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看待政教关系的基本原则:神国为主,人国跟随——以主祷文为例

版权声明:若您想转载此文,请按版权申明格式转载;若有杂志想出版此文,请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按:本篇并非提供一个具体的基督徒政教关系的具体理论体系,而是借着对主祷文的解读,试图为基督徒的政教观提供一个正确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神国为主,人国跟随”的原则。笔者并非专门研究政教关系的学者,只是对东方教会灵修传统略有所知,因此是站在东方教会灵修传统的视角来探讨的。希望此文能给中国教会在思考政教关系时提供一个新的维度和视角。 介绍 上一篇的译作——《驳“罗斯基·米尔(俄罗斯世界)”思想之宣言》也基本代表了笔者对俄乌之战背后深层原因的立场。此篇则是以对“主祷文”的解读,为基督徒看待政教关系提供一个基本原则:“神国为主,人国跟随”。在这个原则下形成的政教关系模式是笔者所认可的,凡违反这个原则的政教关系都是笔者无法接受的。 神国为主,人国跟随的教导源自于主祷文: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是指主耶稣的大使命,即教会和信徒皆有义务传扬福音,让众人信主耶稣。相信主耶稣基督的福音是神国降临的基础。 问:神的国有什么特点呢? 答:在回答神的国如何降临之前,我们要先回答:神的国有什么特点?耶稣所说的神的国当然不是特指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地域,某种语言,而是赐给所有信他并守他诫命的人的。 第一个特点:神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即神的国不在今生。 笔者在《以“你的国降临”打破一切有形无形的铁链》提到。当耶稣面对政权的代表比拉多质问时,他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18:36) 第二个特点:神的国不是肉眼所能见的,即神的国是无形的,并且它在我们心里。 当耶稣面对法利赛的提问:神的国几时来到?耶稣这样回答:“ 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παρατηρήσεως)。 人也不得说:‘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因为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ἐντὸς within 里面)(路17:20-21) 第三个特点:神的国属于来生,不属于今生,属于天上,不属于地上,因此它超越这一切地上的权势(当然包括政权)。 神的国正是不少中国学者心心念念的超越政权的领域(请参见《以“你的国降临”打破一切有形无形的铁链》)。 问:神的国如何降临? 答:神的国是在来生,如何降临到今生呢?神的国是在天上,如何降临到地上呢?这降临的中介又是什么呢?这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神的国不能降临,那么主祷文的话“愿你的国降临”就归于枉然了。因此,神的国是可以降临的。 按东方教会传统,神国降临的中介有两个: 一个是教会礼仪(尤其是洗礼和圣餐礼) 即以圣餐为中心,通过各样的象征和记号1,一方面回顾和纪念耶稣历史的事工和使命,另一方面预演那将要来的实在——即神国。在礼仪中,神国通过圣餐降临,叫人预尝来生不朽的恩典。 另一个是人心 即通过遵守主耶稣爱上帝爱人的诫命,尤其是心祷默观的灵修传统从心里降临。然而,神国的降临是从教会礼仪开始的,随后还要进一步更“真实的“在人心中降临,这才是耶稣说的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的意思。 首先,神国的降临是通过建立教会,主持礼仪开始的。 我们是通过教会在主里获得了新生,即通过洗礼领受圣灵。然而教会只是神国降临的第一步。正如《步书》所言: 这教会借着它的圣坛和洗礼生人如婴儿,他们吃奶直到断奶。然后,他们长大,理解身心,并使他们的身体成为主的殿,心为主的圣坛,吃比奶更强更好的食物,直到他们成为完全,真地吃主,正如主说:“吃我的人必因我活着。(参约6:58)” 当他们吃干粮时,如使徒所言:“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有力量学习理解(希5:14)主的高深长阔(弗3:18)。 在这里,教会通过礼仪完成了神国降临的第一步,我们通过教会生出来像婴儿,而教会如奶妈一般抚养我们长大,我们长大了,要进入心中的圣坛或教堂,在那里不止息地与主相交——这正是神国降临的第二步,尤指灵修中的心祷默观传统。 其次,神国的降临进一步通过践行爱上帝爱人的诫命,尤其是清心圣祷的传统进入人心。 我们心中有一片超越政权的空间,一片只属于上帝的无形无相的空间,我们心的最核心处,那里就是心的圣坛或教堂,那里才是心灵真正的家,安息之地。自亚当堕落后,我们的心灵就离开这片空间,去外面流浪,忘记上帝,任意犯罪。然而,藉着悔改信主,通过教会的洗礼领受圣灵的人,有圣灵住在那里。那里,就是神国降临的地方,因为主说:“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 (关于此点,本网站“爱神集栏目”下多有讲解)。 当我们把心里那片原本属于上帝的空间单单给上帝,不断与主相交,心意更新而变化时,神的国就在我们心里无形无相地降临了。当我们为遵守主爱上帝爱人的诫命而流血,甚至殉道时,神的国就降临了。如此,当整个基督徒群体有这等生命见证时,就会有一个群体性的见证,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心中属灵的空间就是那超越政权的神的国。因此,神的国虽然在来生,在天上,是无形的,却可以在教会圣礼和心中圣坛中通过“预尝”的方式“降临”。 问:为何神国为主,人国跟随才是正当的政教关系? 答:按主祷文,在“愿你的国降临”之后,紧接着就是“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这样的祈祷次序乃是主的美意。因为只有神的国藉着教会圣礼初步降临,并进一步主宰人心那片原本属于上帝的空间时,上帝的旨意才有可能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地上。 当神国降临心中并在那里做主时,我们就是天国的子民,我们行事为人,有天国的样式,是光明的子女。我们不随从今世的风俗,飘来飘去,而是唯独按上帝的旨意而行。而上帝的旨意无非就是主赐下的爱上帝爱人的诫命。 因此,基督徒受洗加入教会,领受圣餐之后,就领受神国的“宪法”——爱上帝爱人。人间的一切法律若支持这“宪法”,基督徒就遵从,若与此相悖,就是僭越了神的国,基督徒就可以照使徒彼得的话说:“遵从神,不遵从人是应当的。” 这里的地上当然包括地上的一切,今生的一切,然而放到政教关系中,就是“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的政权(按:政权只是一个方面,还包括地上的所有方面,所有公共领域)中,如同行在天上。”这就是笔者说的基于神国为主,人国跟随的原则产生的政教观。笔者认为,基督徒应该只有这一类政教观,其他僭越这一原则的政教观,都不能接受。 主没有说:“愿地上的政权或政权领袖的意志,或哪个特定的民族的意志,操哪种特定语言的人的意志,或哪个特定的地域的意志和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好像主允许,人的国以及人间的权柄可以与上帝的旨意平起平坐一般。而是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这里,只有“你的旨意”,除此之外,并无别的什么,基督徒当顺从。 正如叙利亚的圣以撒所言: 殉道士不仅是指那些为基督的信仰而接受死亡的人,也是指那些为遵守他的诫命为赴死的人。” 2 那些内心持守天国宝藏的人正是抱持着这种殉道的精神活出了上帝的旨意。我们这个世代缺少殉道精神,中国教会目前关于人论的教导(尤其是一救永救观)使人松懈了对主诫命的遵守,这是不可取的。我们若松懈遵守主的诫命,怎能教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呢?3 笔者已经证明,“神国为主,人国跟随”的政教关系原则是对主祷文——“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正确延伸和解读。本文已从东方教会的角度探讨了神国降临的方式,以及当今殉道精神的宝贵。 关于礼仪意义的历史,请见Paul Meyendorff 的介绍(Saint Germanus I Patriarch of Constantinople, On the Divine Liturgy, ed and trans. Paul Meyendorff (Crestwood, N.Y.: St. Vladimir’s Seminary Press, 1984), 23-55)。其中谈到对礼仪的解释兴起于4世纪,耶路撒冷的西里尔 (Cyril of Jerusalem), 米兰的安波罗修 (Ambrose of Milan) 和金口约翰 (John Chrysostom) 较为出名。后来托名的狄奥尼修斯采用叙利亚传统(亦结合了亚历山大的灵意解经的路径),认为物质能象征属灵的实在,而安提阿传统的莫朴素提亚的迪奥多(Theodore of Mopsuestia)强调礼仪所反映的耶稣历史使命的层面。后来认信者马克西姆,君士坦丁堡的哲马努斯( St....

