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imos神父:爱神集与心祷

按:此是Maximos神父关于爱神集与心祷的讲座。讲座十分精彩,会提供讲稿,讲稿根据神父的英文讲稿翻译整理,可能与讲座内容稍有出入。注:本文参考了DeepL的中译。 若要引用本文,请按以下格式:Maximos神父《爱神集与心祷》(伦敦:光从东方来,2024年11月08日),阿甲整理修订,本网页网址,引用日期。具体也请参考版权申明 音频下载,请点击 油管订阅和网盘 正文 耶稣祷文 The Jesus Prayer Fr Maximos Constas 马克西姆神父著 Christianity is not a single or monolithic religion. It exists in three major forms or traditions: Protestant, Roman Catholic, and Eastern Orthodox. Protestant Christianity began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when it broke away from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The Eastern Orthodox Church is the oldest of these Churches and exists in unbroken continuity with the first churches founded by the apostles of Jesus Christ in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world....

November 8, 2024 · ephremyuan

Mork:圣尼基塔论属灵战车

按:Cory Mork是笔者的同学和好友。此次讲座是Mork在波士顿学院时写的一篇硕士论文。讲座十分精彩。讲稿和问答环节已经完成,方便喜欢阅读的读者。 注:本文的讲稿和问答环节由喵淼杪妙整理并加了注,特表感谢。笔者根据情况也加了按语:“阿甲按”。讲稿和问答环节是按照同声传译阿甲的普通话整理而成。笔者认为同传基本传达了Mork的意思。我们也相信整理出来的中文讲稿和问答环节能更广泛地服务到不通西文的读者。然而同传的翻译和讲稿的整理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各位方家根据视频内容进一步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若要引用本文,请参考版权申明 油管订阅和网盘下载,请见主页 正文: 圣尼基塔斯(St. Niketas Stethatos)是12世纪的人物,是著名的新神学家圣西门的弟子,新神学家圣西门是在东正教内被尊为神学家之称的三者之一——一个是使徒约翰,一个是纳西盎的格列高利(Gregory of Nazianzus),另一个就是新神学家西门。圣西门的生平就是由圣尼基塔斯撰写的。 他是君士坦丁堡的一个修道院的院长。他为英语世界的人所知晓,是由于Philokalia(慕善集,也就是平台正在翻译的爱神集)这本书,该书第四传中有着关于他属灵箴言的记录。爱神集第四传里记录了他的一个很有名的火车战马异象。 火车战马的异象是在印欧大陆包括闪族文化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著名异象(在旧约里面有以利亚升天的火车火马的异象)。异教徒和犹太文学中都有关于战车异象的描述,而圣尼基塔相关的文献也有关于战车异象最详细的描述。 古代文献中的战车异象 在古代文本、哲学和宗教文献中,战车一直与神圣的领域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古代战车文学中就有关于阿波罗太阳神驾驭战车拉着太阳驰骋的形象。 在古代,战车总是与贵族联系在一起,因为建造战车需要大量的财富,此外,战车还与战士联系在一起,表现在战场上的实力和所需的技能。 战车异象有着哲学或宗教背景因素,而且很多哲学也有着宗教、神话背景,这是战车在这些文献中所起的作用,比如刚才提到的阿波罗太阳神,再比如梨俱吠陀中的苏里亚(印度神话中的太阳神,《梨俱吠陀》描绘他全身发着刺眼的光芒)。 对战车异象的运用,还有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代的一个叫巴门尼德(Parmenides)的哲学家。在巴门尼德残篇中,他运用了乘坐战车的异象,描述他的心灵是如何被提升从而获得见解的——战车开始上升,把他带到了通往神圣殿堂(智慧之门和女神索菲亚的城堡)的大门。(真理之路上,骏马驰骋着任他所往,作为有识之士,女神迎接他在众所周知的大道上遨游) 古时候的人会通过抬头看星星来观察天空,通过研究天文学,他们把这些观察变成了描述行星如何运转的详细数学公式,因此,研究这方面的人需要提升自己的感官、超越自己心灵才能去深入理解。 这些内容也在柏拉图的《斐德鲁斯》篇中有所体现。