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约翰生平

按:此是阿甲教会历史通识课第二季,希腊传统第九课:金口约翰生平。 版权声明。若要引用此文,请按以下格式:袁永甲《金口约翰生平——教会历史通识课希腊传统第九课》 (伦敦:光从东方来,2024年4月26日),JohnsonHam整理,阿甲整理,本页网址,引用日期。也请参考版权申明 正文 金口约翰生平 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这个教会历史课第二季,希腊传统的第九次课,一般讲教会历史不会像我这么讲的,我把它分成了希腊、拉丁和叙利亚传统,讲到了公元大概不到400年的时候。 今天第九次课我们重点介绍的是圣金口约翰,我们会分为三个部分讲,第一部分我们首先要介绍金口约翰近期的学术发展史,我参见了Mayer的一篇文章,他是现在研究金口约翰比较权威的人物,所以他会给我们梳理一下近期研究金口约翰的一些著名的学者和出版物;然后我们会过一下金口约翰传奇的一生——当然也是比较简单地过,因为如果说讲详细了,完全可以开一个学期的课,人家是写一本书来做的;第三个如果我们还有时间,我们就继续简单地来读一下,我翻译的关于金口约翰创世纪讲道的部分著作;还有一部分时间,如果大家有问题的话,我们就把它留给课后问答的时间。 一、学术研究概况 首先,我其实已经把比较近期的学术资料放到了我的群里面,所以我们现在来看这篇文章,它主要是2019年的出版物。作者主要是Wendy Mayer,她是比较知名的学者,当然另外一个也是比较知名,就是Wet Chris.我们在这里首先要根据她的这篇文章,来逐步地介绍一下金口约翰的学术研究最新的发展和历史。 金口约翰大概的出生时间是在349年,然后在407年去世——当然是被逼迫致死,因为他被流放了,这个我们具体到人物生平的时候去讲——他一生绝大部分的著作是在安提阿和君士坦丁堡期间——当然他大部分的著作全部是释经讲道。所以是这样子:他的每一篇讲道基本上都被人记录下来。在那个时代,他就是一个天才型的人物,可以说出口成章,因为我们以前学希腊语的时候读过他的著作,特别优美,就是你读希腊文,你都感觉到文采斐然的这种感觉。各种比喻、圣经的话,信手拈来,真的是可以说是才高八斗,又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徒,所以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圣金口约翰是君士坦丁堡主教的典范,那么这一点我是怎么知道的呢?是有一次我跟一个正教神父聊天,然后这个正教神父就提到,说每一年纪念金口约翰的那一天的时候,君士坦丁堡的主教就会把这个座位让出来,他们就不坐在那个座位上,就专门放一个金口约翰的圣像,以表示对金口约翰的尊敬。那么可见,金口约翰基本上是整个君士坦丁堡主教的典范人物。 我们现在来简单的讲一下他的一些著作。他一生大概有八百篇真正的著作,是在整个基督教历史上留下著作最多的一个人物,几乎是一个most prolific Christian author(最多产的基督徒作家)。为什么他留下的著作最多呢?因为如果说奥利金在五世纪以后没有被定性为异端——他的著作开始被逐步的销毁的话——那有可能奥利金是跟他齐名的。但是很不幸的,奥利金的著作在五世纪的时候被定性为了异端,从此奥利金的著作就不再流行了。 所以奥利金著书性的著作就没有金口约翰多。金口约翰的讲道在整个教会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至少翻译成了拉丁文,那叙利亚文有没有呢?不太清楚。我相信现在应该也翻译一部分过去了。光他真正的著作就有八百部著作,当然还有很多托名的著作都是跟他有关。他著作的数量,在西方可能只有同一时期的奥古斯丁才能与他媲美。那么他托名的著作就更多了,就是托金口约翰的名,比如说我们翻译的一篇《爱神集》里面讲到金口约翰论耶稣祷文,其实是一部托名的著作,但是被教会的信徒们认为,它就是金口约翰的著作。那么金口约翰还进行礼仪改革,现今东正教用到的金口约翰侍奉圣礼基本上是所有东正教徒通用的,在主日崇拜用的侍奉圣礼,绝大部分的主日都用金口约翰的侍奉圣礼。所以金口约翰在礼仪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么在这里面她推荐两本著作,当然都是西方的著作,由于这个学者是以英文为主,所以他涉猎了应该是法文和德文的著作,俄文的应该比较少。关于俄文的研究金口约翰的,那其实我也不通俄文,所以很抱歉啊,这方面我就没有什么补充的。在这里面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出了两部比较有名的代表性的著作,一个是John Norman Davidson Kelly写的金口约翰的人物生平,在1995年出版;另外一个应该是法文的著作,也是写关于金口约翰的专门论述。在这里面我们看到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大家对金口约翰这个人物的关注——他说的当然是学术界——就下降了,但是到了21世纪以来则有所发展,比如说在2018年之前,大概有22本关于金口约翰的专著出来,他说的专著呢,是指说在大学里面有硕士生或者博士生,他写作的论文专门是以研究金口约翰为主题的,所以像这样这个两位学者呢,基本上就贡献他们一生来研究金口约翰,所以学者的领域是非常专精的,他探讨的细节很多。 我们接下来再看一下它最新的出版物,比如说在第三页的时候——当然在这篇文章里面,如果大家有兴趣去了解金口约翰的这个最新的学术发展,我也可以把这篇文章发给大家,大概有93篇,或者更多关于金口约翰研究的专著出来。他(作者)说,在过去两年之内就有专著出来。 