April 9, 2022 · ephremyuan

卡西安论自由意志与恩典——以《会谈录》第13篇为例

版权声明:若您想转载此文,请按版权申明格式转载;若有杂志想出版此文,请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按:笔者作此篇是为东方灵修传统开空间,因为在东方教会,自由意志和神恩的关系从一开始就被吸纳进灵修体系中了。这种基于灵修产生的关系视角的确与奥古斯丁体系下产生的传统不同。此篇文章是笔者讲授早期拉丁传统最后一课的部分内容。约翰卡西安(John Cassian 公元360-约430年)是介绍东方灵修传统(尤其是埃及修道主义传统)的桥梁,是少数不多的被翻译为希腊文,并被纳入到《爱神集》中的拉丁作者。 背景介绍 卡西安出生于360年的Dobrudja(位于现罗马尼亚)。20岁开始于Germanus一起去伯利恒做修士,五年后(即385年)去埃及修道圣地赛提斯(Scetis),科利亚( Kellia)和尼提亚(Nitria)修道,拜访了当时著名的沙漠修士。公元400年,去了君士坦丁堡,被金口约翰按立为执事 (Deacon),后被按立为神父。 415年,在Massilia城建立修院,直到约432年去世。 按伯尼菲斯•兰西 (Boniface Ramsey)的意见, 其著作《会谈录The Conferences 》完成于426-429年间1。而奥古斯丁在429年写出《论圣徒永恒的预定》。奥古斯丁与佩拉纠(Pelagians)主义的论战较为持久,持续了近20年( 411-430年)。卡西安应该了解当时奥古斯丁的观点,并保留自己的看法,这点从他的《会谈录》13篇中可清晰看出来。 学者罗兰德•特斯科(Roland Teske) __认为如果奥古斯丁有机会读卡西安的《会谈录》13篇,可能不会(这是很不幸的事)写《论圣徒永恒的预定》这本书. 2 下面我们来看看卡西安是如何通过一位沙漠教父阿爸查雷姆(Chaeremon)的口来讲论自由意志与神恩之间关系的。虽然经过了20多年(从400年他离开沙漠教父到426年着手写作《会谈录》),我们很难保证卡西安准确地记录下沙漠教父们的每一句话,但可以肯定的是,卡西安把握了他们的精神和意思。因此,笔者以为《会谈录》13篇能准确地反应东方教会灵修传统是如何看待自由意志与神恩关系的。 神恩与自由意志如同同负一轭的夫妻,需要一生的经营与忠贞,而非一时的”浪漫” 首先,卡西安肯定神恩的必要和作用,他说:“没有上帝的帮助,工人的劳作将一无所成。(Con. 13.3.1; SC 54, 148) ” 又说:“上帝是一切善行,甚至善思之源。他不但在我们心里激发神圣意志的开端,而且赐予能力和机会,以便实现按我们恰当的渴望实现之。”(Con. 13.3.5;SC 54, 151) 然而,接下来几行,他就给神恩定下了一个界限:接受神恩还是拒绝神恩的权柄取决于我们,换句话说,神恩并非“不可抗拒。” 他说:“但是否谦卑地按天天引导我们的上帝之恩去行却取决于我们。否则,若我们硬着颈项、心与耳未受割礼(参使7:51) 地拒绝神恩[的引导],如经上所记,我们该听听耶利米的话“人跌倒,不再起来吗?人转去,不再转来吗?这耶路撒冷的民,为何恒久背道呢?他们守定诡诈,不肯回头。(耶8:4-5)(Con. 13.3.6;SC 54, 151) 在自由意志与神恩之间,卡西安选择了不偏不倚的中庸路线。他即不强调神恩到人的意志“不可抗拒”的地步,也不强调自由意志到不需要神恩的地步。他说, 这些事(指自由意志和神恩)混合在一起,不可分割地焊在一起,以至于对许多关心的人而言,哪个依赖哪个成了大问题…那些选择站一边,过分强调一边过于另一边的人陷入不同的自我矛盾中(Con. 13.11.1;SC 54, 162)…二者(即自由意志和神恩)看起来肯定相互排斥,却又[保持]协调,我们的理解是,我们必须为着我们宗教的缘故以类似的方式接受二者,以免除掉其中任一条,我们就违犯了教会信仰的规条(Con.13.11.4;SC 54, 162)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经常听到腓立比书2章13节:“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 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 这节经文看似人不需要努力了。然而绝非如此,因为13节位于12节之后,12节是这么说的:“以恐惧战兢做成得救的功夫”。卡西安解读这节经文为人需要一个自由意志去做抉择,去努力。他说:“ 人始终存留一个自由意志要么忽视,要么爱上帝的恩典。[若非如此],使徒就不会命令说:“以恐惧战兢做成得救的功夫”…但免信徒相信他们无需神恩就能做成得救的功夫,使徒加上说:“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 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 (Con. 13.12.8;SC 54, 167) 可见,卡西安如同巴西尔和金口约翰,看自由意志是均衡的,中性的。人是需要努力去回应神恩的。甚至有时,神恩主动后退一些,并期望我们努力行善。神恩与自由意志就像同负一轭的夫妻,是共同经营而成的。他说, 上帝的恩典代表善始终与我们的意志同工,在一切事上帮助它,保护它,为它辩护,到一个地步,有时,神恩甚至要求并期望我们的意志有一定程度的善意的努力,以免将恩典赐给一个完全沉睡或疏忽懈怠的人身上。(Con. 13.13.1) 这样看来,即便是在奥古斯丁的同一个时代,我们通过卡西安,巴西尔,金口约翰的视角看见了另一种自由意志与神恩的理解和可能性,那就是:并非神恩拖着自由意志走,哪怕它不愿意,也不是自由意志不需要神的恩典,而更像是同负一轭的夫妻,彼此忠贞,共同经营这一生的救恩的过程。 见Ramsey, Boniface. John Cassian: The Conferences (New York: Paulist Press, 1997), 8....

April 3, 2022 · ephremyuan

早期教会的教义——尼西亚信经

版权声明:若您想转载此文,请按版权申明格式转载;若有杂志想出版此文,请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在早期教会(指3-5世纪),教父们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一件事上:将传统理解的单一一神论逐渐转化为三一一神论,这恐怕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神学从骨子里真正完全地突破哲学的禁锢,达致巅峰的创举,从此人们可以说神学是哲学的巅峰。 当然另一大贡献是灵修,修士们常说灵修是科学之巅,艺术之最,这清心圣祷的方法正是在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试问哪个科学或技艺能让人达致清心的地步吗?没有(此篇值得另外探讨,这里不再详述)。 也正是这个原因,那个时期绝大部分的护教作品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而作(当然奥古斯丁和佩拉纠的论战算是个例外,这个论战从未受到东方教会的重视)。 尼西亚信经的主要内容是我们所信的对象——上帝 单一一神论认为上帝的一是数字的一,是单一,在他里面没有多的可能,无论犹太传统还是希腊的哲学传统都异口同声地支持这一论点,在这两股力量的合力下产生早期教会除了诺斯替主义之外的最强大的异端——阿里乌主义。阿里乌最大的特点是为了确保上帝的单一的一,拒绝圣子的神性,认定圣子乃被造物之一。其最著名的论点是“在生圣子之前,圣子不存在。”这个论点当然涉及对创造论的理解。 阿塔纳修区分了圣子的“受生”与被造物的“创造”。他认为创造是从无中生有,一切时空以及其中之物都是上帝从无中创造的,而圣子的“受生”不属于这一范畴,是上帝在创造以先,在永恒中生的,因此不存在生圣子之前的时间先后问题。正是这种无中生有的创造论才推出了圣子必须是上帝的结论。因为只有上帝,而非无中生有的被造物(无论这个被造物多高)才能引导人达到上帝那里。 因为在造物主与被造物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鸿沟,这个鸿沟,被造物无法靠自己达到上帝那里。唯一的方法是作为上帝的圣子借着道成肉身的方式为这道鸿沟搭建一座桥梁,从此圣子被恰当地称为一切造物的救主以及第二次创造(即新造)。具体逻辑关系请见笔者专文《论无中生有与道成肉身》。 为了让人真正地获得永恒,达到上帝那里,道成肉身的圣子必须是上帝,否则人类的救恩就完全丧失了。而宣称圣子就是上帝突破了传统理解的单一一神论的禁锢,开始走向超越数字之一的奥秘的三一一神论。 在381年,在君士坦丁堡举办了第二次大公会议。会议更新了325年在尼西亚第一次大公会议产生的信条,其内容如下: 我信唯一的上帝, 全能的父, 天地及一切有形无形万物的创造者。 我信唯一的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 在万世之前由父所生,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上帝 的真上帝,受生而非被造,与父同一本元,万物籍祂而造成。祂为了我们人类,并为了我们的得救,从天 降下,由圣灵和童贞玛利亚取得肉躯,而成为人。祂为了我们,在本都比拉多手下被钉十字架,受难而被埋葬。依圣经所言,在第三日祂复活了,升了天, 坐在父的右边。 祂将在荣耀中再来, 审判生者死 者,祂的国度万世无终。 我信圣灵, 主, 生命的赋予者, 自父而发, 祂与父及子同受敬拜同享荣耀,祂曾籍先知们发言。 我信唯一、神圣、大公、传自使徒的教会。 我宣认唯一赦罪之洗礼。 我期待死者的复活, 以及来世的生命。阿门 1 其希腊原文如下: 此即注脚中第24页的希腊原文 尼西亚信经充分反映了早期教会对教义的理解,其中第一段描述圣父,第二段描述圣子,第三段描述圣灵,最后提及教会论,洗礼,肉体复活以及末世论。通篇除了“信”字,没有一句提及当今中国教会所关注的因信称义和预定论。 从早期教会的视角,因信称义和预定论属于教义的范畴吗? 从尼西亚信经的主要内容可见,信的是什么比怎么信(笔者以为因信称义就属于这类范畴)要重要,真正的教义探讨始终是我们信仰的对象——上帝。 因信称义和预定论,作为奥古斯丁与佩拉纠(其核心是自由意志与神恩的关系)论战的副产品,并没有进入早期教父们的视野,因为他们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对抗阿里乌了。奥古斯丁花那么多精力与佩拉纠论战是因为尼西亚信经在381年已经被确立,以至于他写《三位一体》的时候论战的气氛少了许多。总之,站在早期教会的视角,因信称义和预定论远不及尼西亚信经所代表的三一上帝观重要。 站在这个视角,笔者就有些好奇了,为什么因信称义和预定论在中国教会就变成了教义性的探讨(笔者发文驳斥一救永救观,就有读者误解我是在反对因信称义和预定论,似乎它们是“基本教义”),难道不应该花点时间用三一上帝的教义驳斥一下周围的儒释道吗? 可见,由于把视线过分专注两个改教家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我很尊敬他们,他们在他们的时代做了该做的事,并没有贬损之意)以及他们的延伸奥古斯丁(尤其是与佩拉纠论战中的结论),中国教会无形中局限了自己思维模式和视野,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笔者为推广东方教会传统,站在东方教会的视角亦有这种担忧。 非常感恩的是,孙老师勇敢地鼓励我们从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开始往前走,请见加尔文《要义》在中国处境下的意义。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笔者以为,中国教会从加尔文往前走,首先要走到的是隶属于东方教会传统之一的叙利亚教派——景教。笔者鼓励更多的基督徒参与到景教的研究中(景教作为第一支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教派,一直以来缺少中国基督徒的视角,非常值得研究),景教的灵修和诗化的神学表述模式对中国教会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并且,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尚有巨大的探讨空间。 此外,笔者打算今年讲授初级叙利亚语班,凡对景教感兴趣的读者,欢迎报名参加。 Tanner, Norman P. Decrees of the Ecumenical Councils (London : Washington, DC: Sheed & Ward ;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90), 24. 此是根据希腊文翻译的,不一定用于哪个教派的礼仪中。此外笔者在这里不探讨和子句的问题,希腊原文是无和子句的。 ↩︎