1在同一时期,古印度一个关于瑜伽宗教的著作《伽陀奥义书》(Katha Upanishad)也同样提到了战车的异象。这被吸收进《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这本书的背景中,融入奎师那——毗湿奴的化身的形象里2。 在闪米特世界的犹太、希伯来传统中,有一个很出名的先知叫以利亚,旧约记载了以利亚乘坐火车火马升天的故事。因此,在一世纪左右出现了一场运动,人们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能像以利亚一样肉身升天或拥有精神愿景。 然后是默卡瓦(merkavah,מרכבה)的传统,默克瓦的意思是战车,这是早期犹太教神秘主义的一个学派,是今天仍然存在的犹太神秘主义教派,这个教派以战车异象为教义中心。3 这么多主题,它们都有着非常相似的共通之处,就是精神上对神圣领域的认同还有对过神圣生活或取悦上帝、超越感官、进入天堂的渴望。 列举以上这些例子,是为了指出战车的异象是很古老的,在最神秘的文献中都有对此的记载。 巴门尼德的文献应该是最早提到战车异象的资料,但印度古代吠陀教的《奥义书》(upanishad)应是最详细的记载战车异象的文献。但对于理解圣尼基塔来说,最重要的帮助可能是柏拉图的《斐德罗篇》(Phaedrus)。 以下是一小段柏拉图《斐德罗篇》的节选: “我们姑且把灵魂比譬为一种协和的动力,一对飞马和御车人。神所使用的马和御车人都本身是好的,而且血统也是好的,此外一切生物所使用的马和御车人却是复杂不纯的。就我们人类来说,御车人要驾驭两匹马,一匹良马,另一匹顽劣,因此我们的驾驭是一件麻烦的工作。” 柏拉图把每个灵魂划分为三部分(灵魂三分法),即理性,愤怒和欲望4,愤怒和欲望犹如战车的两匹有翅膀的飞马,而理性则是御车人。在柏拉图的《斐德罗篇》(Phaedrus)里面,他描述御车人和两匹马之间必须配合协调,如此,灵魂便能主宰自己、达到美善之境。 但如果灵魂驾驭不良(一旦愤怒、欲望不受理性的管辖统御),则会重新进入循环——人死亡后,不良的灵魂将不幸返回到循环形式,并且等待下一次机会来尝试实现永生,这就是轮回转生。 这就是典型的柏拉图主义的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观点,我们处于低层次的物质的可朽、变化的世界当中,我们的目标是进入一个永恒的理性世界,根据柏拉图的观点,其途径就是通过理性御车人驾驭愤怒和欲望这两匹马的异象来实现。 “善”是最高的范畴而存在的,是最高等级的存在,是万事万物的本原。这个世界有着普遍性,所有特殊的存在都有着“形式”5。因此,柏拉图认为要找到真我,就需要超越我们的特殊性,真正找到我们参与的形式。 如下图所示,整个过程是从“特殊性”(particulars)上升至“形式”(the forms)再上升到“至善的形式”(forms of the good),由“现象世界”world of becoming(洞穴)上升至“理念世界”world of being(洞穴外永恒的终极真相)6。 这些柏拉图“形式论”观点是圣尼基塔战车异象说的背景。 柏拉图认为,共相是存在的,但是不是以一般物理性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理型(即理想形式ideal forms)的方式存在7。 基于圣经传统的战车异象 但尼基塔有着和柏拉图不同的传统,一个基于圣经的传统。 对这一传统最有力的描述可能来自7世纪的认信者马克西姆(Maximus the Confessor),他有着关于道(逻各斯Logos)和理(Logoi)的教导。基督信仰的传统中有道(逻各斯Logos)的概念,比如翰福音的第一章“太初有道”。道也是上帝的第二个位格——圣子,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约翰福音第一章第一节和创世纪第一章第一节是彼此对应的。在创世纪第一章,上帝通过说话造成了世间万物(上帝藉着衪的话进行创造),被造的万物其都是出于上帝的话语。 在约翰复福音中,上帝的道也可以翻译成话语,圣言就是圣子,万物都是藉着祂造成的。永恒存在的的那一个道(Logos逻各斯),创造出了许多理(logoi)和所有的被造物。正如马克西姆所说,道(逻各斯)在自身之内就包含着祂自己预先存在的创造之理,理(logoi)是道(Logos逻各斯)的复数形式8。 马克西姆认为,每一个物种,比如人类、猿、无花果、苹果、虫子……无论它是什么,都会在上帝对该生物所制定的道中。这与柏拉图的观点不同,柏拉图认为,每个特定的事物都参与了一个普遍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叫柏拉图的这个人不是实在的,他有的只是人的形式,一种男人的形式或者女人的形式,因此叫杰森、科里等等这样的人也是不实在的9。 对于 马克西姆来说,每一种特殊个体在本质上都有一个[对应]的形式,即它自己的特别的形式;每一个都有一个理,每一个形式都有一个理在10(each particular have essentially a form,but its own particular form, each would have a logos,and each form would have a logos)...