如果说在希腊传统里面,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话,金口约翰一定会排在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希腊教父里面。金口约翰几乎是所有东正教的信徒全部都喜欢的人,没有不喜欢他,就是这样子的,所以他留下的手稿特别多的,基本上不需要出版。这个是他的一个特点,跟我翻译的《爱神集》不一样,《爱神集》的很多内容是在修院里面流传,它是讲心祷的,所以对于平信徒来说,其实很少接触到这些文件。当18、19世纪的尼哥底母要出版这本书的时候,他就哀叹说,《爱神集》里面这么好的著作要是不出,就要被虫子咬了,所以要出版。但那个时候他们不担心出版金口约翰的著作。为什么呢?因为金口约翰的著作哪里都是,只要稍微有一座教堂,有一个修道院,他们都会存留一份金口约翰的讲道集。金口约翰的讲道集有800多份,非常多的,他基本上把整本圣经都通过讲道的方式注疏了一遍,所以特别多。所以现今也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关于金口约翰的校勘本出来,因为版本太多了,就是因为大家对金口约翰喜爱的程度,所以有很多的抄本流传,这个是他的一个特点。 下面的内容我们就简化一下,当然对于学者来说,我们可以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我以前经常讲的一个例子,就是比如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手材料是可以变化的,根据你研究的范围可以变化。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做干锅土豆片,那就是放了一些猪肉,放了土豆,然后用一种干锅的方式来做这个土豆。也可以把土豆做成泥状,比如说培根土豆泥,这样子也是一道菜,或者说鸡蛋炒土豆,也是一道菜,所以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你采用的一手材料呢,也会有变化,但如果是整体来说,你研究的是金口约翰的话,金口约翰的手稿是一定会接触到的,只不过是你研究的范畴不一样。所以他这篇文章就是告诉大家,目前研究金口约翰的学术界,他们出现了哪些内容? 她在第二点讲到,研究金口约翰的人物生平和他的历史是一个方面,因为金口约翰的人物生平是非常传奇的一生,所以非常值得研究,并且我们可以说还值得细究。当然我们前面提到那两本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但是在这里面她又总结了一些内容。所以如果大家要了解金口约翰的历史的话,那么就是刚才推荐两本书,Kelly和Brändle的著作——Kelly是英文Brändle应该是法文的著作——比较权威,但是新来的一些学术研究,他在这里又推荐了其他的一些学者,Justin Pigott和Jonathan Stanfill这两个人物,他们对金口约翰人物生平的一些细节,又做了另外一个角度的补充。 关于金口约翰有,他们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研究,这些学者的研究采用的视角是把金口约翰看成一个灵魂的医生,以这样一个角度来探讨金口约翰的讲道集,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所以对于学者来说,可能光研究金口约翰一生的各个层面,他的历史背景就已经有够多要研究的了,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活。基本上我们可以说,如果大家要做学术研究,你们没有机会上大学去研究怎么办?那么基本上有两条不可或缺的,你可以达到一个学术标准,或者说我们就在100年前,可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那个时候博士都不算是一个头衔。 我听说有的人说博士在当时还没有流行,那么博士是谁发明的呢?是德国人发明的,然后德国人发明以后呢?现在感觉你要做点研究,必须读博,读完博之后,基本上只剩下在大学任教了。但是我觉得现在的学术研究已经瓦解了,就是说博士即将瓦解的,就是可能过了我们这一代人,博士已经不怎么值钱了,因为现在满大街都是博士。 学术研究必备的两个技能 其实博士没有那么高尚,就是说白了就像你可能十多年时间一直在耕耘一件事情,你把这个事情做到极致了,那你就是博士了。所以对于人文科类的学者来说,读博其实你要具备的就是两个要点,你要达到一个所谓的学术研究的水平,你需要哪些基础条件?第一个基础条件,是你需要懂得原文。比如说你研究的是哪个时代的某个人物,那你就必须去了解这个人物他使用的语言。比如说你研究的是斯拉夫时期,12、13世纪斯拉夫的民族——最初希腊人是怎么把东正教传给斯拉夫民族的?那你至少要知道两门语言,希腊语还有古斯拉夫语,甚至现代俄语。这个是关于一手材料,你要阅读那个时候的人物和生平所使用的语言,我们把它叫做一手材料所具备的语言能力;第二个语言能力,是你要具备的现代学术语言的能力,它的意思是说在研究这个人物的生平的时候,可能有不同国家的学者们,他们用不同的现代语言发表了相关的论述,比如说有英文世界的人写了希腊人是如何把福音传给斯拉夫民族的,又有法国的学者用法文写了,有德国的学者用德文写了,也就是说,这也涉及到做学术研究的第二个层面,就是说你必须学好几门现代语言,或者说你要了解这些现代的学者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因为有时候你读原文,你产生了一些理解,你觉得你新发现了一些东西,但是如果你读一篇英文著作发现他写的内容,跟你读出来的内容是一样的,那你没必要再写了。