April 3, 2022 · ephremyuan

东方教会的救恩观——与主一生生死相许的爱情,兼澄清公孙姑娘对笔者的误解

按:笔者的视角始终是东方教会灵修传统,笔者在为它开路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物”(比如一救永救的教导),为了剔除它们,才有了笔者的系列文章。这并非因为笔者好辩,而是站在东方教会传统对中国教会的善意提醒。本文回答了一些读者和学员的疑问,兼澄清公孙姑娘文章中对笔者的误解。 版权声明:若您想转载此文,请按版权申明格式转载;若有杂志想出版此文,请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问:什么是东方教会的救恩观 答: 东方教会的救恩观,阿塔纳修用一句话基本概况了:上帝成为人,为了让人可以成为”神”。这是站在本体论去探讨救恩的,希腊人喜欢本体论。而笔者喜欢讲爱,把这句话换成中国人爱听的话就是:我们与主一生生死相许的爱情。本体论和爱其实是一码事,因为上帝就是爱。那爱上帝爱人的就是与上帝相交,与上帝相交就是生命,就是永生。 站在东方教会灵修传统的视角,教父们会反对一救永救的教导,反对“不可抗拒”的恩典,反对人全然败坏到只会作恶,或不由自主地“同意”(即无法拒绝)神恩的地步,反对救恩全然出于上帝以至于人完全没有参与救恩的过程,反对仅仅理解救恩为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而不是我们与主一生生死相许的爱的关系。此外,教父们也不会公开在教会宣讲预定论,因为预定论首先是个奥秘,于上帝而言是合宜的,但信徒若拿来宣告自己一救永救就僭越了上帝救人的主权,变相“强迫”上帝救他了。 问:您的文章是不是否定传统救恩论?救恩与成圣是两码事吗? 答:笔者认为,若传统的救恩论是指将因信称义等同于救恩,甚至认为上帝会在某个时间点或时段借着因信称义的方式“预定”一个人的救恩——这恰恰是一救永救的教导,那么东方教会是否定这种传统救恩论的。对东方教会而言,成圣才等于救恩,因信称义只是救恩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东方教会认为救恩不是在一个时间点或一个时间段确定的,而是我们与主一生生死相许的爱情。 正如结婚是在一个时间段发生的,但结婚只是婚姻的开始而非结束,婚姻是一生的过程,是血约。照样,因信称义,受洗加入教会只是人加入教会,嫁给主耶稣的开始,换句话说,因信称义和受洗只讲明一件事:我们与主结婚了,但并没有告诉我们这段婚姻是否能白头偕老。 婚姻关系是需要经营和维持的,妻子应对丈夫保持忠贞,听他的话,否则她嘴上说爱丈夫,行为上却出轨,犯奸淫,怎么说她真心爱丈夫呢?照样,那嘴上说主啊,主啊,我爱你,转个身就犯罪得罪主的人,怎能说是真爱主呢?结婚是有离婚的,声称嫁给了基督,行为却如同娼妇(指不守主的诫命),还不能忍耐到底,就有丧失救恩的危险了。主耶稣说,唯有忍耐到底的,将要得救,又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守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天国,就是这个意思了 问:人追求敬虔到什么程度才能得救呢?恐惧颤栗生活的人怎么获得真平安呢?当我们难以做到時,会怎么样呢? 答:笔者的一些浅见,站在东方教会灵修传统这个视角回答,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笔者以为不要问自己敬虔到什么程度才能得救,或者问自己能不能得救,因为得救的主权在乎上帝,不在乎我们自己如何宣称,因此,这部分上帝负责,交给上帝就好。 而我们要尽好自己当尽的本分,就是存着恐惧颤栗的心遵守主的一切诫命(参:腓2:12,虽然我们经常引用随后的13节:“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 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 却忘了12节自己当尽的本分)。 若没有遵守或难以做到,谦卑悔改去努力遵守(主会加力量让人可以遵守的,否则我们就可以推卸责任了)就好;若跌倒了,再爬起来,如此你才能找到真平安。因为哀恸的人有福了,他们必蒙安慰。努力遵守主的诫命,并且不断谦卑悔改才是得救的正途,这才是笔者所描述的与主生死相许的爱的关系。难以做到和松懈不遵行主的诫命是两码事。难以做到,跌倒爬起来就好,不断谦卑悔改就好;松懈的人是轻忽主的诫命,把他的话当耳旁风,明知故犯,也不放在心上(因为一救永救了),不知悔改者就是如此,他不觉得不遵守诫命是罪,他认为肉体享乐和天国可以同得,这真是痴人说梦。 对那些相信一救永救的人,笔者很难想象他们对主的诫命有多么“积极”。笔者就听说有人嗤笑早期的修道主义传统,认为大家都会上天堂,干嘛这么极端刻苦努力呢?显然,一救永救的教导会暗示信徒可以“松懈”主的诫命不遵守,因为不遵守也没关系,反正救恩已经在一个时间点或时段被永远确立了。这种教导产生的暗示是多么大的狂傲,多么僭越上帝救人的主权。那些因这种教导产生这种暗示的人必然轻忽主的诫命,他们有丧失救恩的危险。他们所拥有的平安也不是真平安,乃是出于他们虚假的幻想和欺骗。 因此,一救永救带来的并非什么安慰和平安,而是对主诫命的松懈和对上帝救人主权的僭越。这种教导造成了教会的世俗化,暗示人可以不必努力就进天国,也是东方教会灵修传统的路障,应该予以清除。这种教导若持续流行,教会将彻底丧失山上之城,光明之子的见证,人们将谴责基督徒与非信徒无异,后患无穷。 澄清公孙姑娘文章《因信称义:驳斥与回应》中对笔者的误解 公孙姑娘加了笔者微信,并发文《因信称义:驳斥与回应》回应我的两篇文章:《因信称义等于救恩吗》和《一旦得救永远得救不除,灵修传统不兴》,虽然笔者以为公孙姑娘似乎未能把握文章主旨,但乐意澄清她对本人的误解。公孙姑娘没有引用笔者文章的任何链接,在驳斥时仅是摘抄了笔者的只言片语,进行驳斥,似乎“着急”了些。故笔者澄清如下: 首先,文章开头就声称笔者是驳斥“驳新教因信称义和预定论”,这显然是一种误解,笔者驳斥的是教会中一救永救的教导,而非因信称义和预定论本身。文章末尾又说笔者认为是“因信称义的教导让人不遵守律法、不操练敬虔的灵魂”,这也不是笔者文章的观点和结论,显然是一种误解。故此,笔者再次澄清,笔者反对一救永救的教导,而非因信称义和预定论的教导。 其次,文中解读我的文章是“神人合作”的救恩立场,这也是一种误解,笔者在文章明确反对“神人合作”的救恩观,而是一生生死相许的爱情的救恩观。 最后,值得赞赏的是,公孙姑娘看似不是神学背景出生,也未引经据典来为她的文章辩护。但她似乎体味到了背后奥古斯丁与佩拉纠的论战气息,即自由意志与神恩的关系。并且行文中似乎暗示笔者一些立场的合理处,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探讨。 再次感谢公孙姑娘的回应,笔者并非好辩之人,然而怕引起不必要的误解,笔者在此澄清自己的观点。

March 31, 2022 · ephremyuan

袁永甲:一救永救不除,灵修传统不兴

封面图片:左:马丁路德;右:巴西尔 版权声明:若您想转载此文,请按版权申明格式转载;若有杂志想出版此文,请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笔者已发好几篇文章专门驳斥一次或一旦得救,永远得救的教导。笔者以为这种教导源自于对因信称义的误解以及奥古斯丁晚期所主张的原罪论,灵魂起源论,预定论的教导,尤其是其晚年著作(427或428)《论圣徒的预定》。笔者站在东方教会传统,认为因信称义不等于救恩(请见:《因信称义等于救恩吗》),认为人类虽然承担了亚当犯罪的后果(死亡和肉体的软弱),但没有承担亚当的罪行(奥古斯丁用继承的罪来表述这种观点),因此,人没有原罪。因为东方教父们认为上帝为每一个受精卵造了灵魂,一如创世纪第二章上帝给亚当吹入生气,因此就其灵魂的本性而言,其本性并不是软弱了或生病了,真正让灵魂生病的是灵魂从小时候开始就忘记上帝,丧失神恩,丧失神恩就是灵魂病弱的体现。具体细节,请见笔者专文《论自由意志与原罪》。此外,笔者就以使徒教父伊格纳丢,圣巴西尔《长会规》序言为例专门驳斥了这种教导。 一旦的背后是因“信心”称义,并将因信称义等同于救恩,是“不可抗拒”的恩典,是“消极”的自由意志,是预定论 不过,有读者仍较劲于“一次”与“一旦”一词的区别,认为一旦得救,永远得救是对的。笔者​否认这种区分,理由如下:就在时空的中的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而言,“一次”和“一旦”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就“一旦”的假设含义而言,“一次”和“一旦”也没有多大区别,因为持这种教导的人认为这个“一次”或“一旦”的发动者不是人,而是上帝,就是认为上帝会在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拣选”一个人得救,然后这个人就永蒙保守,永远得救了。 持这种救恩观的人否认这是宿命论(即不管那人意志如何,品行如何,上帝都会救他),而将之归于预定论。​其理由如下:1)救恩全然出乎上帝,换句话说,上帝“预定”你了;2)人是全然败坏,换句话说,就是人对救恩的参与是零,他“完全”没有参与。若救恩完全没有人的参与,完全在乎上帝“不可抗拒”的恩典,那人就是个“丧失”了自己意志的动物。上帝救的是“动物”,不是人。 ​那人是如何知道上帝“预定了”他的呢?简单来说,因为他“信”了,正是“信”的那个时刻或时段造就“一次”或“一旦”教导的根源。​然而这个信仅指信心而言,是不需要跟行为,跟遵守主的诫命挂钩的。 从和合本对新约希腊文的信,即πιστός的翻译可知,和合本几乎都翻译为信心,而思高本几乎都翻译为信德。马丁路德是不喜欢雅各书是有理由的,因为使徒雅各教导说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此外,这个信心也是上帝给的。若是如此,笔者要问,上帝给这个信心时,有没有经过人同意呢?他们也许会说,经过人同意了,但他们也许会再加上一句,这个“同意”也是上帝给的。若信心是上帝给的,人的同意也是上帝“暗示”的,那不可抗拒的恩典就坐实了。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要问人跟“动物”的区别到底何在? 可见,这种教导是两股合力下完成的:​1)强调人自由意志的消极层面到完全不会趋善的地步;​2)强化上帝的恩典到一个“不可抗拒”的地步。如此,就会有一旦得救,永远得救的教导出现 站在东方教会的角度看:自由意志是中性的,救恩是与主一生生死相许的爱情,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 现在,我们来反观东方教会对自由意志的看法。对东方教会而言,自由意志从来不消极到无法趋善,不能参与救恩的地步,也不像佩拉纠那般“积极”到不需要主耶稣就可以自行得救的地步。打一个比方,就像买菜刀的人,可以拿菜刀砍人,也可以拿菜刀切菜(他当然用着顺手顺心,因为菜刀就是为切菜而设计的),我们即不能说,因那人拿菜刀砍人就怪罪于卖菜刀的人,也不能说,那拿菜刀切菜的人完全(虽然他不能自夸)没有参与做菜的过程。自由意志就像那把菜刀,是中性的。救恩也不是完全单方面的,而是要付代价的。 笔者认为,东方教会传统的救恩观是一种生死相许的爱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救恩不是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定下的,而是一生的过程,人是参与了这个救恩过程的,是动用了他的自由意志的,是愿意为遵守主的诫命而流血,甚至舍身忘死的。 因信称义只是基督道理的开端,只是救恩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我们还需积极地践行主耶稣爱上帝爱人的每一条诫命到流血牺牲的地步 圣经说过一旦得救,永远得救吗?没有!!!主耶稣反而说:“唯有忍耐到底的,将要得救(太10:22 按:和合本译为“必然”,但看希腊原文σωθήσεται,就一目了然,是将来时态,没有必然的意思)。” 笔者为何要反对“一旦得救,永远得救”?因为这种教导使人为自己犯罪找到了托词和借口,使人丧失了在上帝面前的那种恐惧战兢,做成得救功夫的态度。​这种教导除了助长人的骄傲(自以为得救了)和在遵行主的诫命上松懈外,还有别的益处吗?有人说,这种教导可以让心灵获得平安,殊不知这种“平安”只是出于他们自己的妄想和骄傲。 有人会说,一旦心里相信了(无关乎其行为和遵守主的诫命),我就得救了,此后呼求主的名就好了,因为我“永远”得救了。因为经上记着说“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珥2: 32; 罗10: 13)。” 笔者也用圣巴西尔引用主的话来回答他们:“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7:21)。”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在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信”了,然后就被“预定”永远得救了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他说,你们这些口口声声说信我的名,呼求我主啊主啊的人,若不遵守爱上帝爱人诫命,并且忍耐到底的话,根本得不到救恩。 我们再来看看,巴西尔认为人的救恩是否因信称义就够了。在巴西尔时代,很多人涌入教堂,受洗信主,然后不少人发现自己难以遵守神的诫命,有人甚至认为遵守一部分诫命就足以得到救恩了;金口约翰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他们说:“我自由意志软弱[^1],我不能守神的诫命。”巴西尔和金口约翰不是说,你们已经因信称义了,所以就得救了,更不会说,一旦得救,永远得救。 面对这些信徒,巴西尔没有这么说,恰恰相反,他说:“若我们看重享乐过于按主的诫命生活,我们能让自己有份于有福的生命,与圣徒同国(参弗2:19),在基督面前与天使一道欢喜吗?这实在是孩子般的[天真]幻想。”[^2] 他这是在告诫信徒,你们虽然说信主了,但若不遵守主的诫命,就有丧失救恩的危险。 接着在举了约伯的坚忍,但以理的节制等例子后,他说:“哪个裁判如此不公,会将得胜的冠冕同等地赐予那些从未参赛的人呢?哪个将军会将得胜的战利品均分给那些没有上过战场的人呢?” 巴西尔这里明显是在强调自由意志的中性能力,即作恶得报,行善受赏。 在谈到上帝既是公义的,又是慈爱的之后,他说:“我们不可半心半意地承认上帝,不可将他的怜悯视为怠惰松懈 (ῥᾳθυμίας)的借口。因为有[可怕]的雷电,以免他的良善被轻看。那让太阳升起的(太5:45)也使人眼目昏迷(王下 6:18);那降甘霖(撒10:1)的也降火(创19:24)。” 紧接着,在引用罗马书2章4-5节之后,他说:“因为除非人按他的诫命去行,他不可能获救。凡轻视主诫命中的任一条的人也难逃危险(因为这是何等的狂妄,竟然评价律法的赐予者,承认他的一些诫命,却无视其他的),让我们奋力于虔诚生活,尊敬静谧和免于俗事生活——作为我们守护福音教导的同工——的人立下一个共同的心志:不逃避任何一条诫命。” 他这里是在强调,只要人信主就得救了吗?不是的。恰恰相反,信主对巴西尔而言是人得救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要真正达致救恩的地步则需要践行主一切的诫命,这才是《长会规》的精神,这才是灵修的核心所在。 总之,一旦得救,永远得救不除,灵修传统不兴。在这个世俗的时代,让我们回归大公教会的灵修传统,践行主耶稣爱上帝爱人的诫命,直到流血牺牲的地步。正如圣以撒在讲道三中说的:“殉道士不仅是指那些为基督的信仰而接受死亡的人,也是指那些为遵守他的诫命而赴死的人。” [1] 参见笔者的译作《金口约翰论造人》最后一段 [2] Patrologia Graeca 31, 897-9,下同。

