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这是阿甲教父历史通识课,第二季,希腊传统第六课:大圣巴西尔——《创世六日》《论圣灵》导读。讲稿问答由祝心斋整理,经阿甲修订而成。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以下格式:**袁永甲《大圣巴西尔<创世六日><论圣灵>导读》,教会历史第二季希腊传统第6课,祝心斋整理, (伦敦:光从东方来,2024年03月29日),本网页网址,引用日期。也请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讲稿正文
大圣巴西尔 《论创世六日》《论圣灵》正文
一、方法论
在正式讲课之前,我先讲一讲方法论,把学术是怎么样的讲清楚。我在读博士之前,没有怎么思考过方法论的问题,但是读博以后,发现这个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要。
这幅图片是我在做博士项目的时候遇到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里面有一些僧侣的名字。在吐鲁番地区的阿斯塔拉,有一个墓葬群,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要搞大建设,就在里面挖了一些墓葬出来。这些墓葬有一个特点,就是安葬的时候下葬的人会用一些没有用的纸来包裹住死者的尸体。这些纸后来被人们发现和翻译出来,整理成了文书。虽然这些文书都是残片,但这些残片的内容很丰富,我的博士论文有一部分就涉及到这些残片内容。
大家看这个残片,会发现里面写着「僧顺」、「德颖」等名字。这些残片现在主要由北大荣新江老师的团队在作整理,他们团队将这一批残片整理成了这样,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上面是图、下面是释读的一个版本。
我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会把这些名字打到我的论文里面去。在这其中有一个比较大的感触就是:历史留下的是残片,是一些碎片化的东西。而做考古、学术研究、科学研究,其实就像是做一个侦探。像我做人文学科的研究,就没有办法穿越到过去去问那个僧人,你到底是佛教徒还是景教徒?他留给你的就是一个名字,也许这个名字在历史中出现一次,就再也不会出现了。图片里的这个残片是高昌时期的,高昌时期大概为公元五世纪末到七世纪初。这段时间,高昌经历了好几代人,而这个僧侣就留下这么一个名字,学者们唯一能用的就是这个名字。
我想说的是,所谓学者做学术研究的人,虽然能讲一些东西,但是他拿出来的一手材料极其有限,所以他试图要讲的这个历史内容也就极其有限。历史留给我们的东西不多。在考古领域,我们发掘出了很多墓葬、古城,但是很多商代遗迹中就没有发掘出文字。有发掘出文字是非常宝贵的,因为文字会记录一些事情,学者就可以据此推测那个地区的人以前做了什么。如果没有文字,那学者就很难推测出来了。所以大家不要轻易相信学者们的推测,因为他的一手材料是一个碎片化的东西。
如果你较真,就会发现学者们的很多推测并不一定有理有据。学者们的推测暂且不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不了解这些一手材料,不知道如何去处理,那他们的推测是不是更不靠谱呢?其实也不是。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比如我研究的这个残片,大部分的中国学者和日本学者毫不怀疑的认为这些名字的僧人就是佛教徒,但事实上这些残片上的僧人名字就只出现了一次,是没有上下文的。你不能从残片的上下文推论出任何东西来。有一些名字它就在那里,比如一个寺院的名字,它就立在那里;一个僧侣的名字,他就立在那里。没有上下文。你没有办法判断它是佛教的,还是景教的,还是拜火教的。那怎么办?你不能坚定的认为他一定是佛教徒吧?现在我不太满意的一点,就是大家觉得在唐朝的高昌地区,在三夷教(祆教、景教、摩尼教)进入高昌的时候,见到一个僧人就很自然地认为,如果他不是景教徒,那一定是佛教徒。这个逻辑也是不对的。如果不能证明是景教徒,也不能证明是佛教徒,那我可以存而不论。为什么?因为历史留给你的就是碎片,你没有办法确定的时候,可以不说,可以对历史的原始材料保持诚实。我们现在的很多推论,都是根据这些残片断章推论出来的。
在当时宗教类的文书比较流行,比如像敦煌和吐鲁番就出了很多佛经。景教大部分出的是一些礼仪和灵修的文献,这些文献很普遍,因为关乎永生。古人一点也不笨,他们知道自己生命有限,所以一些关乎永生的资料,无论是佛教也好景教也好,这些经典著作就存留了下来。我们今天要讲的大圣巴西尔的著作就属于这个类别——宗教类的著作。
历史上,宗教类的著作其实很多,其次,就是在政府赞助和支持下的一些著作,比如官方的文书、官修的史书等。我们现在在国内看到的历史大部分是经过了宋、元、明三代人所加工过的历史,这种历史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在历史中被彻底的遗忘?多到不可胜数。《传道书》中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道书1:2)。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传道书1:11)。我们过去了一代人,马上就会忘记前一代人。我们经历过很多政治事件,但是历史没有记载下来,我们马上就忘了。比如说我有一次在YouTube上发布了2022年4月份的上海之声,下面就有一个人留言,说才过了一年,但是大家已经把这事给忘了。
二、巴西尔研究之手稿篇
- 介绍手稿传统: Fedwick, Paul Jonathan. Bibliotheca Basiliana Universalis : a Study of the Manuscript Tradition of the Works of Basil of Caesarea. 5 Vols. Turnhout: Brepols, 1993.