所以学术研究的第一个层面,你需要在古典语言和现代语言上预备自己,对于研究金口约翰来说,我们学现代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至少是英文,我推崇是英文。 金口约翰他使用的是希腊语,那你至少要懂希腊语,你才能够够到研究金口约翰这种说法,接下来一个动作就是你要梳理我们研究金口约翰的学术史,在中国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文献综述。那么这篇文章呢,基本上就是一个文献综述,它在梳理过去研究金口约翰的不同层面,现在研究金口约翰的发展阶段,它采用的方法论是什么?所以我们说到做学者,首先你有语言的能力,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古典语言和现代语言能力,其次你要熟悉这个领域,熟悉这些前沿的学者,关于你感兴趣的话题有所熟悉。然后你有了新的发现以后,你才可以发表写文章,那么这个基本上就是学术的过程,不管你是不是博士毕业的,你硕士毕业也行,你没有学位也行。 比如说在我读博的时候,我就学过一本非常有名的书,是20世纪初的一个非常有名的俄国作者写的。而这本书到现在也经久不衰,他当时写那篇论文的时候就是个硕士生,他把那篇论文写出来以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这些教授们直接就把他列为老师了。可见在上个世纪就100年前,博士跟硕士其实没什么区别的,你要说学术研究,其实就这点事,就是你会古典语言,会现代语言,你熟悉研究这个领域的这些前沿学者,然后你有一些新的看法和方法论,那你就在这个学术圈子里面,就是这样一个概念。 所以我是觉得,现在我不建议大家再读博了,就是这个原因,因为说实话,我觉得现在有一点过剩的,他已经背离了这个学术的初衷,其实学术你的基本生活是不用担心的,他就是一个——像现在的人说——书呆子,或者一个傻子。就像牛顿一样,苹果掉在头上就思考,为什么苹果掉到头上。一个笨蛋、一个疯子,对某一些事物,他具有极度的兴趣,然后甚至奉献一生的时间来做这个研究。他有时候也许就做成了,也许就没做成。所以说白了其实就是特别钻牛角尖的一群人,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钻牛角尖的人,就是这样子。谈学术的这个研究,其实大概就是这些内容,我是用大白话跟你们说。 这个后面的内容也许大家不是特别感兴趣了,我就简单地梳理一下。关于金口约翰他的人物生平是特别有意思的,一直有学者在研究,因为他就是传奇的一生。他不像有些——比如说教会历史上的修士,他就留下一本小小的著作,也就是十几页,然后关于他的生平呢?基本上就没有,所以没办法研究。但金口约翰不是这样子的,待会我给你介绍的时候,你就知他的一生有多么传奇,他涉猎的资料,他的身份和地位,他整个一生的言行——无论是史学家也好,还是他自己的讲道集也好,还是他周边的朋友们留下的著作也好——零星点点地就留下来了,所以这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一大兴趣点。 我们再来说,关于金口约翰学术研究的第二个层面,就是我们要知道金口约翰与社会正义,与关注穷人这个主题其实是有很紧密的联系的。关于教会的讲道,就是这些教父们,比如说尤其是在做主教,像这种君士坦丁堡的主教,还有一些著名的城市主教的这些讲道为什么这么有价值呢?就是在社会关心的层面有价值。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也讲道不是他自己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而是因为他在跟信徒日常交流的时候,这些信徒们的诉求反馈到他耳中,然后他试图用这些圣经上的话语、通过讲道的方式来规劝这些信徒,所以他可以反映很多当时社会的现象。金口约翰比较有名的一篇讲道,痛斥当时的富人生活奢侈、奢靡,他关心他社群里面的穷人。所以这就是金口约翰讲道的一个特点,因为可能他的辖区里面穷人很多,他们受到了不公的待遇,需要在讲道当中有所体现,我们后面如果去读他的生平,他在当时的皇后支持下就被流放了,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个。所以金口约翰关于他当时关注社会方面的,也是研究的一大热点,并且这还没有止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在381年的时候,金口约翰还没有成为君士坦丁堡的主教,他是在381年以后,也就是说教义之争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定型了。所以他的著作里面可能关于三位一体论就比较少,它更多的是关注它切实的人物。我们平台目前没有在这方面去介绍,如果以后有机会我再去讲他。 关于这些细节我还是不谈了,我就把这个大标题给大家讲一下,大家知道目前学术界关注金口约翰的点在哪里就好了。我们就读一小段吧,在这里面我就不翻译了,我就直接给大家讲一下金口约翰关于医生的理论。医生的理论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即教会是一所医院。在当时四到五世纪的时候,这个理论对于教父们是一个常识。他们为什么开医院?因为很多穷人看不起病的,没有钱看病,所以他就开赈济的医院、开孤儿院,做社会慈善事工。然后他就建立了一套医治灵魂的理论,当然他说的医院并不只是像我们说身体得病的医治,他主要关注的是医治灵魂,所以像学者James他就说到了金口约翰使用了希腊的医治概念。比如我们说灵性的疾病、灵魂的疾病是很微妙的,那么在希腊的理念当中,灵性的疾病意味着灵魂的失序,就是它丧失了秩序,他的情欲在他里面运行、占领统治的地位,无论他们愿不愿意。那么希腊哲学的概念是要达至灵魂的幸福(happiness)。