March 28, 2022 · ephremyuan

袁永甲:带娃,学堂,在读博士

1 太太上个月找到了工作,带娃成了我生活的日常。我逐渐开始适应这种奶爸的生活,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有时候带着老二玩一整天。逐渐体会到太太过去几年带娃的辛苦。我一般来说上午脾气好点,到了下午就不行了,老喜欢“惹”儿子的气。我所学的是灵修,然而带娃失去耐心时似乎都用不上了,发起飙来就都顾不上了。我真是软弱,越是学,越是清楚自己的一无是处。 2 我目前学堂一周上四次课,其中三门课有新内容,其实需要花不少时间去预备的。除了带娃,预备博士的proposal,我大部分时间用于备课上,这种繁忙的状态,我其实还是喜欢的,总比无所事事好。因为,备课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太太评价说,我做了我喜欢做的事。实在感谢上帝的带领,除了他的旨意成全,我又夫复何求呢? 3 最近备奥古斯丁的课,发现奥氏博大精深,可学的甚多,然后,他对东方灵修传统的熟悉程度,却受到我的质疑。比如他在《论三位一体》中似乎将清心简单地视为信心的果效,并没有提及遵守爱上帝,爱人的诫命,如何处理心中的邪念,忆念上帝等与心祷传统息息相关的内容。然而,这些教导是在同一时期的东方灵修传统的常识。奥式似乎开创了信以求知的传统,这些痕迹尤其见于《论三位一体》的几卷序言中,笔者似乎看到了信以求知到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子。然而,限于笔者的无知(尚未阅读多少奥式著作),还无法做出一个清晰的判断,然而就奥式对自由意志消极层面的强调以及后期的预定论学说来看,其开创的灵修传统中,有多少对自由意志的肯定是值得商榷的。 4 伦敦果然是雾都,在这边五个月,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是在风雨中度过的,即使是大晴天,风也是呼呼地刮。前些天去伦敦眼游玩,难得的万里无云,这简直算是个神迹。因为即使伦敦是晴天,也很少是万里无云的。伦敦的风雨在一定程度上教会了我坚强,让我敢于直面人生的风雨。 5 读博要学的东西太多了。除了方法论,就是语言了,目前就我这个博士研究方向而言,需要学习的现代语言就包括法语,日语和俄语,而古代语言必然包括粟特语和回鹘语,这些我有些只是学了个皮毛,有些还没开始学。读博真是花钱找罪受,若不是出于真爱,我真的不推荐大家来读博。只能求主怜悯,继续赐我学习语言的恩赐了。 6 最近有一位读者问我研究希腊东正教要学哪些语言,我说,学习古希腊语和英语是基础的,此外古代语言最好还学拉丁语和叙利亚语(因为它们跟希腊传统相互交织着),现代语言最好还学法语,德语,俄罗斯语和现代希腊语,因为知名的学者也有从这几门语言下出来的。他一听,直呼“天啦!” 7 近来上《爱神集》导读班,艾莉姐妹为我的译稿进行二修,才发现自己的译作为什么出版不了。我中文实在太差了,很多词和表述经她一改立马变得高大上起来。深深地感到术业有专攻,翻译这门活要做好是很不容易的。为此,我特别感谢上帝,安排一些人在我身边以弥补我在各方面的不足。 8 最近想着翻译叙利亚的圣以撒的著作,问了英译本译者神父Pachomius的建议。他建议我先通读一篇圣以撒第一部分讲道的著作,最近每日读几页,几乎每页都有感动的句子,感觉停不下来了。圣以撒著作是艰深的,不但手稿传统错综复杂,译者和抄写员讹误造成了希腊手稿的难处,幸而我们有Bedjan的东叙利亚手稿版本,此版本最接近原意,因为圣以撒就出自该传统,问题还可稍稍解决 1;然而圣以撒讲论的是他对上帝的经验之谈,很多句子,我这个外行难以体味,肯定是需要问询这位神父其中的疑难点的。圣以撒作为叙利亚灵修传统的高峰,其代表性不言而喻,然而翻译之艰难也是可以预见的。愿上帝怜悯。 圣以撒第一部分的希腊版本是根据西叙利亚版本翻译的,而西叙利亚版本又是根据东叙利亚版本抄写过来的。在15世纪前,多数手稿还是处于抄写的阶段,因此无论是希腊版本还是西叙利亚版本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讹误。因此,目前最接近原意的版本就是Bedjan的本子,关于Bedjan的叙利亚本子,请从这里。关于圣以撒的其他译本,手稿以及学术研究信息,请参考 ↩︎

March 23, 2022 · ephremyuan

随想7则 论按上帝的形象造人

1 如果用一个字来谈神学,笔者以为就是“爱”;如果用一个字来谈人,笔者以为就是“心”。 2 上帝的形象在一个人身上无法得以完全,而是充分展现在彼此相爱到生死相许的人身上。在人间,生死相许的情义就是上帝在人身上的形象。 3 亚当独居不好,因为一个独居的人无法充分展现上帝在人身上的形象,因此他造了女人,所以一夫一妻的婚姻是上帝的旨意,体现了上帝的形象。 4 **爱神爱人的潜能就是上帝在人身上的形象。**中国文化把它成为敬天爱人,亦叫人乃万物之灵,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人能直接与上帝相交,而在这种相交的关系中,整个世界都参与进入与上帝的相交中,而与上帝相交就是永生。这种与上帝相交的能力就是人能自由地去爱的能力。我们与神的相交不仅是心灵层面,也不仅是理性层面,也不仅是自由意志层面,而是整个人都与神相交,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命令要:尽心,尽力,尽意,尽性爱主你的上帝了。 5 上帝在人身上的形象不应该是某几个人的功能,而是有一些更深的东西在其中,这更深的东西可能突出的表现为理性,自由意志等,但它其实是奥秘地充满整个人的。理智(nous), 理性(rational),自由意志( free will )不能代替人本身,整个人才是人。如果上帝是奥秘难测的,那照他形象造的人也是奥秘的。因此,人最核心的部分也有不可言说的。 6 所谓本体论就是上帝与我们之间生死相许的爱情,以及基于此的爱人爱万物。人之所为为人就是爱上帝爱人,凡践行者,就是所谓的圣化,所谓的天人合一。 7 没有比上帝道成肉身,十架复活,更能教导上帝为何是爱了,更能感召我们以爱来回应他了,而我们是拯救这个世界的中介,因为在万物中,只有我们照着上帝的形象而造,这形象无他,就是我们自由去爱的能力,而自由意志,理性等是含着这能力中配套送给人的。