我们既然谈到了历史碎片化的天然趋势——历史总是留给我们碎片,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谈一谈,这些碎片是什么?
巴西尔生活在主后四世纪,是非常有名的圣人,所以他留下的不是碎片——他太有名了。历史上出现一个巴西尔这样的人物非常不容易,一个时代可能出现一两个就足够了。几乎他所有的著作都不断的有人在传抄,这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有一些异端,如阿里乌,他们的著作就不会被传下来,因为政府不支持出版,那就会绝版,绝版书不再版那过几年人们就忘了。而巴西尔无论是在教义上,还是在灵修、礼仪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让教会历史上后来的教父们、主教们、抄写员们都无法遗忘,并且他一直得到了拜占庭帝国的公开支持。他是一个圣人,所以他的著作才被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所以他才有非常多的手稿留存。这些手稿跟我们上面看到的那些残片是不一样的,上面的是历史上偶然留下来的,就是一个残片,可能就这一份。但巴西尔不是,他有非常多的版本在各个地区普遍的流行,比如在君士坦丁堡的图书馆,就存留了他的讲道集和长会规;在阿索斯圣山,又存留了一份他的长会规抄本。所以他有很多抄本。对于学者来说,他就要面临另外一个问题:我怎么处理这些不同的抄本?于是就出现了校勘本。
三、巴西尔研究原文以及现有校勘本
校勘本这一概念最初不是用来编辑教父著作的。它最初由自由派神学发展起来,自由派神学家把所有的新约圣经版本,比如亚历山大、安提阿、君士坦丁堡这三个地区信徒用的版本,以及一些古代沙漠地区所找到的圣经残片拿出来做对比,做出了一个校勘本,这样在一个本子上你可以看到所有版本的异同。做教父学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处理这些不同的版本。目前大部分的版本都存留在修道院或者博物馆里。有一些比较大的教会会有自己的私人图书馆,他们可能也存留了一些手稿,只是这些手稿可能就比较新了。在古代,存留最多的就是修道院。
- 非校勘本:PG 29-32 (PG = patrologia graeca, 下载见: https://patristica.net/graeca/
- 校勘本:《驳欧诺米》希腊校勘本以及法文译本,见: B. Sesboüé, with G.-M. Durand and L. Doutreleau, Basile de Césarée: Contre Eunome suive de Eunome Apologie, SC 299, 305 (Paris: Cerf, 1982,1983).
- 《书信》见:Ed. and French trans. Y. Courtonne, Sainte Basile: Lettres, 3 vols. (Paris: Belles Lettres, 1957,1961,1966). Ed. and trans. R. J. Deferrari, 4 vols., LCL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26-34). Trans, also in NPNF 8.
- 《论圣灵》见 Ed. and French trans. B. Pruche, Basile de Césarée: Sur le Saint Esprit, rev. ed. SC 17 bis (Paris: Cerf, 2002). Trans, in NPNF 8.
- 《谨慎你自己》见Ed. S. Y. Rudberg, LHomélie de Basile de Césarée sur le mot “Observe-toi toi-même,9 Acta Universitatis Stockholmiensis, Studia Graeca Stockholmiensa, 2 (Stockholm: Almquist & Wiksell, 1962). Trans, in M. Wagner, StBasü: Ascetical Works, FC 9 (New York: Fathers of the Church, Inc., 1950), 431-46.
四、巴西尔著作英译本和中译本
- 英译本系列,请参见:巴西尔的现有英译本:BasilofCaesarea.HildebrandS.Routledge2018.222 – 224》和《巴西尔作品以及英译本介绍》
- 中译本:巴西尔. 《创世六日》. 石敏敏译. 北京:三联出版社,2008. 「乃根据英译本翻译,包括巴西尔《创世六日》,《论圣灵》,七份书信」
从学术的角度,你要研究一个教父,就必须要透过二手材料来梳理它的一手材料,并找到最新的校勘本。
这里有比较好的一个中译本,我推荐大家去买,就是橡树出的非常经典的一个丛书——古代教父系列。我非常喜欢这其中巴西尔的《创世六日》。在这本书中不只有《创世六日》的内容,他们还翻译了《论圣灵》和七份书信。
石敏敏这位译者我认为是比较专业的。虽说没有办法做到第一次翻译教父著作就完全从原文翻,这个要求会比较高,但是退而求其次,二翻的水平也是不错的,除了书中一些采用了希腊哲学的术语之外,我觉得其它方面问题不大。
在书里作者就介绍了这个中译本是根据这个版本来翻译的。为什么要根据这个版本来翻译呢?很简单,这个版本过了版权期了,然后你可以根据其它的英语版本进行参考。所以石敏敏的这个译本是根据英译本翻译的。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像巴西尔这样著名的教父,还是有必要根据原文重译一遍,或者至少根据原文再审核一遍。
五、巴西尔研究之二手材料
- Radde-Gallwitz, Andrew. Basil of Caesarea : a Guide to His Life and Doctrine. Eugene, Or.: Cascade Books, 2012.