那么像柏拉图的哲学里面也提到到底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希腊哲学认为灵魂秩序颠倒了,就说你要用你的理性来控制你灵魂当中激情和欲望的情绪层面。所以说得直白点,我们就叫做用理性控制你的情感,这意味着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欲,要重新回归自己的秩序。 但是金口约翰并不是全盘采纳希腊这种关于灵魂的医治学说,或者说金口约翰也理解,就是灵魂的生病跟我们心里面的私情邪欲有关系,我们养成一个坏习惯,它就会不断地在我们心里面扎根,但我们养成习惯以后,就难以摆脱,就是一到那种场景,就像动物一样,就像有一些诗篇的作者说,我在你面前如畜类一般。我真的是深有感触,就是你如果有一些坏习惯,只要那个情境一发动,你就自动把全部的动作都做完了,这就叫畜类一般,这就是我们所说被情欲统治的灵魂状态。这种灵魂的状态当然是一种生病的状态,它需要得到医治。 而金口约翰他跟希腊哲学很不同的一点,就是他们最终保护的不是某一个人要经历happiness,在你把灵魂医治之后你可以在今生就经历生活的幸福,你在今生通过克修的生活,你可以获得上帝在来生(in future)永恒的幸福,那么这也是克修观念的一个跟现代人关于医治的理论很不一样的地方。现代人医治理论,比如说道家养生,那么基本上我们可以说他是比较关注今生的幸福、健康和长寿的。但是对于基督教的克修不是这样子的,他们关注的是来生。所以保罗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我们今生就在一个竞技场赛跑,我要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我们要得胜永远的、不朽的冠冕。这个冠冕不是在今生就获得的,是在来生为你预备的,所以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相信来生,要相信上帝赐给我们永生,需要相信死里复活。保罗也说,如果说一个人不相信死里复活,那我们吃吃喝喝吧,因为就这一生了。所以金口约翰是以一个天国的理念,来劝导他的受众信徒们过一个克修的生活,在今生就过克修的生活。这克修的生活不只是说修道是这样的,当时的平信徒也是一样的要求,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当然说到他的一些医治理论,跟他的社会关心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再来看第四点,关于金口约翰的神学。处理金口约翰的神学是一直被学术界忽略的一个状态。总的来说,只要谈到神学,那么其实我们说,像金口约翰这种从安提阿出来的圣人就不占什么优势,像叙利亚的一些圣人,那就更加不占优势了。我在翻译几乎是同一时期叙利亚的艾弗冷的著作的时候,他们的著作你不能说他们没有神学的思想在里面,你很难去单拎出一个神学的主题来进行研究,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说话方式不是这样子的。所以导致我在上叙利亚语课的时候,我就听到有一些学者们说在上个世纪初的时候,很多人看叙利亚的学者粗鄙得很,就觉得他们很笨,因为他们的著作不会采用一种特别逻辑式的、希腊哲学三段论的方式来讲一件事,而是采用一些图像、比喻来跟你讲道理,所以你很难总结它里面的神学主题。 那么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缺憾,你几乎看不到有人研究金口约翰的三位一体观念的。我们看这个研究的话,现在还是主要停留在叫做rhetorical theology,就是修辞学的神学理念,因为他讲道很厉害、出口成章。当然还有说还有一个叫是教牧学和教育学的神学理念。这也是他们最近比较关注的一个主题。那关于金口约翰的释经呢?大部分学者其实还是认为金口约翰的释经传统来自于安提阿学派,我们基本上可以说在后期的东正教中,是通过金口约翰,才使得东正教的释经和灵修传统与亚历山大学派有所中和。我们说在灵修传统当中,有《沙漠教父言行录》,那么比较有名的一个代表,算是亚历山大出来的一个灵修代表,那就是本都的艾瓦格里(Evagrius of Pontis),他就采用了不少的希腊哲学来描述灵修的状态,是非常有名的灵修传统,他的影响遍及东西方。在同一时期,像叙利亚地区,就出了一个马加略(Macarius),我现在翻译的讲道集里面就是St. Macarius,那么有时候也把它叫做托名的西门·马加略的讲道集,他是从叙利亚出来的。那同一时期叙利亚的传统,比如说阿弗哈特(Aphrahat)的论文集,叙利亚的艾弗冷(Ephrem)的诗歌,其实也非常有名。所以你可以看到在金口约翰身上,由于它到了君士坦丁堡,你可以看到亚历山大传统和安提阿传统的一个融合,或者说一个比较独见的一个融合的状态,就是叙利亚地区的灵修传统和亚历山大的灵修传统,亚历山大的释经传统和安提阿的释经传统,亚历山大的神学解释和叙利亚的神学解释在融合。甚至可以说加帕多加(Cappadocia)三教父,从某种意义上也是融合了叙利亚和亚历山大的神学阐释说。如果说仔细读艾弗冷的诗歌的话,会发现有非常强烈的神秘主义的倾向,就是说他们对神学的界限是非常有意识的。但是如果你读奥利金的著作呢?你会发现希腊哲学好奇的影子还在。当你到了加帕多加三教父的时候——我们前两次课学了神学家格里高利的著作,讲他的《神学讲演录》第一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奥秘的部分被强调,甚至放到了什么呢?放到了我们认信三位一体的基础。就是说三位一体的基础是什么?是承认上帝是奥妙的,不能穿透的,尤其是它的本质是不可接近的。