣礼中,我们并不唱常规的“三圣颂”(“圣哉上帝、圣哉大能者、圣哉永生者,怜悯我们”),而是唱“你们众人受洗归入基督的,就是披戴了基督,哈利路亚。” 这也将受洗、复活与降生节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我们向罪而死,而在基督中重生。基督降生节指向的是伟大的复活节。

总之,如果教会的祈祷律就是她的信仰律的话,那么圣诞节就是对尼西亚信经中关于基督论信仰的庆祝。耶稣降生的庆祝使我们能够预见并期盼“宴中之宴,节中之节”,也就是复活节。因为教会的全部礼拜,她所庆祝的都是独一奥秘,就是神圣伟大的葩斯哈——基督的复活。同时,教会的祈祷律必须成为我们的生活律,引导我们过真实的基督徒生活。这就是我们庆祝基督诞生的伟大意义。

问答环节

问题一:为什么说耶稣在洞穴中诞生,而不是在客店里?

**回答:**因为当时在犹大地,牲畜都是在洞穴里过夜。那种草棚搭的场景是欧洲的传统。每个人想象出的画面都常以自己所熟悉的文化为背景,但是从古老的东方传统来说是在洞穴里,属于客店的洞穴。它不仅有一些考古的依据,也符合当时的文化历史背景。

问题二:为何圣像中的小耶稣是成人的样子,有什么寓意吗?

**回答:**因为祂尽管小,尽管是婴儿,祂依然是上帝的圣言、上帝的智慧,只不过形体画得比较小。在东正教的圣像传统中,耶稣都是一个小成人的样子,有时候手中会握着书卷,代表祂是上帝的圣言。

问题三:新教有许多新赞美诗,那么正教的赞美诗由谁编写?如何看待礼仪中的赞美诗?

**回答:**礼仪中的赞美诗非常重要。它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礼仪功能,比如,要庆祝一个事件必须要有语言和音乐,这是实用功能。它的第二个,也是最终的功能是教育信徒,使他们的灵性成长。因为上帝并不需要人的崇拜,而是人需要崇拜上帝。我们在崇拜上帝时,慢慢变成祂的形象和样式。赞美诗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通过上帝的圣言塑造人。

正教的赞美诗是怎么来的呢?正教的历史已经有2000多年了。在最初只有圣经经文和圣咏,然后有一些赞美诗。经过2000多年的累积就有了很多的赞美诗,其中有一些圣人的名字流传了下来,大部分作者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我在上一次的讲座中谈到正教礼仪的变迁,大家去可以参考。

正教的赞美诗能够如此丰富是因为它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它是圣传的一部分,圣传就是在圣灵引导下成就的结果流传下来。赞美诗和礼文的权威性不能和圣经或七次大公会议的决议相比,而且它也可以被修改。现在教会中仍然有人在写更多的赞美诗。如果教会有一位新的圣徒或一位新的殉道者出现了,我们要纪念他们时就有专人来写作和配乐。赞美诗经过时间的沉淀和考验具有丰富的神学意义,并在具体礼仪的语境下产生。

关于新教中新的赞美诗,我个人的印象就是首先它不具备神圣性,因为虽然有仪式但是没有圣礼仪(Divine Liturgy),不是圣事(Sacraments)。第二,其神学思想很单薄,更多表达的是人的感情。比如,我如何爱上帝,怎样地感动。这些诗歌不是没有价值,它有一定的价值,因为圣徒需要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上帝的爱、敬仰、敬拜等等。但是,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神学思想单薄,只集中于人的情感表达;而且它们还没有经过积淀和时间的检验,也没有在圣事中和圣礼进行相互的激荡。它们中哪一些会经过考验而被保留还不得而知。比如,在安立甘宗教会有很多非常美的赞美诗,有时不一定表达深奥的神学含义,而是表达人敬拜时的思想与感情,但是经过时间积淀以后那些在17至19世纪写下的赞美诗非常的好。而现在很多用吉他、打击乐谱写的歌曲,我觉得相比之下就显得非常的贫瘠。这就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