- Behr, John. The Nicene Faith. Crestwood, N.Y.: St. Vladimir’s seminary Press, 2004.——尤其见第六章。
在二手材料上,比较新的就是上面这些。
不只是东正教,包括叙利亚教会、拉丁教会,都无法忽略巴西尔对三位一体的教义、灵修上的长短会规、礼仪的制定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所以教会才会把他叫做大圣巴西尔。在东正教有三大圣人,几乎是同一时期的,他们就是大圣巴西尔、神学家格里高利、金口圣约翰。这三个人在东正教,或者说在整个教会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六、巴西尔生平介绍
我以前在讲巴西尔长短会规的时候,讲过他的生平,所以在这里我只是简单的复述一下。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光从东方来,教父原文中译计划,那里有巴西尔的系列介绍,我专门把巴西尔的灵修精神、小传写出来了,那里介绍的更详细一些。
巴西尔出生在新凯撒利亚,公元344年到350年的时候,他一直在求学。巴西尔首先在凯撒利亚求学,然后在君士坦丁堡,最后在雅典。与此同时,他和神学家纳西盎的格里高利成为了知己一样的好朋友。在362年至366年的时候,凯撒利亚的主教优西比乌,把他按立为神父。与此同时,他过上了静修生活,并开始写短会规。
巴西尔的姐姐玛卡瑞纳,在他们父亲去世以后就坚持守童贞。在她的坚持下,他们家庭变成了一个修院。修院里面的人问巴西尔一些修院会规的内容,于是巴西尔就写了短会规——短会规主要是非常简短的问答体方式。后来巴西尔据此进一步写了长会规。这就是巴西尔长短会规的背景。
巴西尔成为神父以后,因为他是尼西亚传统的,所以他就为尼西亚信经进行辩护,于是写了一些教义性的著作,比较有名的就是《驳欧诺米》。欧诺米是一个半阿里乌主义者,他认为主耶稣虽然不像阿里乌说的那样就是一个被造物,但是他只能说与圣父相似,其本质上也还是个被造物。在他那个年代,就是370年左右时,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已经开了40多年了,大家已经逐步地认为主耶稣就是上帝,在这方面不会有什么疑问了。但接下来大家很自然的就会问,那圣灵是不是被造物?是不是次一等的神?圣灵是上帝吗?370年巴西尔成为主教后,就应邀写下了两部著作,就是《论圣灵》和《创世六日》。
七、巴西尔《创世六日》
《创世六日》非常重要,因为最基本的世界观的建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巴西尔在这里还没有谈到《论人的造成》——有些人会认为这是巴西尔的著作,但是巴西尔的弟弟尼撒的格列高利后来也写了《论人的造成》、《论灵魂与复活》等。那他为什么要写这些?恰是因为巴西尔在有生之年没有写下这些东西。巴西尔在《创世六日》里没有写到人论的部分,他主要是写前面六天上帝是怎样创世的。
巴西尔写《创世六日》的原因是为了驳斥当时在希腊流行的一些世界观,比如柏拉图主义。该主义认为上帝只是一个设计师,就像小孩捏泥巴一样,泥巴是已经先有了的,并不是无。基督教的从无中创造万有的这样一个世界观,对于当时的希腊人来说,并不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当时比较被接受的概念是柏拉图主义、新伯拉图主义、以及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们所想象的关于这个世界形成的看法。巴西尔之所以有《创世六日》的系列讲道,就是为了更新当时人们对世界观的认识。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没有必要请巴西尔再讲一次《创世纪》?当然有必要!现在上帝在欧美已经被拉下神坛了。现在的上帝是什么?是高科技。科技才是欧美人的上帝。大家追捧的是AI、电动汽车、航空航天、改造人等,他们的心思都在这些上面。
巴西尔写《创世六日》的背景就是这样的:为了应对当时的希腊哲学,要建立基督信徒的世界观。四世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世纪,简直可以用黄金世纪来形容,不但是希腊教父们出了很多人物,像叙利亚教父们也出了艾弗冷、阿弗哈特这些非常有名的人。如果问教会历史上有没有李白式的人物?那我可以大胆的说非叙利亚的艾弗冷莫属。他写了很多诗歌,他就是教会历史上的李白。那教会历史上有没有像孔子、孟子、老子这样的人物呢?那我们也可以很肯定的说,就是迦帕多家三教父,他们基本上奠定了整个教会的精神。
《创世六日》是巴西尔属灵的儿子安菲洛奇乌在主后374年拜访他的时候叮嘱其写的,然后巴西尔就写了。其实教父们很少写自己哲思性的文字,他们不会在自己消遣的时候,写一篇独白出来供大家阅读;或者像奥古斯丁《忏悔录》这样自传式的文字。巴西尔他们不大可能会写。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奥古斯丁的《论三位一体》,其实是他自己在读圣经的时候关于三位一体主题的默想,是很私人性的。后来不小心被他朋友给出版了,大家争着要读他的著作,他不得已再次出版。但是你看巴西尔的写作,大部分是他在神职的时候,很多人要求他写,他就写了。当然我们可以说,奥古斯丁的大部分著作,也是被要求才写下的文字。其实绝大部分教父的著作都是应邀写的,在他所牧养的群羊里面,有人问相关问题,他就写了这些。