那么我在以前课程里面说过,它是一个希腊哲学进入神学的一个分水岭,从此以后,希腊无哲学,它主要就是神学来带领整个东正教的传统,拜占庭的权威其实就是出自四世纪到五世纪的这些圣人,还有他们的著作,他们对拜占庭的影响是非常深远,基本上是第二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我们在这里就不详细读这些著作了,刚才我总结了,比如说在1967年的时候,有一个人评论研究金口约翰,因为金口约翰很难研究,他的难点在于他的讲道是很分散的,就是说研究金口约翰的结果是,都是一些不相关的学习,很难总结出一套有意义的结构出来,并且总是重复的,没有必要研究金口约翰,大概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也是西方学者对——这些我们可以说从叙利亚的,或者说东方的——文件比较难研究的一个原因,金口约翰很难做学术的研究,因为要找一个主题把它放大,但是他的讲道太散了,各个主题都很难总结出来。但是他们后来的总结是,其实研究金口约翰的学者还是挺多的,原因其实也挺简单,因为大家都喜欢金口约翰,只要你们读过金口约翰的讲道——我觉得没有人不喜欢他的讲道,就是太美了。希腊人的《古文观止》,金口约翰的讲道估计要占几十篇,文字非常优美。 二、金口约翰的生平「简述」 关于他的学术的研究,我们简单的介绍到这里,我们接下来来看一下他的另外一个层面。那么在这里推荐这几本书,Golden Mouth: The Story of John Chrysostom—Ascetic, Preacher, Bishop是1995年的,关于金口约翰的故事,在英文学界,Kelly的著作非常有名,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可以发到群里面,当然了,你们自己私下阅读就好了,你们需要有英文的阅读能力;那么还有还有一篇就是我今天引用的这篇,Revisioning John Chrysostom : New Approaches, New Perspectives,主要是总结了近二三十年的关于金口约翰研究的学术发展趋势,那么还有一个关于金口约翰的书单网站 ,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可以待会儿发给大家。基本上手稿就是我从Mayer里面提取出来的,总的来说,他的手稿数量巨大,目前没有很少有校勘出来,因为太多了;然后他的手稿里有真品和伪作,伪作也很多,辩伪也是一个很巨大的任务;那么研究它的视角呢?主要是从圣徒传记,社会政治视角,还有他讲道的风格、灵魂医治的视角。关于他在神学上的贡献,似乎是没有的,就是很少有人说研究金口约翰关于基督论、神人二性是什么样子?比较难研究出来,因为他的讲稿,很少是专门专注这一块。 金口约翰碰上了一个好时代,跟加帕多加三教父一样,是这个国家权力在赞助基督教的时代,那个时候通过米兰敕令,很多的地方官员不但把教堂还给了基督教,他们还集资赞助建新的教堂,很多官员的子女,因为加入神职可以获得一些特权,所以他们也通过贿赂的方式成为神父,那么这个时候腐败就滋生了。那时候还有很多的神父,豢养一些婢女在他的身边,待会我们就会看到为什么金口约翰会整治他们教会的腐败,就是这个原因。那时,325年的尼西亚会议、381年的第二次大公会议都已经尘埃落定,当金口约翰坐在君士坦丁堡的主教位置的时候。从330年开始,君士坦丁堡主教的位置就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位置。当时的罗马帝王,他为了均衡亚历山大的势力,当时亚历山大的主教可以说是东方角逐的第一号人物。因为第一次大公会议——尤其第二次大公会议——把君士坦丁堡列为罗马之后,亚历山大和安提阿辖区的权威性,就成了一个角逐的位置。通常情况下,如果是君士坦丁堡的主教的话,他们要么是从亚历山大,要么就是从安提阿(出来)。那么当时帝王为了均衡,他们就经常从安提阿选择一个主教放到那里,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亚历山大最终“胜利了”。总体来说,我个人觉得就是东正教的神学的倾向,其实亚历山大学派的影响更多一些,并不是说安提阿学派的影响完全没有,我觉得那也不是事实。 金口约翰是349年的时候出生啊,19岁受洗。在368年——三年后,他就在教会里面的被安立为读经员,在19岁到21岁之间,他就立志过一个修道的生活,但是由于他母亲寡居在家,所以他就负责照顾他的母亲,估计是当时的神父不建议他这样做:你留下母亲不照顾,直接是出家修道,这是不行的,要尽孝。所以他就四年在那里照顾寡居的母亲,然后从26岁开始,他就有四年的时间在山中修道,我们知道安提阿地区在周边,估计有不少山区,他就进入山里面,估计搭一个很小的帐篷,甚至住在洞穴里面,不要认为这种方式很不正常,其实这是当时在叙利亚地区早就流行的修道方式,大家都跑到一个山洞里面,在山里面修道。 当然,当时他修道的时候也有一位神师指点,只不过他的神师不是正式的那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大的修院,有好几百号人,不是这样子的,应该是一个老的修士,也在同一个地区,他受他的指点而已。所以之后他有两年的时间在山当中就专门——几乎一天24小时全部——用于读经和祈祷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面,他把整本圣经都背熟了,就是倒背如流,新约到旧约倒背如流。所以我们现在看这个太神奇了,但是他确实就花了两年时间来这样做,但现在估计你随便拎一个学者或者像我这样的学者,说你把整本圣经倒背如流,他没有这种可能,并且他背的圣经,旧约的话,应该是七十士译本,那么新约的话,应该来自一个安提阿的手稿,不过,新约差距应该也是不大的。他这两年过了极端克修的生活,因此就损害了身体,可能就是他的肠胃不好,或者身体太虚弱了。...