February 8, 2022 · ephremyuan

随想论警醒 11则

1 唯一阻碍我认识你,寻求你的,是我的罪。分神就是罪,没有将第一个意念献给你上帝,就是分神。圣洁的生活就是敬畏神,那才是智慧的开端 2 朽坏死亡不是错误;拒绝与主相交才是 朽坏死亡出乎自然;但借着与主相交,人可以带领万物避免之 3 这个世界只有一场战斗,那就是信仰的战斗。这个世界只有一个战场,那就是内心的战场。 4 天堂地狱一念间,保守己心的强如取城。 5 在丧失了灵修传统后,我们要么以理性代替圣灵的工作,脑子里装了不少“大道理”,在行动上却是个婴儿;要么我们将圣灵充满等同于说方言,等同于神迹奇事,却忽视了圣灵最大的恩赐就是爱,因为神就是爱。爱才是最大的恩赐和神迹,没有什么比爱上帝爱人更能见证上帝的同在了。 6 每一次的相遇都是天意,每一次的相逢都是另一种形式的离别。珍惜我们看的每一个人吧! 7 人心与上帝最短的距离就是不断呼唤主耶稣基督的圣名,就像一个婴儿不断地呢喃,爸爸,妈妈,就像一个昏迷的人不断地喊着最爱之人的名字。 8 呼唤主耶稣基督的圣名吧,因为这就是我们这些将死之人唯一能作的事 9 基督教灵修的最大特点就是与主相交,与主相交就是对他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就是像呼吸,心跳一般地不断呼求他的圣名: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子,怜悯我罪人。 10 只有属灵的空间打开了,才能进入物理的空间,只有人心朝向神,这个社会的一切才能朝向神。 11 我以前以为求学为做人,现在知道生活也熬炼人,二者是一非二,都是叫我与你相亲,心心念念忆念不可见的你,盼望天家。

January 24, 2022 · ephremyuan

随想9则 论动静、相交、灵性、忆念神

1 没有历史,就没有末世;没有末世,历史就没有方向。历史就是道成肉身,末世就是复活升天。历史与末世原为一,在耶稣基督里成就了。 那住在圣灵里的,就是与主耶稣相交了,那与主相交的就是与差遣他的父相交了。这相交就是实在,是历史和末世的实在,这实在在历史中通过教会已经开始,将在末世中完成。 2 上帝超乎动静,动于万物,静于无因,万物即动即静,动向上帝,静于上帝之中,又动于上帝之中。上帝是不动的仅仅是说,他是无起因的,是不变的,是不像我们的,是充满万物的,不是说上帝完全寂静不动。 上帝是不动的,但是上帝因着他的爱,造了世界,赐下独生子,道成肉身,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胜过死亡。 上帝是不动的,并非说上帝完全静止,而是说,他是没有起因的,没有任何事物迫使他活动——这也是上帝没有情欲的意思之一。 3 哪里认信尼西亚信经,哪里就有大公传统。因为尼西亚信经是大公传统的标识。因此,每一间教会都应该在主日崇拜宣读尼西亚信经,这就是朝向大公传统的第一步。 4 如果物质能转换成能量,那么,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所以,我们肉体只是一股能量,但不同的物质,其能量也不相同。话语是一股能量,因为上帝的话能创造,人的话会产生影响 5 从本性上来讲,被造物都是一无所有的,就是佛教所说的假有。但在众被造物中,只有人有着突破自己本性的自由,也就是说,他能通过自由的与他所爱的对象相交而决定他最终的存在形态,所以说,我们的存在并不取决于我们的本性,而是取决于我们与谁相交,这就是为什么耶稣道成肉身的原因,他道成肉身为我们死了,一方面向我们显明上帝就是爱,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与上帝相交成为可能(因他使我们与上帝和好了)。 6 人一旦忘记上帝,就不再是自由地思想,而成了思想的囚徒。因为在上帝之外,没有自由,爱和公义。 7 道成肉身,从此行人道就是行天道 8 所谓灵性是不为物所奴役,而是管理物;是不放纵肉欲,而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 9 如果因信称义是起点,那么生死相许就是终点,殉道士们就是这么做的。所以我们不可停留在孩子的状态,而是要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

January 8, 2022 · ephremyuan

再论圣经与大公传统 (Tradition),兼论唯独圣经

封面图片:手拿圣经的大圣巴西尔,圣金口约翰,神学家格列高利 大公传统,在天主教和正教皆成为Tradition,又译为圣传*。 *注:正教传统分为traditions and Tradition. 二者区别如下:传统 traditions 指正教内部存在,但未被教会以会议(无论大公的还是地方的)的形式公开承认的部分,其权威性不如圣传,不一定是正教普遍接受的传统,或有争议的教父观点,皆属此类。例如,税关说,万物复原论,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圣像,建筑服侍风格等;圣传 Tradition 是正教对大公传统的另外一种称呼。圣传的内容可以囊括如下:圣经、圣礼(尤其是洗礼和圣餐礼,当然傅油礼(天主教叫坚振礼)是一道举行的)、大公和地方会议的决议和教规,教父们众口一词的见解。至于圣传和传统的界限具体在如何,目前学界似乎没有公认的答案,但这种区分是公认的 写作此文是要再次驳斥中国正教会网站的一篇由约安·威福神父写作,默耕翻译的文章:《唯独圣经吗?正教对基督新教之教导的评价》。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于指出新教徒对唯独圣经的误解和误用,语气却是毫不客气的,并且对新教徒在圣经方面的学术成就也未见足够的尊重。 这篇文章的缺陷在于没有首先理清正教会是如何看待圣经与大公传统的关系的。而这正是此篇文章的目的:圣经与大公传统的关系如何?笔者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当然,它也不只是我自己的)。 我在圣十字架神学院的旧约老师,神父尤金•潘提乌科(Fr. Eugen Pentic)算是东正教研究圣经的领军人物。他尊重新教的圣经学者,毕竟多数研究圣经的大牛都在新教或天主教阵营。他不时批评学生读教父著作过于读圣经(可见教父著作与圣经之间是存在张力的,我会另写文专门阐述此问题)。 在一次课上,神父尤金跟我们谈到圣经与大公传统的关系。他首先在黑板上写下耶稣基督的名字,然后围着这个名字画了一个圈,在圈内写上 “Bible(圣经),接着他再在外面画圈,就是圣礼,大公会议,地方会议,教父著作等内容。他告诉我们圣经处于大公传统的核心位置,因为它见证了耶稣基督的好消息。我当时一下就豁然开朗了。原来圣经在正教会占有如此崇高和核心的地位。这不仅仅是用一句话说:圣经是圣传的一部分所足以表达的。 有人宣称,圣经只是大公传统的一部分,这句话没错,可问题是这句话并没有告诉我们是哪一部分?如果大公传统是一个人,那我要问圣经是心脏?是胳膊?还是手指,甚至手指甲?砍掉一个人的手指,甚至胳膊,人还能活,但拿掉一个人的心脏,他还能活吗?我想要强调的是,圣经是大公传统的心脏。 如果这个心脏有两个心房的话,那么圣经至少是其中一个心房,而另一个心房就是圣礼(尤其是洗礼和圣餐礼)。 基于这个关系表述,我列举圣传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是圣经和圣礼,其次是大公会议决议和教规,再次是地方会议的决议和教规(当然是教会后来都普遍认可的),最后是教父们众口一词的教导。关于圣灵在大公传统的重要作用,请看《教会、圣经与大公传统》 如果圣经是大公传统的核心,那么对于约安·威福神父关于唯独圣经”的错误预设一:圣经被认为是信仰、虔诚生活与崇拜的最终准绳(The Bible was intended to be the last word on faith, piety, and worship),笔者就不敢苟同了。因为一切大公传统的教导都是有圣经根据的,有些虽然没有明说,但也暗含着的。就像心脏的血液遍布全身,无论手指头的毛细血管多细,被划破了还是能见血的。 问题在于我们是把圣经读成了字句,还是就这精义读,因为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表述是完全可以的,有些东西虽然圣经找不到这样的词或一模一样的说法,但只有表达同一个意思即可。 注:其他两个错误预设圣经是初期教会的信仰依据,而传统只是后来“世人堕落”的产物和任何人都能未经教会的指引而自己解释圣经,笔者没有异议。 再者,笔者所读的教父著作,无不尊圣经为神的话,上帝的启示,他们对圣经的热爱达到了倒背如流,时刻默想的地步,因此无论是劝勉讲道,制定礼仪教规,驳斥异端异教,回应社会敌基督的思潮,他们无不以圣经为他们论证的基础,同时以大公会议决议、教父相关著作,礼仪文本为辅助来应对。可以说,教父们在面对异端异教,回应时代的挑战时,教父们是“唯独”圣经的,至少他们是以圣经的话为至高的标准来驳斥异端异教,来牧会教导,来回应时代挑战的。笔者赞同的唯独圣经就是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 笔者也并不赞同马丁路德1,尤其后来的激进的改教者的观点,将圣经与大公传统置于对立的状态,以至于“唯独圣经”的意思就是用来质疑和挑战传统的。正是这种将圣经从大公传统中单独拎出来,如同把一个人的心脏拿出来一般——的做法才造成了不少人产生了对唯独圣经的误解和误用,以及他们对大公传统的忽视,甚至敌视。 马丁路德是否有这种意思,笔者并非研究马丁路的人,因此不好评说,还请相关学者赐教。 ↩︎

January 5, 2022 · ephremyuan

随想16则 论政治、语言、理性

1 问:基督徒当如何爱国? 答:爱神爱人就是爱国,此外无他。 2 主祷文说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神的国是先从心里降临的。就是人首先把心里原本属于神的那边空间给予神,此后,神的国就在人的各个领域降临了。心里那边空间不先给神,迟早会走岔路的。 3 凡认为某种文明是自足的都是固步自封,因为每一种缺少耶稣基督的文化都有致命的疾病。论耶稣是为全人类而来。 4 关于政治体制:个人独裁好?还是人人任意而行好?其实真正的战场在人心,所以无论哪种情况,我只选择爱,和由此而来的义。 5 公源于私,私者(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即是此意),自主之道也,自主者,天命赋之,不可夺也。 爱源于自谦,自谦者,基督之道也,信基督者,贵为天子,天子之道,在乎爱神爱人。 6 有人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又有人说,政权源自每一个公民,但我们说,政权源自上帝,而仁义是政权的根基。有人说,以暴制暴,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我们说,爱你们的仇敌,为逼迫你们的祷告。 7 在末世,人的国在神的国中无份。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这是政治的疆界,基督的身体,圣灵的宫殿,真理的柱石和根基,这是教会的疆界。如主所言,让凯撒的物归给凯撒,神的物归给神。 8 基督徒不应崇拜政权。一切的政治体制,理论都不完全,不然耶稣为何不在地上建立一个国家呢?可见除了神所应许的天堂,我们不可在地上盼望一个乌托邦,理想国。 9 自然属于天堂,在它里面没有罪,自然是天堂的稚形。 10 天地有大道,我想无非就是那股生生不息以至于心心相惜的爱意吧!这股爱意在三位一体的上帝那里显明了,更是从父、子、圣灵在世上的工作显明了,这世界,道成肉身,十架受难,死里复活,赐下圣灵,教会,圣经,传统都是因着这爱而来的。(参约一4:7-13) 11 我是我所是 告诉我们什么是绝对的自由,我是爱 告诉我们绝对自由的真实含义。因此,爱就是绝对的自由。只有在爱里才有真自由,因为上帝就是爱。 12 天国的言语,就不是地上的言语了,因为天地言语之别就是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和面对面之别,就是知道的有限和全知道之别。因为保罗说: 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13 笛卡尔的人论说,我思故我在,但三位一体的上帝才真的揭示了何为人,我爱故我在。 14 圣灵带来末世的临在,使我们进入与上帝的爱的关系中,使我们能彼此相爱 15 我们所经验的过于我们所能想的,我们所能想的过于我们所能用语言表达的。所经验的在心里,所想的在理智中,所言说的在语言中。道可道,非常道也。我们的语言只能给真理划定一个疆界,但却不能把握他,也无法穷尽他,因为不是我们把握真理,恰恰相反,是真理把握我们。 16 我们的信仰不仅是语言层面的,也不仅是思想理性层面的,亦是经验层面的。语言的作用是,以合适的术语表达我们所共同经验的信仰,教义的作用就是划定这信仰的疆界。大公意识的存在正是基于这共同的信仰经验,因为我们在教会中所接受的是同一个洗礼,所经验的是同一位圣灵。大公会议的决议和教父们的著作所见证的就是这大公意识。因此,若个人的良心与这大公意识相悖,那就是他自己的意思,而不是圣灵在他里面的意思。