接下来再讲一下版本的问题。这个是我关于《创世六日》摘抄的版本,如果你们仔细看,有些版本主要来自巴黎的国立图书馆,那里有很多巴西尔《创世六日》的副本。其实查找校勘本没有想像中那么难,如果图书馆愿意给你开放,你就找那个图书馆的目录,然后把这些目录的合集拍照,就可以了。校勘本就是这样制作的。
接下来我们摘录几段来谈谈《创世六日》的一些特点。这里只能是非常概览性的给大家讲讲,我还是建议大家去把书买来自己读。就我的理解,像巴西尔、神学家格利高里、金口约翰这些人,在他们那个年代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可以说,在智慧上,他们一点都不比现在的乔布斯、马斯克笨。你不能说这些人对科学知识一窍不通,就全盘否定他们。
我们之前讲过,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以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艺复兴基本上把上帝拉下神坛,把理性放到上帝的位置。宗教改革进一步把教会的很多传统给抛弃了,比较明显的例子如修院,他们轰轰烈烈的将其抛弃了。礼仪这一块,也被去掉了很多,你在新教里面看不到金口约翰礼仪。还有教规,很多也被去掉了。这些都造成了进一步的个人化。
但是这些教父,他们把心思意念往心里走,他们认为在心里面肯定有一个通往上帝的天梯,因此他们把很多的精力用于处理自己的私情邪欲。他们所有文献产生的一个要求就是这样的:来吧来吧,你们要进入心里面,你们要过一个圣洁的生活,你们要参加教会的礼仪,因为礼仪是领受恩典的一个渠道;你们要过一个克修的生活,你们要禁食,要照著主耶稣基督的方式来生活。对于他们来说,这种生活方式就是通往天堂的一个最正规的路径。
只有灵修才是唯一通往天堂的路径。在文艺复兴之前,绝大部分的神学家、修士,他们最核心的事情,就是把心思全部用到这里。我们甚至可以说,在传统的文化和宗教里面,他们把心思也都用在了这里!佛教徒也好,道教徒也罢,他们为什么出家呀?如果不是有一个永恒的盼望,他们为什么出家?出家结不了婚,玩不了高科技,坐不上火箭,为什么要出家?所以这是一个我们现代社会非常巨大的转变,我们现代人是心思全力的往外跑,我如何使用物质、驾驭物质,我如何用物质来造福人类、获得个人成功,这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推崇最厉害的人。但在古代社会不是这样的,古代社会最推崇像巴西尔这样的人。
我们继续看巴西尔的话:
“唯有摩西这个人,上帝认为他配看见上帝,面对面地看见,就像天使那样,也正是他把他从上帝那里领受的知识传授给我们。那就让我们聆听这些真理的话语吧,它们不是出于"人之智慧委婉的言语”(林前2:4),乃是在圣灵吩咐下写的,不是为了得到听众的掌声,而是为了叫受教诲的人得救(创世六日 1.1)"。
在教父心目中,圣经的地位是怎样的?教父们是把圣经当作上帝的话语来读的。如果说传统教会里有一个权威性的阶层的话,那圣经基本上处于跟大公教会的决议同等的权威地步,其次才是教父的话。你不能说教父的著作就等于圣经,只能说教父的著作是给正确的解释圣经提供了一个指南。我们知道,有些教父在解释圣经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在现在看来比较极端的观点,比如尼撒的格列高利,他有万物复原论的倾向;再如奥古斯丁,他到晚年越来越强调预定论。这些观点东方教会是不会认可的。
我们再来看巴西尔**“论科学的错误——偶然而非造物主”**。这是我们提取教父精神的好处之一,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来了解他们的思想,进而去体会他们的灵性。当然,他们的灵性是被字句所包裹的,你要读进去了才行。你不能以这样的方式来读:这里有圣经的话,那里有教父的话,我要用圣经的话来批判这位教父出现了哪些错误。这样读你永远读不懂教父。
巴西尔对当时希腊哲学所谓的科学进行驳斥,他说:
“希腊哲学家费尽力气解释自然,但没有一种体系是立场坚定、不可动摇的,所有理论都被各自的后继者推翻…"。
大家看古希腊的科学跟现在的科学是不是一模一样?科学,它就是建立于把前人所创建的理念、思想、假设进行推翻的基础之上。
他继续这样说:
“那些无知至极、不可能获得关于上帝的知识的人,是不会承认宇宙诞生时有个智性的原因掌管,这是导致他们陷入可悲结论的主要错误。”
这句话用到现在,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说宇宙大爆炸理论,有没有科学依据?肯定有的,它是最前沿的科学,告诉了你宇宙的诞生,时间和空间都有起点。但是它能告诉你,在这个起点之前,有一个智性的原因吗,是有一位造物主在推动吗?它无法这么说。