April 26, 2024 · ephremyuan

早期灵修传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论灵修传统的起源

按:此问答系列系笔者教会历史通识课第三课《殉道精神》之一。 版权声明:若您想转载此文,请按版权申明格式转载;若有杂志想出版此文,请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问:早期的灵修传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论灵修传统的起源 答:早期灵修传统来源有两个 一个是为主守独身的传统 一个是殉道精神 关于为主守独身。在精神上,是出于主耶稣和使徒保罗的话。主耶稣在谈论休妻的时候,曾说:“还有些独身者(εὐνοῦχοι)是为了天国的缘故自己成为独身的。谁能接受,就接受吧。(太19:12)”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七章亦鼓励人为主守独身,并说:“我愿意众人像我一样。只是各人领受神的恩赐,一个是这样,一个是那样。 (林前7:7 )” 这话与主耶稣的话如出一撤,就是说,教会一定会出现一批为主守独身的人。 在形态上,是教会出现了一批为主守独身的人。从使徒保罗开始就开了为主守独身的头,从使徒保罗在林前7章的劝勉来看,使徒教父们应该多数就是为主守独身的人。叙利亚传统中,从使徒多马开始就开创了为主守独身的先河。叙利亚教会有一个专门的称呼:独一者和约之子。 独一者是因为耶稣也是独一者(参约3:16),是天婚,嫁给基督了,不但显明为主守独身,也表明心思对上帝的单一。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叙利亚的独一者群体才是修道主义的真正起源。 修道传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殉道精神。 上面课程已经提过了,殉道精神将肉体受苦与灵性的与主同在做了一个密不可分的关联。而在君士坦丁之后,教会不再受逼迫,但为主受苦以至于流血的精神并未消失,而是体现在修士们克修的生活方式中。教会传统称他们为白色殉道士。 总之,教会从一开始就出现了一批为主守独身的人,首先是使徒,然后是使徒教父们。他们承担了大部分的教会宣教工作,以及神职教导工作,是基督精兵。最初的灵修传统也来自于他们。在君士坦丁之前,灵修精神散见于新约和使徒教父著作,在君士坦丁之后,教会不再受到逼迫,出现了一批为主守独身,同时兼具殉道精神的修士,他们走到一起共同生活,将早期留下的灵修精神和传统以言行和文字的方式流传下来(政治环境的鼓励当然占据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就造成我们以为灵修传统4世纪才开始的“错觉”。

April 11, 2023 · ephremyuan

耶稣为何来

按:光从东方来下的亚略巴古学堂为公开学堂,不设置任何学位和考试,单纯以兴趣为驱动,为所有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服务。 本课程为教会历史通识课第一季第一课。网盘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讲稿如下: 史料 关于耶稣基督这个历史人物的背景和生平,笔者推荐以下三类史料: 一、死海古卷 在1946年, 在以色列约旦地区发现了死海古卷,主要是希伯来文文献,判定为第二圣殿时期的作品,即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一世纪。其主要内容40%是旧约,30%为旁经,诸如以诺书,托比书等;30%还不太确定,也包括一些犹太社团的规条。 第二圣殿时期产生了一些与耶稣基督有关的重要概念,比如人子、神子、弥赛亚等概念都在福音书中有所体现。 二、新约,尤其是四福音书 笔者推荐这个校勘本[1],因为里面囊括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新约手稿。校勘本的优点是集合了现有能找到各种手稿之间的异同,适用于学术研究使用,缺点是忽视了各个手稿的历史地理以及使用团契的背景,难以确定那个手稿的版本是最权威的。关于圣经手抄本的历史,以及各版本在不同历史地理,团契,语言之间的流传状况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在这方面,笔者不是专家,也非本课重点,故不再详述。 四福音书中,马可福音最早成书,大概在公元65年就写下来;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大概是公元70年,约翰福音比较晚,大概在一世纪末形成。 三、使徒教父著作以及其他史料 使徒教父时期的著作也是研究耶稣基督的一大史料,特别是包含了对耶稣基督的理解。文献的形成通常都以口传的方式流传下来,从使徒到使徒教父也会留下一些关于耶稣基督的教导。此外,约瑟夫的《古犹太史》,优西比乌的《教会史》也是重要的史料。 解释:采用基督教的视角来看耶稣基督这个历史人物 对耶稣基督的理解,每个宗教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课主要介绍基督教对耶稣基督的理解,而非其他宗教,即犹太教,摩尼教,当时流行的诺斯替主义,以及后来的伊斯兰教的理解。犹太教认为耶稣不是上帝,也不是上帝的儿子;伊斯兰教认为耶稣只是一位先知;有些异端,比如阿里乌主义认为耶稣不是上帝;诺斯替主义无法接受耶稣真的成了肉身,因为他们认为身体是邪恶的,因此推崇幻影说,即基督并非真的道成肉身了,只是假装的幻影。但基督教相信耶稣基督既是上帝的儿子,是完全的上帝,也是完全的人,我们这里介绍的正是传统基督教对耶稣基督的理解。 在早期教会,在这方面解释最好的一本书就是阿塔纳修的《论道成肉身》,本讲座主要采用他的观点和解释,在基督论方面,笔者认为古往今来几乎没有什么书能达到《论道成肉身》的高度,推荐各位读者购买阅读。 历史背景 公元前586至516的年间,以色列人被掳巴比伦,于是犹太人散居在耶路撒冷到巴比伦地区,形成了早期基督教的发源地,即叙利亚,安提阿,巴勒斯坦,耶路撒冷,巴比伦,亚细亚,埃及等地区。 在第二圣殿时期产生了不少犹太教的派别,在教会史上就记载到使徒雅各时期就有七个犹太的支派来的代表来问这个耶稣之门的意思。 七个犹太支派的代表曾问他耶稣之门是什么意思,他回答道:“耶稣是救主。由此,一些人开始相信耶稣是基督。“(教会史 2.23) 可见 ,从犹太人被掳,到耶稣诞生之前,犹太教出现了至少七个支派。