January 4, 2022 · ephremyuan

年终的一些感想

今年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但一路也有神的恩典。疫情震撼了人的国,嘲笑我们文明的“高度”,一切都不再稳固。这一场看不见的争战,人类并没有多少胜算。原来人类及其文明如此脆弱,一个看不见的病毒都无法阻拦。 今年,心情是忧虑的,因为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上半年申博,一直不确定到底要去哪。我申请了美国十所大学,都没有成功,后来又尝试在一家教会兼职服侍,神也借着明显的印记阻拦了。 只有伦敦亚非学院给了我入学机会,我申请了那里的奖学金(欧洲读博是自费的,除非自己主动申请到奖学金,多数美国大学读博在入学时就包含了全额奖学金和生活补助),最终没能申上。我曾一度以为,若没有奖学金,就是上帝阻拦我去读博;现在却清楚地知道,神要我在今年就立一个心志: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养家糊口,这就是神的心意。奖学金什么的都是辅助,至少我现在心里不再依赖它了。 我几乎每天都会忧虑那么一会,总感觉心中压着一块巨石,让我喘不过气来。我只好把每一次忧虑愁烦,化成祷告,仰望在巨石上的上帝,他总是告诉我:“不要怕,只要信。” 是他支撑我走到今天这个境地。 苦难逼迫我就近你,因为我知道,只有从你那里才能得到心灵的平静与安慰。 我们的忧虑是比较单一的,其他方面都感谢上帝。我们全家身体都还可以,到现在也没有感染过冠状病毒(我们也经常为此祷告)。人生无常,任何一个不幸就足以摧毁一个美好的家庭,这无关乎外在多么光鲜富足。是上帝保守我们一家平安健康地在一起生活,我为此感谢他,这是他多么大的恩典! 由于跟太太上班时间冲突,又面临孩子放寒假,我不再在饭店打工,而是在家带娃了。自从发了在饭店打工的信息后,有两位弟兄姐妹建议我做自己的本行:即通过教课、写作、翻译把这几年所学的分享给大家,以此养生。我想我是在努力尝试的,暑假开了亚略巴古学堂,近来又开了“光从东方来”网站。心里想着,如果将来找不到工作,那现在就开始预备自己赚钱了。路是走出来的,如果没有路,那就一步一步走出来。 这几年翻译了一些教父灵修方面的著作,想着能出版,但鉴于现今的艰难环境,不知什么时候才是头了。我现在打算把这些译作和所学以教课的方式分享给大家,并且教学相长,我也能改进我的翻译,为将来出版做预备。 未来如何,我不清楚,但我知道一切都在上帝手中。默想古圣先贤,他们的生活没有哪一个是平稳容易的,但他们都看自己在世上是寄居的,仰望天家。 我的事工刚刚开始,就收到不少人的鼓励、赏赞。在此,我感谢所有支持我,鼓励我、热情回应我、给过我赞赏的人,愿上帝祝福你们。

December 31, 2021 · ephremyuan

随想9则 中西对比

1 还是中文简洁:狄奥尼修斯用了两页纸讲神秘神学,老子只有了六个字:道可道非常道 2 当希腊人讲圣化时,说的就是我们与主生死相许的爱情 3 希腊人重存在,讲本体,重本体者,不得不以理性划分出自有永有的和非自有永有的,这一分开就成了圣化(或神化)的根源,所以希腊东正教重神化,因为神化就是与上帝合一。 4 中国人重关系,讲情义,从来不觉得自己与那一位自有永有者是分开的,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跟上帝的关系处的好,还是不好。处得好的叫爱上帝爱人,处得不好的叫忘记上帝,丧尽天良。 6 中国人从死中见生,因此爱这个世界,重今生,不看重来生;希腊人从生中见死,因此恨这个世界,不重今生,看重来生 7 同样的信仰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表达志趣,这是因为组建语言的方式以及用这些语言下的重要人物有关——比如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拉丁的西塞罗,中文的老子,孔子等,也影响着我们的体验和思维模式。以字母方式组建的语言,比如拉丁语,希腊语和梵语等都更依赖理性去构建抽象的概念,更重推理;但以象形方式组建的语言,比如中文,就注重心灵的感应和直接体验。 8 同样侧重理性,但西方拉丁和东方希腊的侧重点却截然不同,拉丁重法律,政治和军队,喜欢实践。重法律导致天主教的救恩论多是从十字架法庭赦罪的维度去探讨,重军队导致天主教的组织化倾向,重政治导致西方世界始终摆脱不了从社会人的角度探讨问题(堕胎能达成是因为母腹中的胎儿还没有社会人的作用,当然母腹中的道将嗤笑一切支持堕胎的理论)。 9 拉丁传统更重伦理和道德实践精神,而不重圣化,重以发明产品来便利生活,而少强调心灵生活;希腊传统更注重本体论——何为终极存在,人如何获得永恒(这构成了希腊世界神化的概念)和智慧,也就是说重属灵知识。哲学家一词就是爱智慧的人。对本体论的重视使希腊人更倾向于脱离这可朽可死的世界,趋向于神圣永恒的世界,因此本体论的维度深刻地影响了东正教的救恩论,对正教来说,救恩意味着神化,神化即与上帝联合。正如阿塔纳修所言:“上帝成为人是为了让人可以成为上帝。”这些是为何以下这些异端都与此相关 阿里乌主义 Arianism:认为圣子是被造物 撒伯里乌主义 Sabellians:认为父子圣灵只是在历史中的角色扮演者,不具备本体论上的含义,从而把圣父钉在了十字架上 阿波里拿主义 Apolinarianism:否认耶稣具备人的灵魂或理智(nous),从而否定了全人的得救,因为按神学家格列高利所言,上帝所没有承担的就是他没有拯救的 聂思托里主义 Nestorianism1:认为耶稣基督的人性有自己独立,不同于圣子的人格,也就是说,基督有两个人格,一个基督人性的人格,一个神性的人格,即圣子,因此因称呼玛利亚为基督之母,而非上帝之母,从而分裂了耶稣基督,切断了救恩的连续性 一性论 Monophytism:基督的神性吞了他的人性,从而只有一个本性。 一能论和一志论 monoenergism and Monothelitism:基督有完整的人性,但他只有一种能量或一个意志,从而限制了基督人性的正常功用,基督的人性是不健康的,其运作受到限制,这影响了救恩的整全性。 这些异端以如此大量的细节在基督的神性和人性中出现反映出希腊人对本体论的关注度,而这些异端极少在拉丁世界出现争论。可见,我们的语言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会影响我们信仰的表达以及侧重点。 8 在尼西亚信经中,同性同体(ὁμοούσιον)是注重本体论的希腊世界,专门针对阿里乌派特有一个名词,这个词对于许多不用希腊文和拉丁文的非洲国家来说是不能理解的,因为他们的语言中几乎没有本性这个词,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也令人费解,因为把体用明确划分开来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唐朝才出现的,不过感谢主的是,在此之前信经中还写道:“(子)由父所生,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上帝的真上帝,受生而非被造。”其实这些话,句句都告诉我们同性同体(ὁμοούσιον)要说的意思,因为信经采用了多种方式去表达同一个意思,以确保教义适用于所有语言。 9 论圣餐:天主教和基督教多是从赦罪的角度理解圣餐,当然也不失圣相交(holy communion)和基督身体的维度。希腊传统重末世和圣化,因此希腊东正教对礼仪的理解就是地上的天堂,是从末世的角度理解圣餐。但对于中文而言,一切尽在爱的关係中。因此礼仪有另外一个维度,就是爱中彼此相交的维度,虽然在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传统中都有。但仍然未被强调。笔者以为当从爱的角度来看待礼仪,因为赦罪只是关系修复的初级阶段,我们要进到完全的地步,即在爱中与主相交。爱就是圣俗的界限,爱超越了历史和末世的界限。 聂斯托里本人是否完全是这种理解,并未可知。这种称呼是对景教的蔑称,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对东方教会(即景教)的误称,具体参见:Cf. Sebastian P Brock, “The ‘Nestorian’ Church: A Lamentable Misnomer,” in The ‘Nestorian’ Church: A Lamentable Misnomer, ed. Kenneth Parry and J F Coakley, Bulletin of the John Rylands Library (Manchester: John Rylands University Library, 1996), 23-35....