“这些人中,有的求助于质料原理,认为宇宙的起源出于世界的几种元素…”无论是佛教的四大元素水火土气,还是我们的五行金木水火土,“这恰恰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说"起初上帝创造天地”。
我们看到教父们拿出权威的时候,他们没有拿一个什么科学的理论模型来作支持,他们直接用圣经的话。他们是真的相信圣经就是上帝的话语,是上帝的启示。
“他们被与生俱来的无神论蒙蔽,所以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事物管理或统治着宇宙,一切都受制于或然。为使我们避免这种错误,《创世记》作者开头第一句话就教导我们,以上帝之名开启我们的智慧:“起初上帝创造。“多妙的遣词造句啊!(创世六日 1.2)”
在圣经和科学理论之间,我们要选择哪一种?那当然要选择上帝的话语,因为这是信仰。信仰告诉我们,圣经是上帝的话,是上帝的启示,是用来评判一切的。
我有一次讲座讲到创世纪的这一段内容,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世界观是怎么建造的。我希望巴西尔的这本《创世六日》仍然能建立我们的世界观。在我的想法里面,圣经是什么?圣经就像是甲骨文里面大象的"象"字,它有大象的基本形,但很多细节省略了。上帝创造的世界是怎样呢?就是一头真实的大象,有很多细节可以去认识。科学是什么呢?科学是盲人摸象,其认知是不坚定的,其所有的理论都要建立在推翻前人的基础之上,不然它没办法发展。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其没有经历启示!所以就只能像盲人摸象一样,摸到这个,就认为宇宙是这样诞生的,摸到那个,就认为宇宙是那样诞生的。而圣经是甲骨文"象"字这一简略的写法。
有一个佛教故事,为了证明世界是空的,老和尚让小和尚拿一个种子过来,然后让小和尚把种子打开。老和尚说,你看里面是空的,啥都没有,所以缘起性空,万物本空。但是恰恰是因为虚空,无形的道,就在这个种子里面了。在圣经创世纪里,上帝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这句话不是空话,是有话语的力量在的。在上帝的这句话里就包含了所有苹果的种子。苹果的种子你打开以后里面是空的,但并不意味著这里面上帝没有放造物的信息。上帝创造万物,它不只是当时创造了它,现在也一直在创造,我们把它叫做生生不息的大能。大自然是有大能的。我有时候想,一块石头,它里面包含上帝多少大能多少信息可以去挖掘。一个AI模型不管有多少TB的信息,可能都不如一块石头所包含的信息多,因为人不能从虚空中造一个石头出来。
上帝创造的能力,虽然看不见,但是借着可见之物,就显明了能力在里面。巴西尔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当时的人在问:柏拉图说,这个世界有永恒的质料,然后上帝像设计师一样设计这个世界,这种说法对吗?巴西尔为了回应这些问题,专门做了这个讲道。
我简短的谈一下我对世界观的一个看法,即这个世界有始有终。巴西尔说
“所以,人啊,不要以为可见世界没有开端,只因为天体循环运动,所以我们的感官很难判断循环的起点,但是不能以为做循环运动的物体本质上没有开端。毫无疑问,我们很难感知到圆(我指的是用一条线在平面上画成的图形)的端点,我们不可能找出它始于何处,终于哪里,但是我们不应据此就以为它没有开端。尽管我们看不到它的开端,但它实际上是始于某一个点,画图者是从这一点开始以一定的半径画出 这个圆的…“因为这世界的样子将要过去”(林前7:31),“天地要废去”(太24:35)。在受灵感动而写的历史书的开头,短短的一句话"起初上帝创造”,就预告了关于世界的结局和更新的教义…既然有一个开端,就必然有结局。(创世六日 1.3)”
宇宙循环的概念在古代社会非常常见,佛教有名的六道轮回就是循环的,因为他们观察到的这个世界现象就是这样的:阴阳交替,生生不息,一直旋转,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在巴西尔的年代,也有类似的永远循环的理论,而巴西尔通过圆本身来论证这个世界是有起点的。这个世界看起来无限循环,日夜、四季更替,人生老病死一代一代走过,就像《传道书》的作者说的那样:一代过去,一代又来;日光之下无新事。好似这个世界就是无限循环的,你找不到开端。但是按照巴西尔的观点,宇宙有一个开端,这就是创造论的意思。创造论就意味着有一个时空的起点,这恰恰是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所接近的一个论述。
我们的缺点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不敢指出时间的起点背后有一位设计者,有一位造物主,是上帝让这个时空有了一个起点。如果古代的教父们要谈黑洞的话,他们估计会这样说:我们心里面也有一个黑洞啊,我们来到心里面就可以与上帝相交,这比直接进入黑洞更加深奥。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现代人已经不相信人可以跟上帝交流了,传统社会的这个共识已经被打破、崩塌了。很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LGBT开始流行,孩子不再是自然的两性关系生的,可以人工受孕;人也是可以变性的,可以改造自己的身体。而器官移植只能算是比较低阶的延长寿命的一种方式了。