在第二圣殿时期,有很多的人盼望弥赛亚,或者人子、神子。而耶稣基督在地上行了很多神迹,叫人从死里复活等。当然,当时的犹太教和诺斯替主义等异教文化对耶稣基督产生了自己的看法,然而这些都不是使徒的理解。使徒们认为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是真的成了肉身来的。“凡灵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就是出于神的;从此你们可以认出神的灵来。”(约一4:2)。 耶稣生平 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从圣母玛利亚,童贞女那里出生。 他经历了跟我们一样的出生和成长过程。在30岁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之后,受魔鬼试探,然后出来传道,施行各种各样的神迹:平静风浪,医病赶鬼。这些事件显明他不是一个凡人。不但如此,耶稣还挑战当时犹太的各个支派,尤其是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对整个犹太社会造成了很大的挑战。最后,按经上所记,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日从死里复活了。这就是他的生平。 那么,他的一生对整个人类历史的意义何在? 基督教又是如何理解他的呢? 本讲座就试图从阿塔纳修的《论道成肉身》来阐明此点。耶稣基督为何一定要道成肉身?为何一定要在十字架上受难,然后从死里复活?上帝难道不能一挥手,在天空中出现一张巨大的脸就可以让人信他吗?上帝难道不可以直接赦免人的罪吗? 无中生有的创造观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提及创造论。在圣经中有两段记载,第一段是创世纪一章一节,说起初上帝创造天地。 第二段是约翰福音一章三节,万物都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 从此,我们就知道,世界不是偶然产生的,也不是基于某种先存的质料产生的,也不是一位没有位格的存在产生的,也不像佛教那样缘起性空,因缘和合而生的。按基督教的教导,上帝从虚空中创造了万有,就是说,上帝的创造是无中生有,因为他是自有永有的。这就是基督教的创造观。 也正是由于这个创造观,造成了创造主和被造物之间的本体论上的巨大鸿沟:即凡是被造之物,在它们的本性里面没有一个永恒长存的根基,它们自己没有,因为它们都是从虚空中产生的。它们常存的唯一方式是与上帝相连,让上帝维持它们的存有。 驳斥其他种类的世界观:偶然产生(宇宙大爆炸,进化论);无位格(道教);有先存质料(柏拉图);因缘和合,拒绝真正的造物主(佛教) 现在来一一的驳斥其他的世界观。 第一种世界观是现在比较流行的,笔者称之为科学的世界观,即认为这个世界是偶然产生的,现今流行的进化论,宇宙大爆炸理论就是典型。 第二种是先存质料的世界观。 他们认为世界有一些永存的质料或本源,上帝只是个设计师,并没有造这些质料。在早期希腊哲学中流行,例如柏拉图,世界起源于原子说,在中国也有类似的五行观念。第一种偶然的世界观,排挤了造物主的上帝;第二种先存质料近乎取代了全能的上帝,都不被基督教所接受。基督教相信是上帝从虚无中创造了一切,包括先存的质料。 也许上帝创造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宇宙大爆炸,或者进化论等类似的现象,但这些理论否认背后有一位造物主,因此,不被基督教所接受。 第三种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由一个无意识、无位格的道产生的。这种世界观的典型是儒家和道家。 在老子42章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些基督徒学者基于这段话认为老子似乎体悟了三位一体的道理。这种观点十分流行,迷惑了很多信徒。然而,站在历史地理方法论的视角,这种观点完全经不起推敲,是一派胡言。因为老子在主耶稣基督降生之前,与犹太地区相去甚远,上帝怎么可能在道成肉身之前,在犹太教之外把这么奥秘的道理启示给外邦人呢?那是不可能的。此外,三位一体的教义也跟老子的描述不相符。因为圣父从永恒中生了圣子,但圣灵却并非圣父和圣子共同生的,而是从圣父发出,经由子而来的。老子用二生三这种描述是不符合教义的。此外,他说道生一,难道道是圣父,一是圣子吗?并且,一生二,难道圣子生了两个吗?显然这种描述与三一上帝的教导完全不相干。只能说做这种解释的基督徒学者脑子进水了,才能说出胡话。 因此,老子这里说的不是三一上帝,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世界观,即世界是从一个无意识,无位格的道而来的。生这个词暗示这个过程不是出于有意识的作为,而是一种不自觉的自然过程,好像受什么东西迫使一般。但对基督教而言,上帝是有意识,有位格因着他的爱创造了这个世界,并没有任何东西迫使他这样做的。 第四种世界观来自于佛教。佛教认为这个世界没有一位真正的造物主,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因为佛教徒非常“理性“,无法接受一位没有原因的造物主,因为这位造物主超出了它的因果律。 正所谓世界是缘起性空,空本亦空。笔者认为佛教基本上用空或者寂灭这个概念取代了上帝。佛教无法接受一位自有永有,没有因由的造物主。他们说,万物是从造物主来的,那造物主又从哪来的呢? 他难道没有原因吗?他没有原因的话,我就无法接受,因为他超出了他的因果律设定。 但对基督教而言,上帝恰恰是那超出一切因果律的那位,作为万有之源的他必须是毫无因由的,不是因为他不合理,而是因为他超出了我们理解的范畴。 道成肉身的第一个原因:被造物有了一个永恒的根基 正是这种无中生有的创造观使阿塔纳修得出一个结论:被造的本性都是必死的(包括人性)。他说: 人的本性是必死的,因为他是从所不是的被造出来的; 只是由于他与自有永有的神有相似性(他若能始终保守这种相似性,始 终认识神**),他就会阻止自己本性中的败坏,保持不朽。(道成肉身 5.6)** 有些神学家可能认为,亚当被造时,他的本性是不朽的。 但在阿塔纳修那里,因为人也是一个被造物,他的本性必然会归于虚空的。他光靠自己无法做到不朽,因为在他里面没有一个不朽的根基。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道成肉身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如果说第一次创造是无中生有,那么第二次创造就叫做道成肉身。