July 15, 2023 · ephremyuan

圣灵的作用在沙漠教父的传统中是否被强调?

按:这是《沙漠教父言行录与心祷默观传统》讲座的系列问答之二。 版权声明:若您想转载此文,请按版权申明格式转载;若有杂志想出版此文,请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问:圣灵的作用在沙漠教父的传统中是否被强调? 答:单看《沙漠教父言行录》,似乎看不到圣灵的作用。 但从笔者讲授的《爱神集》来看,圣灵的作用至关重要:一个人灵性生活的开端和成全都在乎圣灵。在早期教会,教父们一致认为受洗就是领受圣灵。在领受圣灵之后,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圣灵的恩典在我们心中彰显出来,这个彰显的过程就是灵修的过程。站在个人努力的角度,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圣化,就是改正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站在上帝恩典的角度,就把这个过程称为神化。 神化其实就是圣灵逐渐充满你内心的过程,即人越是过一个圣洁的生活,圣灵的恩典就越发在他心里彰显和充满;因为我们与上帝的合一不是在位格上,也不是在本质上,而是在恩典上。 我们在《沙漠教父言行录》中看不到提及圣灵,但不代表其中没有圣灵的工作。显然,灵修始于受洗领受圣灵,终于圣灵充满人心。因此,没有圣灵,就没有灵修。我们现代将灵修简化为读经祷告。 但对于沙漠教父们来说,所谓灵修是从事一场真实的属灵争战,其中有天使,有魔鬼,有上帝。 而修士们唯一的武器就是靠着呼求主耶稣,才能胜过这场属灵的征战。而现代心理学,基本排除了这种灵界争战的根本因素,可谓治标不治本。如果心理学能从根本上能解决人身心的疾病,那主耶稣就无需道成肉身了。