我们继续读下面这一段,巴西尔说:
**“你们会发现什么是时间的最初运动,然后发现天地的创造就像是立好了地基和根基,再后发现有一个理智性原因一一就如开端这个词所表明的一一掌管着可见事物的秩序。最后你们会发现世界原来不是偶然地、毫无原因地构造出来的,而是有一个有益的目标,是为了众存在者的巨大益处,因为它实际上就是理性灵魂自我训练的学校,是它们学习认识上帝的训练场。”**巴西尔告诉听众,你要把所有的心思放在训练自己的心性,放在认识上帝身上。”须知,心灵看见了 可见的、可感知的事物之后,就被引领着一一就如有一只手牵着它一一 沉思不可见之事物。如使徒所说"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即不可见之事)是明明可知的……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罗1:20)(创世六日 1.6)”
所以在古代,科学不发达是有原因的。大家认为科学是小学,认识上帝才是真正的大学。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科学才是大学,神学是小学。悲观一点,可能在二三十年以后,所有的大学文科系都消失了,不需要像我这样的学者来讲授什么,直接请AI就可以讲了。我们有可能会面临这样一个疯狂的世代。
巴西尔说:
“他没有说"上帝工作”,“上帝形成”,而是说"上帝创造”。在那些想象世界与上帝永恒同在的人中,许多人否认世界是上帝所造,认为它是自发产生…"。
这里我们要谈到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在道家里面很常见,叫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道家的"道"是没有人格性的,它是一种混动的、自发的、不自觉产生的活动。这是道家跟基督教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当然,我们说关于道家"道"的一些特点,完全可以用到基督教对"道"的理解上,没太大问题。但是在三位一体的人格性的启示性上,没有一个宗教会承认这一点,包括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不会承认上帝是一个有位格性的上帝,他们无法想像这样的一个存在。所以他们理解的世界,都是有一些必然率在支撑著,这个必然率没有自由意志和爱可言,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他们说,上帝是它的原因, 不过是非自觉(ἀπροαιρέτως)的原因,就如身体是影子的原因,火焰是光明的原因一样。正是为了纠正这种错误,我们的先知才如此清晰地断言"起初上帝创造”。上帝没有使事物自身成为其存在的原因"。
庄子以前还问过有没有创造主,但是到了郭象作注解的时候,基本上就成了这样一个概念:万物都是独化的,没有造物主,都是自存自灭,没有意识可言。这是基督教要反对的。其实在希腊哲学里面,你可以找到很多类似中国哲学的教导。而巴西尔《创世六日》的价值就在这里,他如今可以帮助我们对中国文化进行取舍。
有人说,秦汉时期的上帝其实就是基督教的上帝。我不认可这个观点。**秦汉时期人们对上帝的观念是将上帝放在人心里面的,把它叫做不朽。**但是圣经所启示的上帝是三位一体这种特性,秦汉时期没有这种认识。我也不认可有一些学者说的:孔子蒙上帝的祝福,其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三位一体的论述。这太牵强了,我反对这种说法。我不能接受把基督教和秦汉时期的上帝观念做一个混合,或者像一些希腊教父一样,认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是个圣人。我并不觉得教会传统会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宣圣。
上帝没有使事物自身成为其存在的原因,这个其实就是独化,庄子里面有这个概念。
上帝是良善的,他把世界造为有用的作品,上帝是智慧的,它使它的一切都成为最美的,上帝是万能的,他使他也变得非常伟大。"
巴西尔在这里面告诉听众,创造的万物都不是它自存的,或者说没有原因就出来的。它背后有一个设计者,是有目的的,上帝造人有祂的美意在里面,你们要按照这种美意去生活。从基督教信仰来看,那就是你要相信主耶稣基督,过一个讨主喜悦的生活,过克修的生活。
八、《论圣灵》
接下来我们看巴西尔关于圣灵的论述。