因为道成肉身是上帝与他的被造物联合,是上帝的儿子借着道成肉身做成了造物主与被造物之间的桥梁,从此被造物在主耶稣基督身上找到了永恒的根基。 因为第一次创造在他自身之外,从虚无中创造了万有,是无中生有。而第二次创造是上帝派遣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 透过道成肉身的方式呢,把整个被造界,披戴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身上,从此以后。 在本体论上, 上帝与他的被造物联合在在耶稣基督这个人身上,这就是道成肉身。从此,被造物有了一个得救的一个根基:就是与被造物联合的主耶稣基督。 从此,耶稣基督是我们的救主,是整个人类的救主,也是整个世界的救主。 道成肉身的第二个原因:替罪人死 此外,另一个原因是人的堕落。亚当被造以后,违反了神的诫命走向堕落。人性中有一个东西是专门用来与上帝相交的,希腊文叫νοῦς,中文就是心灵(关于这个术语在人性中的重要性,请见笔者的讲座《[以心为中心的人论][2]》)。而堕落就是心灵从上帝身上转离,走向外面和外在被造物的过程。这个跟灵修有极大关系。因为在堕落前,亚当通过心灵与上帝保持着不止息的相交。当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违反神的诫命,忘记上帝的时候,心灵就转离了上帝,心灵忘记了上帝,忘记了它本职就是与上帝相交。心灵就开始从自己的身体身上找希望,从被造物身上找希望,试图在那里找到一个永恒的根源,于是人类就堕落了。心灵开始产生各种各样的偶像以取代上帝,结果显然是一败涂地(亦见《论道成肉身》95-6页,罗马书1-2章)。 人类堕落后,心灵转向了有形有相的被造之物,要吃好吃的,喝好喝的,看好看的,享受这个世界的荣华富贵,别人的虚荣…人类的历史正是在这一条宽门大路中发动的。心灵所追逐的权势,钱财,荣华富贵等成了偶像,取代了上帝,造成了人类的灾难,也使人的朽坏死亡成为必然(参创2:17)。因为离了上帝,除了死亡和朽坏还能是什么呢? 这样问题来了。人类堕落就必死是出于上帝的话,上帝可能收回他的诫命吗? 不可能,上帝说了,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他就必定会死,所以我们肉身的必必朽性就是从这里来了。 那么如果上帝收回他的话,说:“你可以不死。“那就表明上帝是说谎的。如果上帝是说谎的话,他就不是信实。这当然不可能。因此,按上帝的话人类必死,上帝也不会收回他的话。这样就面对另外一种结局:就是上帝会眼看着他的造物灭亡。然而,这对上帝来说是很不体面的。阿塔纳修说:...

January 11, 2023 · ephremyuan

记事十则:教会历史课,事工出版等杂谈

按:本文记述身边的琐事和近期随想,若读者不喜欢或不认同,完全可以一笑了之,不必当真。若您因此获益,感谢天主。 1 我的教会历史课大人班(30节课,分希腊,拉丁,叙利亚传统)这周总算教完了。学员们反应学到不少,增长了不少见识,希望这个课能开下去。其实不只是学员,笔者自己在预备这个课的过程中也学到不少。感谢主,教会历史课丰富了我们的视野和见识。 2 在教教会历史课的过程中,不得不使用一些中文译本(都是希腊和拉丁教父的,很不幸,叙利亚教父的没有)。我很悲伤地发现,大部分所谓的中文的经典译作都不是从原文翻译的,而主要是二翻(主要是英文)的资料,这太可惜。这种学术出版现状进一步坚定了我做原文翻译的决心。 3 我开办的亚略巴古学堂,光从东方来网站都是我未曾想过的,其初衷竟然是为了养家。这些事工未来如何还不清楚,不过现在似乎清晰了一些,就是回到我当初读神学的初心:翻译早期教会文献,还坚持从原文翻译;最近又加上了翻译最新的学术研究文章和著作,至于之后,我不敢想。昨日小组查经说到“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作这事,或作那事。”(雅4:15)使徒雅各教训得对,不可为明日自夸,因此我也存这样的祷告,把这些事工交托到主手中,求他带领。 4 近日有读者看笔者的译作分享,就问我有没有翻译全文,我说当然翻译完了。他就向我要全文,我说暂时不能给,还想着出版能卖个电子版哩!不过,据笔者目前了解的行情,国内出版之路是遥遥无期了。有期待《爱神集》导读版出版的读者,还请献上代祷和支持。 5 前几日发了叙利亚语初级班的海报,但无人报名,心中些许沮丧,后转念又一想,这其实也正常。大家对这个传统可能太陌生了,而语言课是需要极大的兴趣和心志才能坚持的。笔者当年笃定学叙利亚语,就是因为读到了叙利亚的圣以撒的一段话,再加上景教隶属于东叙利亚教会,才开始学习的。一个东西大家都不太了解,怎么能期待人来学它的语言呢! 6 英格兰的风雨是很奔放的,整日随意的刮,随意的下。英格兰的草坪就是一大片草坪,没有棒球场,不时有大人带孩子来踢球。我不是个球迷,不过为了带娃也买了两个足球玩。儿子说,他们班有好几个球迷,难怪英国的足球很强,有场地,有氛围。 7 伦敦相比波士顿真算个大城市,一次我们去伦敦的唐人街,真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我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国内,有股热闹劲儿。 8 去了一家华人教会,里面有一对从美国来的宣教士夫妇。此前,他们在中国呆了二十年(宣教);2019年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被迫离开中国,来到了伦敦。一提起中国,他们都很怀念,看着他们说如此流利的普通话,如此爱中国,我真的很佩服。求主纪念。 9 如果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照样,一个健康的教会也不应该只要一种声音,灵性的战斗常有,思想之张力常有,恰如日升月落,不可避免。 10 根据笔者对东方传统的有限了解,笔者还是要申明以下观点:在救恩论上,中国新教背景出来的教会普遍将因信称义等同于救恩;然而,从笔者所了解的东方教会来说,救恩是神化,换句话说,是圣化,是我们与主生死相许的爱情。因此,因信称义只是基督道理的开端,它不能等同于救恩,它更不能推导出一救永救的异端教导。一救永救论只是冰山一角,下面的东西要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厘清,因此,不要慌,让子弹飞一会。

June 16, 2022 · ephrem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