December 26, 2021 · ephremyuan

教会、圣经与大公传统

1 有人说,没有教会,就没有圣经,这话只对了一半,其实反过来说,没有圣经,就没有教会,也没错。有人问,没有圣经,有教会吗?这个问题就不应该问,因为这些表述和问题都有一个暗示,那就是圣经和教会是冲突的,但它们并不冲突,无论是教会还是圣经都是三位一体的工作,它们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密不可分的。圣经自教会诞生以来早已深入教会的方方面面。 2 圣经正典的形成是在教会对抗异端的过程中产生的,教父们普遍达成了共识。当正典形成后,留下的就是对圣经的解释问题,早期教会是通过教父们与异端的对抗,通过大公会议的信经和决议解决的。我在圣十字架的一位旧约导师,亦是一位东正教神父说得好:“教父著作不一定等于对圣经的正确解释,但他们为解释圣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南。”指南的意思是有了他们的著作,我们不用害怕会错解圣经到异端的地步。 3 我课堂上一位姐妹说得好,她说:“大公传统是圣灵在教会的工作。” 她说得对。不少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学者都持此观点。 4 一次讨论圣经正典形成的课上,我们试图找到教会与圣经的关系。我总结如下:如果教会大公传统有个核心的话,那不可见的核心当然是圣灵(连同圣父圣子的工作了),那可见的核心就是洗礼、圣餐礼和圣经,其次是大公会议留下的信经和教规,教父们的著作,灵修传统、教会神职体系(为主持洗礼、圣餐礼和授圣职礼而设),最后是教会留下的礼仪祈祷文献、圣徒传记、教会建筑等。我想大公传统主要指的前两点。 5 尽管在东方教会礼仪中有小入圣和大入圣之别,小入圣的高潮是宣读圣经,大入圣的高潮是圣餐。但这并不意味着圣经应当置于圣餐之下。因为没有圣经,圣餐无法举行,教义无法形成,礼仪文本没有根据,大公会议的信经和教规也成了无米之炊。 6 教会虽然有好几次大公会议,但只产生了一个信经:尼西亚信经,后期的会议不过是对信经的进一步解释罢了。有些人声称,尼西亚信经的权威性不如圣经,这种对比圣经与信经的权威性孰高孰低的做法,实在不高明。就如对比苹果树干与苹果中哪个更具苹果树的特性一样,其实圣经与信经传递了同一个意思,都是圣灵在教会的工作,是一体的。所以说,信经是略缩版的圣经,圣经是扩大版的信经。 7 有人问我,中国教会如何回到大公传统?我的建议是,首先在主日崇拜中加入全体一起诵读尼西亚信经的环节,因为尼西亚信经就是大公传统的标识。 8 教父们从很多意义上都是“唯独圣经”的,他们用圣经来驳斥异端异教、形成礼仪文本、讲道牧会、回应他们当时不良的思想风潮,我把这称之为真“唯独圣经”。不过,现代好多人把唯独圣经用歪了,他们用圣经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派别,用以反对教会牧者,反对早期教父,反对早期形成的修道主义传统,反对大公会议决议,反对教会形成的礼仪和教规…这实在是对圣经的误用。 9 圣经不只是用来思考的,更是我们的命,我们应当把神的话活出来,用它来回应时代的挑战,这才是对圣经的正确应用。(详见巴西尔书信二节选)

December 24, 2021 · ephremyuan

随想15则 论爱

1 上帝有情,但没有情欲。上帝无情无欲,只是说,他没有像人一般私情,邪情,没有像人一般的情欲,他有情,是真情,他有爱,是圣爱,牺牲的爱,他有欲,是好生之欲。 2 圣经没有说,上帝成为人,是为了让人成为上帝。我们的主只赐下两条诫命,爱上帝爱人。因此,灵修的核心就是爱上帝爱人,如果主说“这两条诫命是_律法_和先知一切道理的_总纲_”,那么我也斗胆说,这两条诫命就是灵修和与之相关的一切教导和主题的总纲。 3 牺牲的爱总是可歌可泣,因为人们深信爱不会失败,爱是真正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爱就是生命,爱不能被死亡所吞没。神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世人就证明了爱的真谛为何:生死相许 4 爱是没有限量的,所以不能以爱的平等或多少来衡量 5 如果人愿意为他所爱的上帝,所爱的人献上一切。那么,他对上帝和人的爱就是无情欲的。 6 可以说,只有上帝是不朽的,因为其他的造物都是依他而存,从这个层面讲,凡被造之物,其本性都是可朽的,有些被造物不朽仅仅是因为爱上帝的缘故,这爱维系着他的存在。所以说,我们的得救,不能简单地说是本性朽坏与否的问题,更是爱主与不爱主的问题,因为没有我们的爱,上帝不能救我们。诚如奥古斯丁所言,上帝在没有我们的时候造了我们,但不能在没有我们的时候救我们。 7 因为,爱是愿其生,不愿其死,爱是愿意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心甘情愿地献给对方,但爱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它只有在另一方以同样的方式爱他的时候,才能稳固,有效力,因为爱就是生死相许。 8 天父爱我们,甚至愿意将他的独生子和他那不死的生命一并赐给我们。圣子以道成肉身的方式不但将万物接纳到他自己里面,从此,在本体论上,成了万物得救的根源,而且借此能以在十字架上献出他的生命给我们。他并不强迫我们爱他,因为爱并不能被强迫,他以这种方式教导我们什么是爱。 9 爱是出于自愿,凡是出于自愿的才能稳固,因为只有在与主生死相许的关系中,人才能真正地获得永恒。永恒不是强迫的,而是自由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在爱里面的,即爱上帝爱人爱万物中的。爱不是自私的,而是牺牲的 10 只有在爱中,我们才能说真正的说,我是我,你是你,因为你我的价值在于彼此相爱,否则你我的价值都被身外之物或虚空的浮名所取代。 11 只有在三位一体中,爱和自由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我是我所是”表明的是绝对的自由和他者,那么,我是爱,表明就是,绝对的自由是爱,只有在爱里才有真自由。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哪里就得以自由。圣灵的工作无他,就是让我们自由地去爱上帝爱人。 12 爱就是相交,相交就是生死相许。上帝就是爱,爱就是实在,爱就是永生,爱就是末世,爱就是当下 13 因著愛,他創造世界,因著愛,他派遣他的兒子道成肉身,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從此天人相合,上帝啊,你對我們的情義何等高深長闊。 14 爱就是圣俗的疆界,爱多的地方就是天堂,爱少的地方就是地狱。 15 爱就是生死相许,因为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是这么做的,正所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天父上帝差遣他的独生子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

December 21, 2021 · ephremyuan

诗歌集二

1 无题 雪花点点问窗前 耶稣声声在心田 随风舞动润无声 原来心中有四季 季季都尝主恩甜 2 雪花啊,雪花 带我向上帝问声好 好吗?我想他了。 3 自勉诗 生如落叶随风舞 转瞬归土人生苦 不如放手一搏 尽心尽性爱主 随圣风尽情舞 4 道不远人,在心在口 念念不忘,耶稣圣名 5 害怕地狱,但更害怕忘记呼求主耶稣的圣名 害怕惩罚,但更害怕放弃爱神爱人 6 天地之道,一以贯之,爱也。 7 听啊,鸟儿开口颂赞主 看啦,阳光里见主荣光 呼吸主名吧,那就是你的祈祷 8 愿我心紧贴你心,长相守 愿我灵呼求你名,不止息 愿我身为你手脚,做主工 9 万千念虑 不如专一祈祷

December 20, 2021 · ephremyuan

诗歌集一

修道者颂 繁华实云烟,名利乃虚空,不如守童贞,退隐祈祷中 收心免纷扰,警醒感灵风,念念主圣名,不忘圣祷功 山中游记 其一 退隐归山林,落日余晖中。登高以远望,神光似无穷。 草木雕画色,啼鸣花鸟虫。山随人影上,长歌造化功。 隐修 其一 静默心自专,性本爱务农。独居亲上主,喜乐言难容。 问君何所求?旷野寻芳踪。跟随十架路,忘后向前冲。 感恩 其一 昔杨柳依依,今雨雪霏霏。日月为双翅,遨游天地飞。 终叹吾身短,何处是吾归?万物为客旅,爱慕自找讥。 虚空复虚空,物非人亦非。感谢救赎主,十架圣光辉。 隐修 其二 静默人定初,旷野伸展舒。祈祷心专诚,有感而写书。 浑然忘万物,身不知何居。对越天地主,圣道流心渠。 登江南 山连似水波,日照影婆娑。红石净水滤,碧草微风歌。 蓝天池塘镜,绿地浮云河。恩光岁月过,圣子化干戈。 人间 世人笑我太疯癫,不爱钱财爱上天。 劳苦愁烦一生了,百代千载名何眠。 都言世界荣华有,死后空空化成烟。 试问今生做何事,惟愿主旨得成全。 附中秋诗歌一首: 秋风秋雨层层凉,万里乌云圆月愁。盼到中秋佳节时,留下清空让月游。 岂言月是故乡明,天国一家乐悠悠。将来禧年同欢聚,颂扬上主终不休。 后记: 这些诗歌是很久之前的创作,愿上帝祝福大家。