“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创1:2)这灵是指空气的弥漫吗?圣洁的作者希望罗列世界的各大元素,告诉你们上帝创造了天、地、水、气,气此时开始扩散,处在运动之中。或者毋宁说,他说的上帝的灵是指圣灵,这样理解更准确,也是古代权威所确认的…我所提供的解释不是新的,而是一个叙利亚人的解释…他说,这句话用叙利亚语表达含义更加丰富,因为叙利亚语更类似于希伯来语,因而也更接近圣经的原义。他说,在叙利亚人看来,"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它拥抱水的本性,就如人们看到母鸟用自己的身体孵蛋,以她自己的 体温赋予它们生命的力量。这就是对"上帝的灵运行"这句话的最贴切理解。我们务必要明白,那就是使水的本性具备潜质,能孕育有生命的活物。有人问圣灵在创造世界中是否担当了主动的角色,这就是充分的证明。”
现在的学者有一些解释,说上文中提到的叙利亚人是圣艾弗冷,因为圣艾弗冷和圣巴西尔是同一时代的人。无论是不是圣艾弗冷,我们到要知道,古希腊的教父们,是受到了叙利亚教会的影响的。他们在有生之年可能就见过说叙利亚语的基督徒——古希腊的教父们是可以说双语的,当时古希腊地区有很多国际化的都市,尤其像安提阿城。在亚细亚碰到一个叙利亚人说叙利亚语是非常常见的。上面巴西尔的这一段话至少从侧面证明了,在迦帕多家这个地区,结合了亚历山大的希腊哲学传统和安提阿的叙利亚闪族语系传统。
巴西尔关于"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的这段解释我觉得非常精妙,从他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不是随便自己想怎么解经就能怎么解经,他也是在参考一些东西的。比如他说”这样理解更准确,也是古代权威所确认的…我所提供的解释不是新的"。对于这些早期教父们来说,他们也遵从我们现在所谓的有理有据、追根溯源的学术传统。他们在解经的时候参考了早期的一些教父,然后会考虑,我是否采纳这些解释?在这里,巴西尔采纳了一个叙利亚人的解释。这个叙利亚人关于圣灵的理解非常有意思,在叙利亚语里,“圣灵"会翻译成"风”。其实无论是希腊语还是叙利亚语,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风"的意思。
我之所以把这一段拿出来,是想告诉大家,早期教会的时候,希腊传统和叙利亚传统并没有分的那么开,在当时这两个传统是可以彼此对话的。虽然我是说希腊语的教会,但我看叙利亚语的教会不会是异端,他们也是教会,都是出自使徒,是值得尊重和相互学习的,只不过他们在写作的时候用自己的语言写而已。
接下来我们看巴西尔论圣灵的第四点
“这些人之所以对字词和文句吹毛求疵,要求细节的精确性,并非如有些人所想的那样,是出于单纯而正直的动机。他们这样做可能造成的危害也不是无足轻重。这其中包含着深藏不露的反对真教义的阴谋…显而易见,他们之所以对字词吹毛求疵,目的就是想要维护他们不敬论点的效力。(《论圣灵》4)”
这就是异端的特点,可以从一个单独的词里面讲出一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关于圣经的解释来。这样解经非常危险。你认为,我可以根据希腊的原文解释出一些非常新的意思来,然后这个意思还跟教父们的不一样,至此你还认为你的解经就是真理,你对圣经的解释可以用来反对传统教会这些教父们对圣经的理解。这是何等的狂妄!通常这样解经的人,往往会走到异端去,或者干脆变成异端。《论圣灵》里写道,他们就是这样子,看起来对一些字句非常较真,但实质上却包含着深藏不露的反对真教义的阴谋。
“它慷慨的赐下美物,凡需要神圣化的事物都转向它,凡生活在美德中的事物都追随它,因为它用灵气浇灌他们,帮助它们走向各自本性所特有的目标。它使万物获得完全,自身却无所缺乏;它把生命赐给万物,自己却永不枯竭,无需恢复;它不是靠添加而成长,而是直接就是完满,自我确定,无所不在,它是圣化的源头,心灵可感知的光。可以说,通过它自身为每一种寻求真道的官能提供光亮。它的本性不可企及,我们唯有凭借它的善才能靠近它;它的权能充满万物,但只有配得的人才能分有;它分配自己的活力,但对接受者不是一视同仁,他不是使用同一个标准,而是照着"信心的程度"分配他的本质,但权能多样,完整的显现在每一个个体里,又完整的存在于每个地方;它被分割,但未受影响,它被分有,但丝毫无损于它完整如一的整体性。”
这里我们再摘取几段巴西尔论圣灵的说法。在其《论圣灵》的著作里面,他没有直接说圣灵就是上帝,但潜台词就是这个意思了。到了神学家格列高利的时候,在他的《神学演讲录》里面就直接说圣灵是上帝了。上帝三位一体的工作是有次序的,巴西尔在他的著作中描述了三位一体的工作。上帝的能量是三个位格所共享的,但是三个位格是有一定分工的。巴西尔做了一个比喻,如果把三位一体的运作看成是一根绳子,那么是从圣父开始,然后是道成肉身的圣子,最后是圣灵。
那圣灵的工作是怎样的呢?巴西尔强调圣灵起到圣化的作用,圣灵能够**“帮助它们走向各自本性所特有的目标”**。然后巴西尔还提到"完全"、"圣化的源头"。所以圣灵在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并从死里复活升天以后,继续上帝的工作。但是我们要知道,巴西尔说道成肉身的虽然是圣子,但是并不意味着圣灵没有参与其工作。耶稣受洗的时候,有鸽子降下,那就是圣灵;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这就是圣父。所以在很多场合,其实是圣父、圣子、圣灵共同的工作,只不过是有一个位格明显的做了这事,而另外两个位格其实也参与其中。巴西尔说,当一个事情是圣子做的时候,就像是一根绳子,这边动了一下,其实其它地方也会动一下;如果你拉动圣灵,其实你也把圣子和圣父拉向你自身。所以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的工作不可分。