December 18, 2022 · ephremyuan

以心为中心的人论——史料篇

按:读者须知,本讲座不是《爱神集》背景介绍(笔者已经做过介绍),关于背景介绍较为详尽的资料,请见主教卡里斯托的文章。 以心为中心的人论对于东方教会灵修至关重要。按笔者的拙文《叙利亚教父阿弗哈特论心在圣祷中的作用》,文中指明以心为中心的人论来自犹太-叙利亚传统的影响。 笔者《爱神集》中的译作节选《圣山尼哥底母 论心是人的中心》和《圣帕拉玛 为静修士辩护文1.2 节选》也给出了一些一手材料的证据。本讲座将进一步梳理东方教会灵修传统的人论——史料篇,即以心为中心的人论。 讲稿正文 本次讲座收集了以心为中心之人论的史料,还算不上成熟,但至少能讲明笔者的立场:东方教会灵修传统之人论是以心为中心的。 在人论传统当中,二元人论,即人有灵魂和肉体之分乃是东西方的共识,这里不再详述;至于三元人论观,即人分为灵、魂、体三元,在古时与奥利金主义关系密切,在现代由于倪柝声在中国教会的影响亦流行。笔者撰文专门驳斥了这种观点,请见《三元人论观是否可取?》 然而,按笔者涉猎的一手材料来说,东方教会灵修传统秉持一种以心为中心的人论。这并不代表笔者反对二元人论观。 二元人观在灵修传统中也很重要,并且也凸显出以心为中心之人论,而这可能正是大家所忽视的。本讲座着重于史料的整理,在史料的背景介绍上可能无法详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不太友好。望广大读者谅解。 参考史料如下: 叙利亚传统:4世纪的波斯智者阿弗哈特《论文集》和7世纪尼尼微的圣以撒。 希腊传统:2-3世纪奥利金的《论首要原理》,4世纪大圣马加略的讲道集50篇,4世纪艾瓦格里的部分著作,4世纪巴西尔的部分灵修文献,《爱神集》的译作节选(包括11-12世纪新神学家西蒙的《论三种祈祷》,13世纪尼克弗罗的著作和14世纪格列高利帕拉玛的著作)和圣山的尼哥底母《灵修操练手册第十章》的部分内容。 拉丁传统:卡西安的会谈录 νοῦς 心灵/理智 是枝干,是用; καρδία 心是根,是体 希腊词νοῦς,哲学背景出身的学者一般会把它翻译为理智,或心智,而笔者站在灵修传统的角度经常翻译为心灵。古希腊时期,νοῦς几乎包含了所有我们中国人古时候讲到的心或者心灵的概念,包括心思、心灵、理智、思考、推理等等都是从那里出来的。新柏拉图主义时期,νοῦς变得更加精微了,它几乎是用来跟太一交流的,有个希腊词叫θεορία说的就是νοῦς与太一相交的经验,笔者站在灵修传统,将之译为默观或者静观。而νοῦς语言思考推理方面的官能则被λογίστικος所延用,笔者经常翻译为理性。 καρδία在希腊哲学传统中仅仅是把它看成心脏,是一个单纯泵血的器官,跟人的最核心处没有什么关系。这种看法当然跟旧约犹太传统有别,因为犹太传统不仅将心看为心脏更指人之最核心处,从那里一切希腊词νοῦς的官能都出来了。 **因为旧约中,心代表了人的全部:生命力、情感、理智、意愿和灵性,是人的核心。**** **新约继承了旧约的人观,视心是人最核心处。此外,在新约中,心是上帝的居所。使徒保罗指出心是圣灵的所在,他说神“并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 ******(**林后 1:22)。“神就差他儿子的灵进入我们的心。” ******(**加 ****4:6) 总之,在圣经中,心是人的中心。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 ******(**林前 ****6:19) 以奥利金为开始的亚历山大传统认为νοῦς 就是圣经的καρδία(心),其早期代表人物是艾瓦格里。目前不少西方学者也持这种观点,即νοῦς (心灵) 和καρδία(心)是同义词,但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如何,则未加深入讨论。 从表面看犹太-叙利亚传统秉持一个与亚历山大传统类似的观点,但从史料可知,这个传统对二者的关系有着更加精微的描述和把握:νοῦς 心灵/理智 是枝干,是用; καρδία 心是根,是体。正是这种理解促成了本讲座的主题:以心为中心的人论。 希腊-亚历山大出来的传统,史料如下: 奥利金:“Nous的官能被称为心,你会在新旧约找到很多**[心这个词]” (Prin., 1.19)****;** ******** 艾瓦格里:“圣经的习惯是把nous的地方说成心 **(**ἀντὶ ****τοῦ ****νοῦ ****τὴν καρδίαν)” (Sch. Ps. 15:9) 艾瓦格里:“Nous依附于他自己的珍宝,经上记着说**“**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 (太, 6:21).” (Th. 6, Géhin 172:30-32) 从叙利亚传统出来的史料有大马加略、阿弗哈特、圣以撒、《爱神集》译作节选,而这是本讲座梳理的重点。 在叙利亚传统当中,把心放到一个更深层,更根本的位置,它是根;后来到了14世纪静修之争,18世纪出版《爱神集》时期,这种关系逐渐显明为体用关系,即心 (καρδία) 为体,心灵 (νοῦς) 为用,这当然是对叙利亚传统根与枝干关系的另一种说法。 目前来说,学者们都普遍认为心灵理智就是心,但是对于心在身体中有没有一个紧密联系的空间,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少学者认为,心跟身体没有关系,但笔者认为在人还活着时,心亦含有身体空间的层面,即心不仅仅是指人不可定位的最核心处,而且也与我们心脏周边的狭小空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马加略(4世纪) 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很多的手稿都归于马加略这个名字,也有一些手稿写着西蒙的名字。简介如下:...

December 9, 2022 · ephremyuan

爱神集导读讲座——CIU讲座录音

按:讲座题目为“东正教灵修传统——以《爱神集》1(φιλοκαλία Philokalia) 为例”。此讲座是笔者在2020年应哥伦比亚国际大学(CIU)的邀请做的一期神学精华讲座。该讲座介绍了圣山的尼哥底母编辑的《爱神集》的背景以及其主要内容:心祷,又称圣祷,耶稣祷文,警醒祈祷等。该讲座只有录音,请点击,欢迎聆听下载。 据部分读者反映,目前录音已经看不到了。录音下载请见: 在国内通常译为《慕善集》或《爱美集》,希腊原文为:φιλοκαλία, φιλο有相亲相爱之意,καλία字面意思为善的,美的,希腊哲学中指太一,即至高神,在基督教语境下就是指上帝。故笔者翻译为《爱神集》 ↩︎

December 9, 2021 · ephremyuan