December 20, 2021 · ephremyuan

爱神爱人之心,人皆有之引发的四个问题

版权声明:若您想转载此文,请按版权申明格式转载;若有杂志想出版此文,请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问:巴西尔的“爱神之心,人皆有之”是指哪些人?是指全人类?还是指那些因信得救的人? 答:指全人类。 首先,我要澄清:“爱神之人,人皆有之”的意思就是人人都本有爱神之心,人人也都被赐予了爱神的能力(但并不是说,耶稣就没有必要来了,随后我将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神不会给人一条不能完成的命令。它是人遵行神爱神爱人诫命的必要条件,是一种潜能,并不是说人单靠自己就能完全地遵守他的诫命。 其次, 我在爱神之心,人皆有之已经说明了,这种能力是神在造人时给了所有人,并没有分别的。故此,这种能力是给全人类的。 巴西尔写《长会规》初衷是针对基督徒有没有能力遵守神的诫命,能不能遵守主的诫命的问题,如果能,那么基督徒该如何遵守神的诫命。他没有处理人是“因信称义(甚至得救)”还是“因行为称义”的问题。巴西尔不可能在《长会规》中回应马丁路德的问题,他们相差一千多年。 读者不必在这个问题上陷入纠结,巴西尔讨论的原本不是如何称义和得救的问题,而是如何在主里尽人的本分遵守神爱的诫命的问题。 我们可以问自己:上帝难道会给我一条我无法遵行的命令(你要尽心、尽力、尽义爱主你的神,并且要爱人如己)吗?我可以说自己没有这种能力从而有借口不去做这些事情吗? 问:既然爱神爱人之心,人皆有之,难道堕落以后,不信主,不认识上帝的人也有可能爱神爱人? 答:虽然外邦人只是偶尔地寻求神,爱人,但这是可能的,即使他们不认识神。 爱神之心与人爱神,寻求神的“行为”是有一段距离的。爱神之心是指人人都有神的观念,都渴望永生不朽,渴望一位至高者,渴望与“他”有交往。这种渴望是上帝放在人心的。 正是这种渴望使人类社会产生了宗教和上帝的观念,在各种文明中,至高者的属性跟基督教的上帝的属性都是极其类似的。 正如保罗所言:“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1:19-20)” 至于爱人之心,人皆有之,保罗也曾提到:“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罗 2:14-15)” 因此,**对于不信主的人来说,人若出于对天的敬畏而拒绝拜偶像,并愿意按照良心去行善,在神面前就算是“爱神爱人”了,虽然他们只能做到“偶尔”地寻求神,爱人。**并且人这样做也有神恩的暗中帮助,正如圣希亚多(Diadochos of Photiki 公元400-486之间)说:“在受洗之前,恩典外在督促灵魂向善。” 问:在人堕落后,爱神爱人的能力(包括它所包含的自由意志)生病了吗?弱化了吗?丧失了吗? 答:无论在堕落前还是堕落后,这种能力本身不会生病,不会丧失,也不会弱化到不能爱神爱人的地步。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要阐明以下两个概念: 爱的能力是含着自由意志的,因为爱的前提就是出于自愿,而自愿的前提是有选择的可能,这选择的能力正是人对“自由意志”的定义。 但问题来了,是谁在用这种选择的能力,当然不是自由意志本身,因为意志只是一种能力,它需要一个主体,而这个主体不是别的,正是心1。 对巴西尔而言,即使在堕落后,人爱神爱人的能力不会丧失,不会生病,也不会弱化。因为这种能力是上帝给人最大的恩典,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源,是人圣化的基础,是上帝借以赏善罚恶的根据。 如果丧失了这种能力,那么人就可以跟神辩驳说,我既然丧失了它,你为什么还要求我爱神爱人呢?如果说这种能力弱化或病到不能遵守神诫命的地步,那么人还是可以跟神辩驳说,我这种能力弱化了,生病了,所以我遵守不了你的诫命,你为什么还怪我。用以上的论证,将“这种能力”换成“自由意志”, 我们发现自由意志也不能丧失,弱化或生病。 我们已经谈到,奥古斯丁认为人的自由意志2在堕落后弱化了,病了,以至于它不能也不愿遵守神的诫命,所以需要恩典的医治和帮助。 但对巴西尔而言,爱神爱人的能力(包括自由意志)不需要恩典的医治,它需要的是恩典的帮助和滋养,以便在诫命的学校成长到完全的地步。正如他在长会规第二条中所言: “神诫命的学校接受它(即爱神爱人的能力),悉心照料,精心养育,并借着上帝的恩典引它致完全。” 对于东方教父而言,人堕落后,病的不是人的自由意志(因为它包含在爱神爱人的能力中),而是作为它主体的心。 首先,是我们的心从对神不止息的忆念,密契中转离,忘记神,远离神。 然后,心由于远离神,得病了。它开始意识到身体的欲望不受它管辖,要与它作对,人开始要攻克己身了。这就好像我们身体病了,才意识到身体的一些部位疼痛一般,因为我们身体健康时,使用它们是不会觉得它们有什么不适的。 再者,由于远离神,没有神恩典的保护,魔鬼发现能借着邪念开始攻击人了。 人这种心灵离开上帝,跟随感觉往外面跑,受魔鬼摆布的状态就是一种病态。 保罗清楚地谈到这种堕落后争战的状态,他说:“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罗 7:23)”心是“喜欢神的律的”(罗7:22),因为神将道种——爱神爱人的渴望放在他心里了。所以心的律就是人心爱神爱人的渴望。 而那肢体中犯罪的律才是恶的,因为它们只随着各自的喜好去行,不顾心中的律。这就是保罗说:“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 (罗7:18)”这个肢体中犯罪的律就是心得病的表现,它的欲望和意志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众多的,肉欲不再顺服心灵,而开始跟心灵对着干,开始毫无节制地要求心灵满足它们的欲望。 这才是人类堕落后的惨状:人心忘记神,远离神,还要与自己的肉欲作战,攻克己身,而且从小开始,由于他的心智尚未健全,早已养成了跟着感觉跑,满足肉欲的习惯,同时他还受到魔鬼的攻击。人怎么可能单靠自己一生时刻地爱神爱人呢?不可能。 问:“爱神爱人之心,人皆有之”是否意味着耶稣没有道成肉身,钉十字架复活的必要? 答:当然不是。 首先,爱神爱人之心只是遵守诫命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而神的要求是它的充要条件,即它成长到完全的地步:时时刻刻地爱神爱人。 然而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不但不信主的人不能做到这点,而且连信主的人也不能做到(对巴西尔而言,爱神爱人是门功夫,需要刻意操练才能做到,而这个逐渐摆脱肉欲的搅扰和魔鬼的攻击的过程,他会犯错,会跌倒)。 这就是上帝差他的独生子道成肉身的目的之一。主为我们做了表率和榜样。主自己也见证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太 5:17-18 ) 显然只有耶稣基督成全了律法,人只有靠着他才能将爱神爱人的诫命遵守到完全的地步。因为他凡事受过试探,体会我们的苦衷,战胜了魔鬼。 其次,既然人一生之中总是或多或少地犯罪,背离神。公义的神当然不会放过这些罪,罪的工价乃是死。他找到的方法就是让自己的儿子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以使我们能靠着耶稣基督,罪得赦免,与神和好。 最后,爱神爱人就像神种在人心的种子,它还需要在诫命的学校得到训练,受恩典的帮助滋养,才能长到完全的地步——即时刻爱神爱人。 总之,爱神爱人只是告诉我们人有时刻爱神爱人的潜能,但要达到完全,还需要主耶稣基督的帮助才行。 此外。至于人犯的罪,当然可以祈求主赦免。不过,对于东方教会灵修传统来说,千万不要因为“犯罪可以蒙赦免”就松懈了遵守主的诫命,这种心态恰恰是不敬畏神,不信神的表现。因为这种心态让人不“害怕”犯罪(不害怕犯罪当然就是不敬畏神),这种心态不相信神是信实的,因为它不相信神赐下了人能遵守的诫命。 笔者认为自由意志不是人的主宰,主宰人的是心,心是个虚灵神明之物,是个测不透的奥秘,远比意志来得深沉,实在。东方灵修传统建基于以心为中心的人论,自由意志只是心灵的能力之一。请见笔者讲座以心为中心的人论 ↩︎ 自由意志在奥古斯丁的人论中具有极高的地位,他在与伯拉纠的对抗中,自由意志的”自由度“逐步下滑。本篇无意于与奥古斯丁进行深度对比,主要是从东方教会灵修传统的角度,来阐明对自由意志——作为一种选择的能力——的看法。 ↩︎

December 19, 2021 · ephremyuan

随想13则 论中国文化

1 孔子: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耶稣: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 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加福音 14:26) 耶稣的到来,对孔子是会构成挑战的。 2 所罗门:我就称赞快乐,原来人在日光之下,莫强如吃喝快乐。因为他在日光之下,神赐他一生的年日,要从劳碌中,时常享受所得的。 (Eccl. 8:15 CUS) 诗人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3 原来妖魔鬼怪不过是一股子邪念而化 4 内丹不过是操练身体之术,益处有限。无论外丹还是内丹都是在被造物身上找永恒的基础,而被造物都是从虚无中造成的,因此,无论什么丹都将一无所成。 5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是从老子一,二,三,万物的世界观来的,顺则成人,逆则成丹。谁顺谁逆取决于自己,并且丹道的精髓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是独化,自救。如此,道家乃自救论无疑。基督教乃上帝从虚无中造万有,又以道成肉身与其造物联合,万物离了上帝不能独存。因此,基督教是他救,认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子为救主。你要尽心,尽魂,尽意,尽力,前三者是指心灵(即神)而言,力是指精气而言,对于基督徒而言,乃是将精气神倾注于道,即与神相交,此乃神化,非独化。世界观不同,造就了操练之大异。 6 吞吐日月之精气远不如领受神的恩典,因为神是创造天地日月的。 7 为何妖精都是有动植物甚至石头所化,为何它们都想变成人?其实妖精所体现的精神正是那股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的劲。因受造之物指望神的众子显出来,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入神儿女自由的荣耀。(罗8:19-21)。这就能理解,妖精为何都想变成人了。 8 人是万物的目标,上帝是人的目标。 9 释读中庸: 所谓天命即爱上帝爱人。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就是天人合一之道,因为把自己的意志服从于爱上帝爱人之诫命下就是恢复了与上帝爱的关系。 、 10 天子不是地上的君王,乃是每个相信耶稣基督,借着洗礼加入教会的人。他们真是耶稣的弟兄姐妹,是天父的儿女。 11 贱民如草,因为中国人缺少一种天父的观念,因为在今世找不到一种平等的基点。但在天父那里人人都是人,都一样尊贵,每个人的命都很宝贵,“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全然错了,上天并非不仁,若如此,我们的天父怎能舍弃自己的爱子,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呢? 12 人的价值和尊严,不在乎今生的荣华富贵,如主耶稣所言:“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丢了自己的性命,有什么益处呢?“,而在乎借着信靠主耶稣成为天父的儿子,因为神儿子的身份岂不比这个世界的一切荣华富贵来的宝贵吗?因此,努力成为天父的儿子吧?诚如主耶稣所言,你们要完全,向你的天父一样完全,因为日光照好人,也照歹人。 13 在理中,你是你,我是我,因为,你不是我,我不是你,你是个体,我是个体, 如此,就分开了你我。在爱中,你才是你,我才是我,因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是人格,我是人格,如此,就成全了你我。穷理,尽情而已;无理,邪情生矣。理之本,道也,情之本,爱也。上帝就是爱,圣子就是道,如此,情理本乎上帝。

December 19, 2021 · ephremyuan

随想十则

近些年读神学,脑子里想了很多,有些话几日挥之不去,就干脆记了下来,遂成了这篇随想的来源。此篇乃个人随想,不喜请路过。 1 呼求耶稣圣名就是读经,因为整本圣经指向的就是他。 2 孤独即地狱,因为上帝是独立而不改,但他并不孤独。他是三位一体的。因此人之为人爱神爱人 3 节制的开端是控制饮食和睡眠,在灵修术语中叫禁食和守夜 4 如果这些年我在灵修方面有什么长进的话,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个罪人,是罪人中的罪魁。 5 叫万物各从其类的是上帝的旨意——认信者马克西姆把它叫做理(λόγοι),而不是各物的本性。我们不被本性界定而被上帝界定,也就是上帝的美意界定。上帝说各从其类就各从其类,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本性不会发生变化。因为在末了,这朽坏的要变成不朽的,万物的本性变化了,但它们的类别没有发生变化,因为上帝造万物各从其类,不会改变。理不变,因上帝的旨意永远长存,理只做天命/神意解即可。 6 灵与物只是一气之化,物可灵也,体贴圣灵则灵,灵可物也,体贴肉体即是物。 7 敬拜,祈祷,感谢就是真正的神学。如艾瓦格里(Evagrius)所言,真祈祷者是神学家,神学家真祈祷。 8 家庭是小教会 教会是大家庭 9 灵修需要关闭感觉是因为我们的心思早已经习惯了跟随感觉和肉体的欢愉四处奔走,迷失了自己,但真正的罪不是感觉和肉体的欢愉本身,而是心思从上帝身上转离了。 10 如果在夜空中有流星和明月,那为何拒绝上帝以其隐秘的方式在自然之书和人之良心中显明他自己呢?诚然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真正的罪是人不感谢上帝,拒绝他,于是无知的心就昏暗了开始造偶像。

December 16, 2021 · ephrem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