圣灵最主要的作用是带领我们圣化。东正教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神化"概念,即:上帝成为人,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成为上帝。那我们怎样成为上帝呢?在巴西尔的《论圣灵》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是通过圣灵,在圣灵里面藉著耶稣成为上帝。并且圣灵恩赐的分配是什么?是照着"信心的程度"。这个"信心"我觉得翻译成"信德"会更合适。以东正教的灵修精神来说,翻译成信德是最更合适的。因为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这是东方教会对信心真实的看法。当我翻译艾弗冷论信心的时候,发现艾弗冷直接说我将信心是写给人看的,是外化的。所以我觉得更准确的翻译,如果要符合东方教父灵修精神的话,应该是按照**“信德的程度”**,就是你遵守诫命的程度来赐给你恩赐。
你越是竭尽所能改正自己的恶习除掉自己的情欲,你就越被圣灵充满,圣灵也就给的越多。当然,没有属灵的独行侠,没有一个圣人说他拥有所有圣灵的恩赐,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圣灵要我们过一个团契的生活。使徒保罗采用了一个身体配搭的比喻,他说有的人有眼睛的恩赐,他可以看见前面。通常来说,这可能就是教会里面讲道的人。而有的人是手的恩赐,他可以做工,那可能指的是教会里面服侍的人。在这里我们看到圣灵经世的工作就体现出来了,它主要是圣化完全的作用,和我们的灵修息息相关。灵修就是让你受洗的时候领受的圣灵能够完全的彰显出来。如何去彰显?通过过一种特殊的克修生活。你遵守主的诫命,除掉自己的坏习惯,养成一个祈祷、读经、默想上帝的生活,圣灵就会彰显出来。就像使徒保罗所说的那种境地: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拉太书2:20)。这个就是神化,就是圣化。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
“同样,圣灵向每一个接受它的人显现,就如只赐给他一人,其实它同时为整个人类发出充足而完满的恩典,凡是分有它的人都按着能力——不是它权能的能力,而是他们本性的能力——享有。”
圣灵的恩赐是无限的,人可以在他本性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承受足够多圣灵的恩典。所以有的信徒到了静修主义时期,就确信了在地如在天的神化状态。我们现在所谓的神化,如看到神光,再如俄罗斯有一位圣人塞拉芬,他伸出手掌,这个手掌就像火焰一样。大家会觉得这才是神化,其实这种对神化的说法太高级了。其实信徒信主耶稣基督过克修生活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神化的过程,没有那么多神秘的部分。并不是每一个信徒都会经历到神光,一个世代能有一两个人经历过神光,就非常不错了。巴西尔经历过。我在翻译他的长会规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谈论上帝的爱时,把神光比喻成上帝的爱。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比喻。这之后新神学家西默盎把神光的概念正式推出,说这是成神的一个比较高峰的阶段。我们现在做学问研究的,可能大部分情况下谈成神的时候,是在讲最高峰的那一点——神光,而这是很多信徒在今生基本上经历不到的。
我们再来看巴西尔的"克服情欲就是接近神"。这是他《论圣灵》的第23点,
“圣灵与灵魂的亲密接触不是靠着位置的接近。确实, 一个有形体的怎么可能接受无形体的事物呢?这种接触是由于情欲的撤退才产生,情欲是由于灵魂与肉体结合渐渐进入灵魂里的,也由于灵魂 与上帝的亲密关系而最终疏远灵魂。人唯有洁净了因自己的恶行而沾染的羞耻的斑点,重新显现他的本性之美,并且可以说洁净了高贵的形象,恢复它原初的样式,唯有这样,他才有可能靠近保惠师(即圣灵)(《论圣灵》23)”。
这就是克修的状态。巴西尔是一个非常克修的人,甚至他晚年身体的病痛,都是过于节食造成的。金口约翰也是类似,他做修士的时候,因为过于节食,把自己的胃弄坏了,于是不得不回到安提阿城,然后在安提阿城被按立成神父,开始了他传奇的讲道生涯。大家不要小看这些文字,对于这些教父来说,他们写的这些文字,尤其是谈到灵修类的文字,可能一两句话就是他们几十年真实生活经历的总结。他们用一辈子践行了这两句话,然后把这两句话写了出来。他们当然希望我们也这样做,所有的灵修文献肯定是有这样一个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